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詞三首,望洞庭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1古詩詞三首望洞庭-云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望洞庭》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語文下冊第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讀懂古詩中字、詞、句的意思,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詩意的理解。
3.感受洞庭湖月夜的景色之美,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能使學生在讀中感悟詩的意境,讓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經過洞庭湖,看到洞庭湖的美景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佳作。全詩由面到點,點面結合。從月夜遙望這一角度觀察,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繪了秋天月夜的洞庭美景,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時,作者別具匠心的把洞庭美景惟妙惟肖的再現于紙上,表現出驚人的藝術功力,全詩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對洞庭湖美景的贊美之情。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古詩詞,也掌握了一些理解古詩詞的方法,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古詩詞的意思基本能理解。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詞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通過讀去感悟理解詩詞的意思。通過多種形式的導
讀,以讀促悟,對話入情,促使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達到明意、入境,培養(yǎng)想象能力和語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激發(fā)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情感。
難點:理解詩句大意,體會作者的情感。 【教學設計思路】
傳統的古詩教學方法是滿堂灌。由學習生字開始,然后逐句講解古詩的意思,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詩意,這樣,不僅收不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反而給學生造成一定的學習負擔。我認為,古詩教學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由學生自學為主,教師起引領作用,注重朗讀,理解詩中字和詞的意思,使學生在讀中悟,悟中感受詩的意境,從而達到理解全詩的效果。 【教學準備】
1.收集洞庭湖的資料。 2.自制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祖國山河秀麗的風景圖片,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出示課件)
2.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洞庭湖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呢?
3.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 4.欣賞洞庭湖的畫面。(出示課件)
5.看到了洞庭湖的畫面,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詞語?
生: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碧波萬里…… 6.孩子們積累的詞語真豐富! 7.了解作者的信息,揭示課題。
洞庭湖的景色迷人,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望洞庭》全班齊讀課題。
(1)由學生介紹作者的信息。(出示課件)
(2)全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在課本里畫上小斜線。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讀準字音,朗誦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庭tínɡ 潭tán 螺luó
多音字“和” “磨” “相”。(讓學生快速完成達標訓練的第1—2題,教師巡視指導,出示課件) 3.學習古詩的三大步驟。(出示課件) (1)解詩題,知作者。 (2)抓字眼,明詩意。 (3)多誦讀,悟詩情。 4.理解詩句的意思。
4
(1)出示“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2)學生反復讀“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你讀懂了哪些字或詞? 生:湖光,湖水的光。 生:相,相互。 生:和,和諧,協調。
生: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師:孩子們讀得真仔細,理解的非常好。 師:誰能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
生: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師:孩子們理解的真好。
(3)學生讀反復讀“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這一句你讀懂了什么? 生:潭面,是指洞庭湖面。 生:末,沒有。
生:鏡未磨,這里形容水面迷蒙,指沒有打磨過的鏡子。 師:誰來說說這句詩的意思呢?
生:湖面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
(4)學生四人小組交流這兩句詩的意思并進行反饋。 (5)這兩句詩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5
這兩句詩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無風的潭面比喻成未打磨的鏡子。
(6)學習“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這兩句詩。 (7)讓學生反復誦讀,說一說你又讀懂了哪些字或詞? 生:遙望:遠望。青螺:這里用來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8)學生四人小組交流這兩句詩的意思并進行反饋。 (9)這兩句詩中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生:把(洞庭湖的水)比作(白銀盤)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10)這兩句詩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洞庭湖的水比喻成白銀盤,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青螺,互相映襯,相得益彰。(出示課件并讓學生快速完成達標訓練的第3題)
三、發(fā)揮想象,配樂朗誦
1.讓學生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指名學生朗誦。 2.教師范讀。
3.全班朗讀,讀中感悟。 四、拓展訓練
1.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請把它寫下來。(讓學生完成達標訓練的第4題)
2.展示學生的作品。
3.教師小結:孩子們的想象非常豐富,描繪出了仙境般的畫面,
6
真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有機會,我一定要去去洞庭湖看一看,玩一玩。
4.請寫兩句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讓學生完成達標訓練的第5題)
五、課堂總結
《望洞庭》這首詩,詩人以輕快的筆調,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月圖。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展現了作者十分寬廣的胸懷,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古詩《望洞庭》并背誦。 2.搜集兩句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板書設計】
望洞庭 【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和.., 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