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四年級下冊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上海市樹德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小學語文統編部編版優質課比賽四年級下冊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上海市樹德小學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教學總目標:
1.認識“浙、簇”等6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7個生字。會寫“一簇、杜鵑”等18個詞語。
2.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按游覽先后順序寫景的方法。
3.感受雙龍洞各處景物的特點,了解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教學重難點:
1. 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按游覽先后順序寫景的方法。
2. 感受雙龍洞各處景物的特點,了解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簡)
課時目標:
1. 認識“浙、簇”6個生字,會寫“浙、羅”等17個生字。會寫“一簇、杜鵑”等18個詞語。
2理清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了解按游覽先后順序寫景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 師: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球上,不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風光,而且在地下也有著很多奇妙的景觀。其中溶洞就像童話世界中的迷宮……今天,我們就和作家葉圣陶先生一起,走進金華,走進那狹窄的雙龍洞。
2. 簡介作者以及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 出示“溶洞、石鐘乳、石筍”等詞語及圖片,學生認讀并理解詞語。
2. 指導書寫:“臀、窄”
三、研讀第1-3自然段,了解路途美景
1. 自讀全文并思考:作者在去雙龍洞的游覽過程中,所見的景物有哪些?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路線示意圖。
2. 交流: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并按圖說清圖意
(路上→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3. 想象畫面并交流:路途上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美景。
4. 指導朗讀
四、研讀第4自然段,了解洞口與外洞特點
1. 自讀要求:讀課文第4自然段,說說洞口和外洞的特點
2. 交流:洞口(有氣勢);外洞(高大)
3. 復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五、課堂總結、作業布置
師: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并跟隨葉圣陶先生一道欣賞了美麗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數同學可能都有一種沖動,就是想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么神奇,下節課我們就一起去那里看看!今天的作業則是繪制游記路線圖,圍繞想重點介紹的一處景物,完成片段的小練筆。
第二課時(詳)
課時目標:
1. 說出雙龍洞孔隙和內洞的特點,知道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2. 運用學到的方法修改習作,把重點介紹的景物寫清楚。
課時重難點:
1. 比較作者寫孔隙和內洞方法的異同,知道課文是如何把重點景物寫清楚的。
2. 運用學到的方法修改習作,把重點景物寫清楚。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
1.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讀好課題。
2.回顧舊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作者由金華城出發,過了羅店,走上山路,然后到了雙龍洞的洞口,接著游覽了外洞、孔隙、內洞這些景點,最后出洞。作者按照游覽順序一一介紹景物,我們也隨作者的文字,感受到了路途美景、洞口的氣勢及外洞的高大。
二、研讀第5自然段,學習寫法
1.介紹孔隙。
師:從外洞進內洞要經過孔隙。這里有道縫兒,這就是孔隙。作者在文中對它做了詳細的介紹,請你默讀第五自然段,說說孔隙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交流)
2.逐句品讀作者是怎樣把孔隙的低矮、狹小寫清楚的。
(1)特別的過隙小船。
①讀一讀“過隙”部分,說說作者在這一問一答中,主要介紹了什么呢?
②學生交流(預設:要過孔隙,只能靠這么小的船穿過去。)
③引導質疑:為什么作者不直接介紹孔隙,反而介紹小船呢?
④小結:看來,作者在這里正是借小船的小,寫清楚了孔隙的狹小。
⑤指導朗讀
(2)奇特的進出方式。
① 出示圖片:瞧,這就是工人們操作小船的方式,這和一般情況下的劃船方式有什么區別呢?(生交流)
② 引導學生思考:過隙為什么不用學生們說的乘船方式。
③ 師小結:看來這樣特別的進出方式,正是和孔隙狹小的特點有關,以至于船夫操作小船時都無法坐在船里,只能——(引讀)
(3)獨特的乘船方式。
①師:你從作者的乘船體驗里,感受到了什么呢?
(交流討論,關注“貼”一詞,品悟作者獨特的乘船方式,突出空隙的狹小)
② 指導朗讀。
③想象此刻仰臥在小船中的作者,會是怎樣的心情呢?
④小結:看來山石擠壓而來,我連頭都不敢抬一下,作者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讓我們也仿佛身臨其境,這是進一步寫清楚了孔隙的狹小,低矮。
3.總結:在這個段落,作者先借小船的小,再寫特別的進出方法,以及自己獨特的乘船方式,這一層接一層,都是為了寫清楚孔隙狹小的特點,讓我們一起讀讀第五自然段。
三、研讀6-7自然段,了解內洞特點,比較寫法異同
1.了解內洞的特點
(1)大約行了兩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陸了。這就到了內洞。作者在描寫內洞景致特點的時候,與寫孔隙時有什么異同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默讀第六、七自然段,邊讀邊在旁邊進行批注。
(2)交流句子,了解特點(黑、奇、大)
2.比較寫內洞和孔隙時的異同
(1)師:內洞和空隙這兩部分都介紹清楚了景物的特點,那不同的地方在于什么呢?
(2)交流并小結:為了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寫清楚,葉圣陶爺爺加上了親身體驗,讓這處景物的特點格外鮮明了。
3.寫作關聯(出示單元導語與交流平臺)
通過第五單元兩篇課文的學習,我們知道在寫游記的時候,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另外在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時,如果把自己的體驗和真摯的感受添加進去,就能把景物的特點寫得更為清楚。
四、運用學到的方法修改作文重點段落(按順序寫清楚,把特點寫清楚)
1.集體修改一學生片段
2.生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片段,把要介紹的重點景物寫清楚。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學會抓住體驗和感受來將重點內容寫得更清楚、更吸引人了。今天的作業則是繼續修改習作初稿,并自學兩篇習作例文,思考一下習作例文的小作者是怎樣按一定的順序介紹景物的,又是怎樣把主要景物的特點寫清楚的。
板書設計:
游覽順序
17 記金華的雙龍洞
路上
洞口 有氣勢
外洞 高大 小船的小
孔隙 狹小、低矮 進出方式 主要景物
(寫清楚) 乘船方式
內洞 黑、奇、大
出洞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