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蒙古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歷史八年級下冊第10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蒙古
八年級歷史下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學設計新人教版 【課程標準】
認識鄧小平理論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教材分析】
本課位于《中國歷史》八年級下P48——51,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期,這個新時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鄧小平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形成的,在這一過程中,鄧小平發表了許多重要講話,闡明了一系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漸形成了鄧小平理論。 【學情分析】
本課涉及的政治術語較多,對于世界觀尚未形成的初二學生來說,理解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在進行本科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大量的文字、圖片、視頻資料引導學生層層深入,探究學習。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看錄像、閱讀課文、探究問題,使學生了解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十二大上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十三大上鄧小平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鄧小平視察南方的重要講話;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十四大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十五大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過程與方法:
通過“為什么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 的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鄧小平理論指導地位的確立” 的學習,使學生認識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逐步確立為祖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
本課重點“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 【教學難點】
本課難點是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難于理解為什么說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新發展。 教學過程:
播放《春天的故事》音樂,在歌曲中有一位老人是誰——鄧小平,他曾在1978年和1985年榮登時代周刊的雜志封面,那是在此年度影響世界的人物,當時的發刊詞是這樣描述他的:
結合這句評語,請你為你心目中的鄧小平設計一句評論語(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提出者;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者;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這是我們國人心目的鄧小平,而國際社會對他又有何評價呢?最為鄧小平本人對自己的評價又是如何呢?你從中看出什么?他站在如此的高度,卻又如此的謙遜,同時有有著深厚的“人民情懷”。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鄧小平和他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標題板書)第十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考說明的課程標準是我們中考的導向,老師講課標對本專題的相關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展示給大家(對其中一條做簡單的講解)
當然,課標的要求比較宏觀,將課表細化為相關知識點,現在給同學們3分鐘時間進行小組內互測,有疑問,可以舉手,教師釋疑,大家互測完畢,由老師抽查互測結果(提問兩個問題)
在大家鞏固知識點的基礎上,我們從時空坐標的角度,對本專題的相應重大歷史事件和黨的重大決策進行排序(歷史時間是我們檢索歷史事件,劃清歷史脈絡的鑰匙,所以把握歷史時間是學習歷史的重點)
以時間理清事件后,我們進入第一篇目:決策篇——破舊立新顯特色(板書)
一切行動,思想先行,思想為社會變革的先導,那么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思想解放運動是——關于真理問題的討論,那么請大家想一想除此以外,在中外近現代歷史上還發生過哪些思想解放運動呢?
在解放思想的前提下,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如何做到破舊立新的呢?
從破舊到立新,十一屆三中全會完成了一個關鍵詞是什么?——轉折。我們黨還有一次與轉折相關的會議是什么——遵義會議。有人曾說,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時期的遵義會議,你怎么理解?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我們做出的最偉大的決策時什么——改革開放,而此項決策又是如何實施的呢?我們進入第二篇目——實踐篇——雙管齊下展特色(板書)
何為雙管,一管為改革,一管為開放,我們對改革開放的提綱挈領,對內改革,對外開放。
農村、城市改革,對外開放格局。
改革分為兩步,先進行的是什么——農村改革,主要實行什么——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結合這項政策,想一想,建國以來,我國對農業生產關系進行過哪些調整以及遵循了什么樣的原則。
改革的含義是變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環節。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外歷史是的重大改革有哪些?以及改革的啟示
在改革的同時,我們也在進行著開放(開放是為吸收借鑒外國的資金和經驗優
勢,更好的為建設社會主義服務。)而我們的開放是如何來進行的,讓我們通過歷史地圖以空間概念分析其步驟。(分四步,特點,注意增設的經濟特區,評價深圳,上海浦東開發區)
對于開放,第一步尤為關鍵,也就是經濟特區的設立,現在讓我們來閱讀一段相關的歷史資料,引入材料,進行分析。
由此可見,改革開放的實施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結合此項決策及其一系列主張都以理論的形式確立下來,這就是鄧小平理論,進入第三篇目——循序漸進立特色——板書
剛才我們提到鄧小平理論,它的實質是什么,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如何形成的?同學們根據我們黨的重大會議和重大決策進行歸納過程
鄧小平和他的理論影響了時代,可見,杰出歷史人物對歷史的發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促進作用。那么讓我們找出在20世紀以來影響中國的三位偉人及他們的思想,
從此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有著引領時代與眾不同的思想,我們一直在強調特色,那么特色究竟是什么,進入第四篇目——思維拓展論特色(板書)
鄧小平和戈爾巴喬夫,一個中國,一個蘇聯,都進行改革,同為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結果不同,一個改革成功,走出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一個改革失敗導致解體。
那么,我們換一個比較,羅斯福,一中一美,一資一社,都是改革,而且都是經濟層面的,
一個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個新政的特點——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根據以上對比,我們分析特色何來,根據什么而創造的,立足國情+大膽創新(板書)
那么,中國在其他領域還有特色嘛?
你的特色呢?老師送一句話,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小結》根據板書進行小結。
看一看,我們學習效果如何,隨堂小測試
板書設計
第10課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一篇目——決策篇——破舊立新顯特色 第二篇目——實踐篇——雙管齊下展特色 第三篇目——理論篇——循序漸進立特色 第四篇目——創新篇——思維拓展論特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