視頻標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川省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川省
第三單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復習教案
一、復習重點: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體制改革;對外開放;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國夢”的內涵;“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四個全面”發展戰略;新發展理念。
二、復習難點:梳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過程;如何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充分認識“中國夢”。 三、課時安排:知識體系梳理一課時; 鞏固記憶一課時; 復習檢測一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過程:一、依托電子白板展示PPt課件。 1、 構建單元知識體系。
2、 引導學生回顧舊知識,討論、歸納。
3、 學生跟隨教師的板書提示逐課梳理知識點,明確重要部分,提
醒學生充分重視。
4、 針對難點展開討論、分析,聯系時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并結合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的相關精神及新思想引導學生提高思想認識,從而加強對課本知識點的理解記憶。
二、課堂練習(基礎知識點填空)見附頁。
三、有學生未完成課堂練習,可以安排至下一課時繼續完善。 附頁:
第7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一、中共 (1978年)
1.背景:1978年,思想理論界針對“兩個凡是”展開 。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召開: 年12月,在北京召開。
3.內容:(1)思想上:確定了 、開動腦筋、 、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政治上: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 上來,實行 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 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意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 。 二、撥亂反正
5.時間: 以后,進行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 6.1980年,恢復劉少奇的名譽,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7.完成:1981年,中共 召開,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標志撥亂反正完成。 第8課 經濟體制改革 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
1.背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
村開始。
2.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3.(1)嘗試: 年, 農民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 (2)到 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
意義/作用/影響:a b c
。 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4.開始: 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5.表現:(1)所有制:單一的 經濟,發展為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2)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實行 ,擴大經營自主權,實行 。
(3)分配方式: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6.中心環節: 。
7.作用/影響:大大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8.提出:1992年, 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9.通過: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
10.意義/作用: 。
第9課 對外開放(1980,鄧小平)
一、經濟特區
1.建立:1980年,中央決定設 、 、 、 4個經濟特區。 2.窗口: 是對外開放的“窗口”。
3.意義/影響:
。 4.過程:
(1)1984年,中國進一步開放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福州、廣州等14個 。
(2)1985年,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 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隨
后擴展到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地區的一些市縣。 (3)1988年, 經濟特區建立。 (4)1990年, 建立。
(5)1992年后,開放了重慶、武漢等 、 、 城市。
5.格局:形成了“ — — — ”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6.時間: 年12月。
7.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第10課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
一、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1.過程
(1)提出:1982年, 。
(2)十三大:1987年,a闡明了 理論,b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以 為中心,堅持 ,堅持 )。 (3)鄧小平南方談話 ①時間: 年初。
②觀點:a黨的 ,動搖不得;b ,敢于試驗;c要抓住時機,
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d 。(Ef?)
③意義: 。 (4)十四大:1992年,提出用鄧小平理論 。
(5)十五大:1997年,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 。
2.評價/地位:鄧小平是 。鄧小平理論,第一次比較
系統地初步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
二、中共十六大:2002年,江澤民“ ”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三、中共十七大:2007年,胡錦濤的 被寫進黨章。
四、中共十八大:2012年,(1) 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2) 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五、中共十九大:2017年,習近平的 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11課 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2012年)
一、中國夢
1.提出: 年11月,習近平參觀《復興之路》時提出。 2.內涵: 。
3.方式/途徑:走 。
4.奮斗目標:“ ”: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①內容:全面 、全面 、全面依法治國、全面 。 ②意義/影響: 。
三、新發展理念①提出:2015年10月,中共 全會;②內容: 、 、 、 、 。
四、經濟發展新常態:
①內容:我國經濟發展進入 、 、 的新常態。
②方法:a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b優化升級產業結構,c推進科技創新。 ③舉措:a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b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c成立 銀行,d加快 建設,e推進 進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