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新文化運動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部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新文化運動》河南實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017部編八年級歷史上冊第四單元第12課《新文化運動》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
第12課 新文化運動
授課類型
新授課
學時數 1學時
學習目標 1. 通過自主學習,知道陳獨秀、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
2. 通過課本劇表演、學生自主分析,明確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3. 通過史料分析,了解新文化運動在近代思想解放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難點
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及其意義。
難點:新文化運動的影響和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學情分析 由于八年級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和對歷史理論問題的理解能力還有限,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仍需根據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征,采取課本劇表演的方
式創設情景、深入淺出、形象生動的方法進行點撥和引導。
教學方法 課本劇表演,小組合作討論 學習方法
通過給學生觀看視頻、表演課本劇、討論問題等,引導學生發現其特點、反映的歷史內容,并與所學內容聯系,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設計
課題導入 《阿Q正傳》視頻導入,教師提問: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阿Q對革命的看法怎么樣?
生答:略
教師過渡:辛亥革命后,百姓為什么會認為革命就是“造反”?面對這樣的問題中國人是如何解決的?帶著這樣的問題開始今天的學習。 新課講授 (一)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1.對聯破天機 多媒體展示:
教師提出問題:從對聯的變化中能反映出什么問題?
學生預期效果:辛亥革命后,中國沒有走上獨立富強道路,反而加重了國民的負擔。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第一段,結合課前視頻思考:新文化運動是在什么的
背景下興起的?
學生預期效果:從西方傳入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與獨裁專制思想發生了激烈的沖突。
2.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預習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時間 興起標志 主要人物 陣地
學生活動預期:能夠邊角輕松的完成表格。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進行講解。
教師強調:《青年雜志》和《新青年》的區別。
天下太平
民國萬歲
天下太貧
民國
萬稅
教師過渡:面對人們思想意識上的混亂,如何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成為當時中國人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中國知識分子是從哪些方面來拯救國民意識的呢?請看下面的表演。
(二)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學生活動:通過四組學生的課本劇表演,其余四組學生對表演內容進行點評和分析。
第一幕:袁世凱復辟帝制
分析:劇中反映什么歷史現象?為此新文化運動倡導什么新思想? 學生答:略
第二幕:吳家大院 分許:夫人南產后老太太的反應說明了什么?為此新文化運動倡導什么新思想?
學生答:略
第三幕:吳家大院
分許:聽到自己女兒死后,老夫人為什么會“大笑”?這種現象代表什么?為此新文化運動倡導什么新思想?
學生答:略
第四幕:征婚啟事 烏黑頭發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分析:同一則征婚啟事為什么會出現兩種解讀?為此新文化倡導什么? 學生答:略
(三)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多媒體展示:
材料一:1919年的《大公報》報道:山西省成為全國離婚率最高的省份,一年內離婚案多達2127件。在一些小城鎮,離婚事件也屢見不鮮。浙江鎮海縣婦女都知道沒有愛情就離婚。
材料二:聚集在《新青年》圍的知識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難估價的。他們著作鑄成了一代年輕學生的信仰和態度,1919年“五四”運動后,這些學生是政治上的生力軍……——美國學者莫里斯。
材料三::“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的法子,絕對是兩樣,斷不可調和遷就的”。“若是決計革新,一切都應該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國粹、國情的話來搗亂” 。
小組合作討論:根據教師展示的材料,分析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教師總結:
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①把歷史事件放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中;②全面、客觀的評價。
課堂小結
一份《新青年》 一場新文化 一批新青年 一個新時代
課堂練習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陣地是( )
A.《新青年》 B.《每周評論》
C.《時務報》 D.《國聞報》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提倡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
時間:1915年《青年雜志》
興起
內容
意義
代表人物、主要陣地
倡導文學革命
2.新文化運動是
A.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 B.一次反帝愛國運動
C.一次反帝愛國的學生運動 D.一次維新改革運動
3.在中國近代史上,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讀知識結構圖,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 請根據②的范例,填寫相關歷史事件或思想主張名稱,使知識結構
圖完整。
(2) 請寫出與③④相關的各一位近代化探索過程中的先進中國人。 (3) 這些近代化探索的共同作用是什么?歸納中國近代化的特點。
感情升華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這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的寄語。
下一個五年、更多的五年,更多精彩的故事,將由你、我和這片土地
上生長的千千萬萬名中國人一起抒寫。還是那句,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
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便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