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1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組1古詩詞三首獨坐敬亭山-北京市房山區燕山星城小學
一、教學分析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通過借助教材注釋及課外相關資料,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②有感情地朗讀詩句,背誦古詩,能夠運用積累的詞語寫出洞庭湖的美。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情感。
(3)情感、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贊美之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2.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理解兩首古詩的意思。 難點:感悟古詩意境和詩人的感情,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 3. 教學內容與學生情況的分析
(1)教材分析
《語文大綱中》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充分發揮形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新課標》也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三首詩詞都描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表現了人對山水的熱愛,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獨坐敬亭山》是李白于天寶十二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靜”是全詩的血脈,“獨”是全詩的詩眼。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望洞庭》中詩人劉禹錫則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了洞庭湖寧靜的山水風貌。詩句充滿了語言美和韻律美。教學時,教師讓學生通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積累古詩詞名句,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增加文化積淀。 (2)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學習古詩的能力,作為四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放手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課前教師可先讓學生憑借課文中的注釋,聯系上下文進行嘗試學習,讓學生說說詞語的大概意思。在寬松、相互交流的環境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言質量,重視詩詞的朗讀指導。但是,學生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還需要老師點撥,需要教師緊密聯系詩句的內容補充相應的課外資料,啟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理解詩意時,要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開展合理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描述,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意境,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教學設計思想 1.教學策略設計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教師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積極性。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在自學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在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作者情感,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應用
在多媒體教室環境下授課,擴大了信息量,增加了課堂密度,運用白板軟件輔助學生勾畫、批注重點字,幫助學生理解古詩內容,突出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學習運用語言,在音樂中讓學
生入情入境的練筆,感受洞庭湖的美麗。 3.教學媒體的準備及使用環境
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應用系統以及電子白板和音樂。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媒體資源
學生活動
策略意圖
一、談話引入(01’50)
1.同學們都非常喜歡
《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
它讓人們分享詩詞之美,詩詞之趣。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也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考考你們可以嗎?
PPT圖片
教師通過創設情景,調動了學生對古詩詞的濃厚興趣。通過答題,學生再次認識到了鄉愁滿懷、寄情山水、有情有義的李白,使詩仙在學生們的腦中更加豐滿、鮮活。以學過的古詩導入,為下面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2.教師出題,學生回答 (1)詩仙是誰? (2)李白一生詩作無數,下面請你根據意思答出對應的詩句,并說出選自于李白的哪首詩?
ppt依次出示《望廬山瀑布》、《贈汪倫》、《靜夜思》的圖片和有關問題的內容。 學生按要求答題 二、學習第一首詩(19’25)
1.解釋詩題,板書:獨坐敬亭山
ppt出示詩句
學生讀詩句
2.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古詩學習的方法。 回答學習古詩的方法。
3.課前同學們按照古詩的學習方法已經自學了這首詩,誰來匯報自己的學習成果?
(1)理解題目“獨”的意思。
(2) 知道敬亭山在哪嗎?
PPT李白的簡介
ppt敬亭山圖片與文字
學生簡介李白,解釋題目。
一生讀資料
資料的補充讓學生知道敬亭山被稱為“詩山”。為下面體會詩人情感做準備。
(3)在這首詩中,哪幾個字的意思最重要?教師利用白板:圈畫重點字并批注其意思。
白板圈畫重點字并寫出其意思。 學生匯報并解釋“盡、閑、厭”三字的意思。
學生匯報整首詩的意思。
抓字眼:旨在明確詩的意思。 通過白版圈畫重點字,不僅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還突出了教學重點與難點。(4)詩中除了敬亭山,還提到哪些事物,分別是什么樣的?
(5)滿山不見一只鳥,不聞一聲鳥鳴,遼闊的長空一片云都沒有,那是一座怎樣的山?指導學生朗讀
(6)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可是這首詩中,卻不見敬亭山秀麗的山色、溪水、小橋,為什么? (7)小結:原來并非敬亭山無物可寫,而是有原因的,難怪題目里是——“獨”坐敬亭山。所以,我們在學習古詩時還可以怎樣體會情感?板書:聯系背景
白板在“鳥、云”兩個字下標注
PPT出示資料
學生回答
學生先個人帶著理解感情朗讀,評價后全班讀。
學生默讀資料后知道,這首詩是李白離開長安后,經過了長達十年的飄泊生活,來到宣城時所寫。長期的飄泊生活中,他飽嘗了人間的辛酸。
讀是感悟的基礎,讀得流利,讀得有情有趣,感悟才能深入。
通過學習,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學習古詩的另一方法,即聯系當時詩人所處的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師在教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
(8)在詩人筆下,似乎萬物都與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讀讀三四兩句,想想詩人是怎樣表達孤獨寂寞的心情的?
①指導學生朗讀三四句。
PPT畫出三四兩句話。 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修辭方法的運用。 體會寫法,知道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寫法,把敬亭
山當做人來描寫,使"它"具有人一樣的動作、神態、思想感情。 ②你們再看這個厭字,當世界上的一切都遠離李白的時候,他是頹廢痛苦地生活嗎? 6.指導朗讀整首詩 PPT三四兩句呈
紅色,“厭”字放大 學生思考后以不同形式感情朗讀。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知道:詩人在傷心孤寂的同時,
也表達了他對生活的堅定和樂觀。 4.看圖指導背誦 5.教師小結:李白存世的詩文達千余篇,雄奇的景觀和奔放的想象是他詩歌的兩大特點,他游歷了眾多名山大川,寫下了無數壯美的的詩篇,成為中國文壇上最為飄逸浪漫的“詩仙”。
PPT
學生看圖練習背誦。全班背誦。
三、學習第二首詩(17’22)
1.下面我們再來欣賞一首寫景的詩,它是我們熟悉的《小學生必背75首古詩》中的一首七絕佳作《望洞庭》。 PPT分別出示作者和詩句
簡介作者。 學生個人讀,集體讀。 抓吟誦,旨在進一步升華情感,得到美的熏陶。 2.出示學習要求:借助注解理解詩句,說說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重點理解“和”的意思。
3.這首詩中,詩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出示圖片理解“銅鏡”。
(2)出示圖片理解“白銀盤、青螺”。 4.小結:詩人是站在洞庭湖邊由近到遠來觀察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優美景色,通過恰當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寫得惟妙惟肖。
Ppt出示古詩
PPT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銅鏡”和“青螺”
學生自學
學生回答
給學生充分的自主的學習時間,感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情感。在此基礎上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把自己置身于古詩的意境當中。
抓想象:旨在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修辭方法的運用,結合圖片直觀形象地理解洞庭湖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的美麗。使學生知道,正因為作者對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5.出示洞庭湖的資料。 PPT圖片與資料 學生默讀
資料的引入,豐富了學習內容,為練筆做準備。 6.練筆:
(1)讓學生說說課前積累的描寫月光、湖水的詞語。
(2)教師補充出示描寫湖光秋月的詞語
(3)請同學們憑借插圖,想象畫面,把洞庭湖美麗的景色和詩人的喜愛之情寫出來,看誰描寫得最美。
(4)教師對學生的練筆進行評價。
PPT出示描寫洞庭美麗景色的詞語
Ppt出示洞庭湖美麗風光的圖片和有關詞語,播放音樂。
學生說出課前積累的有關詞語
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小練筆。
學生讀小練筆。
幫助學生積累詞語,從詩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還看出月色之美。
讓學生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通過練筆,培養學生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的能力。
7.總結:古詩的語言精煉、美妙,學習古詩詞,除了注解的幫助,還要想象畫面,板書:想象畫面。
8.體會這首詩的情感并板書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中不斷總結學法,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活動真正落實到“教”學生“學”。
四、拓展延伸 (01’13)
關于洞庭湖,千古以來,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廣為流傳的詩詞名句,這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述。
PPT出示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對洞庭湖的描述。 學生齊誦。
用一篇帶多篇,增加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在優美抒情的旋律中結束這節課。留下意猶未盡的詩意美! 五、教師小結 (01’15)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詩詞如畫,寥寥數語蘊涵著豐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韻,承載著華夏民族輝煌的歷史。
學生齊頌《望洞庭》。
板書設計
1.古詩詞三首
獨坐敬亭山 望洞庭
(孤獨寂寞) (喜愛贊美)
知作者,解詩題 抓字眼,明詩意 聯系背景 想象畫面
多誦讀,悟詩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