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望洞庭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單元(1)課(精讀)《望洞庭》吉林省 - 通化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單元(1)課(精讀)《望洞庭》吉林省 - 通化
《望洞庭》教學設計
課題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一)單元(1)課(精讀)
《望洞庭》
學情分析
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并不陌生,《靜夜思》、《春曉》等耳熟能詳,張口就來。 我國的詩詞源遠流長,但由于古今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歷史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情感上的距離,詩歌創作時的社會時代背景,詩派詩風的多樣性等等,都造成了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或是理解上的困難。 教學目標
1.會寫“庭、螺、潭”3個生字。
2.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了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3.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課文,默寫古詩。
教學重難點
1. 感受奇特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品味名句的藝術魅力。 2. 感受水月之和、山水之和、人景之和,受到美的熏陶。
語言文字訓練
點 想象是詩中描繪的景象并把想到的寫出來。
教學環節
對應學習活動
預設 一、激趣導入 詩句接龍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詩句接龍”的小游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
2.師:大家接不錯,那有沒有發現這些詩句中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3師:是呀詩人們游覽了名山名水后,詩興大發就寫下了許多歌頌祖國壯美山河的詩篇,這就是山水詩。 二、揭題釋題
1.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感受另一處山水之美吧。請看老師板書課題。 2.指導書寫“庭”字。 觀察哪一筆容易寫錯? 哪一筆是主筆?
2.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學生接古詩的下半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生:山水
生:壬字底橫要寫短。 生;最后一筆捺是主筆。
學生介紹洞庭湖:
1.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
2
教學環節
對應學習活動
預設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4.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三、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哪些詞,小組內來說一說。
4.全班交流詩意。
師:從秋月一詞可以看出作者來到洞庭湖的時間,秋天的一個晚上。
師:遙字是遙遠的意思。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四、細細品味洞庭湖的和諧之美。
1.想象畫面,感受水月之和,山水之和。
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2.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3.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學生根據注釋,想象畫面理解詩句的意思。
小組交流望的意思體會作者是站在遠處去欣賞洞庭湖的美景。
生:天空、明月、湖水、君山 生:月明星稀、風清月朗、風月無邊、皓月當空……
月亮高掛在漆黑的夜空,把湖面都照亮了,水天一色。湖面水平如鏡,倒映著明月。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上一個月亮,水中一個月亮”,水和月亮已經融合在一起了。
生:遙望:遠望。
我看到了白銀盤里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3
教學環節
對應學習活動
預設
師:作者在描述水月之和時運用了一個恰當的比喻,同學們找到了嗎?把洞庭湖比喻成未打磨過的銅鏡。
師:追問: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聯想?
2.作者在描述山水之和也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師:把洞庭湖比喻成什么?君山比喻成什么?
師:作者通過對景物形狀、顏色仔細的觀察展開了合理的想象。清澈的湖水與青翠的君山相依相伴,渾然一體是多么的和諧呀!
3.體會古詩中運用比喻寫法的好處。拓展學過的其它詩句,深入體會,用上比喻修辭方法可以使事物具體化、形象化、優美化。
4. 拓展資料,體會人景之“和” 師:經歷了人生的喜悲、風雨之后,劉禹錫走向成熟。這次雖是被貶到和州赴任,但已大徹大悟、寵辱不驚。眼前洞庭水月的和諧,山水的和諧,使他從過去痛苦中走出來,在明月清輝之下,在碧波萬頃的湖邊,詩人平和的心境與大自然的寧靜融為一體。在作者眼中八百里洞庭如一銀盤,使我們感受到作者胸襟之寬廣。 師:讓我們走進劉禹錫的內心去感受那山水之和,水月之和,人景之和吧。師配樂范讀古詩。
想象畫面:對比白天洞庭湖與夜晚洞庭湖給人的不同感覺。
體會到夜晚的洞庭湖給人以朦朦朧朧的感覺,未打磨過的銅鏡也給人以模糊,朦朧之感。水色與月色交融在一起是那樣的和諧。
學生讀前兩句,體會湖光和秋月的和諧之美、寧靜之美。
學生欣賞洞庭湖的風光。指一指哪個景物是青螺,哪個是白銀盤。
男生讀,女生讀,全班讀。
生誦讀運用比喻修辭方法的詩句。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學生匯報有關劉禹錫的資料,了解寫作背景,進一步深入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 資料:
劉禹錫23歲踏上仕途,成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革新只進行了半年便以失敗告終,他接連被貶。四十二歲回京,第二年又外放為連州刺史,后又擔任夔kuí州刺史、和州刺史,五十四歲從和州召回洛陽。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4
教學環節
對應學習活動
預設 師:孩子們你們感受到劉禹錫那平和的心境了嗎?
5.學古詩不但要會讀,還要學會積累。閉眼試一試,這首詩印在你的記憶深處了嗎? 五、總結學法,運用學法 1.剛才我們學習這首古詩抓住了什么關鍵字理解詩意的?這就是學習古詩的方法:抓關鍵字理解詩意。
2.下面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出示《憶江南》這首詞,讓學生去抓關鍵字。
師:哪個字最能體現江南的美呢?
六、課后作業
想象是詩中描繪的景象并把想到的寫出來。
生起立:配樂誦讀古詩
生:面相同學誦讀古詩
學法: 抓關鍵字 理解詩意。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關鍵字并說出理由。
生:和字
生:諳 憶
好 生:好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