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表內除法,除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2表內除法(一) 除法-天津市 - 河東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年級 二 學科 數學
(四)冊 第(二)單元 第(2)課時
課題
除法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讓學生認識除號會讀寫除法算式。 數學思考 培養學生觀察的方法 ,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問題解決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
情感態度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除號,會讀寫除法算式,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
教學環節
1、單元導入,明確目標。2、自學指導,合作探究。
3、大組匯報,教師點撥。4、變式練習,拓展提高。5、課堂小結,單元回歸 學情分析
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礎上引出除法運算,說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用口
訣求商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解決問題是結合除法計算出現的。
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
教學程序
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與設計意圖
修改建議 1、溫故知新,明確任務;
2、指導學習,合作探究;
一、口算練習:
3×9= 4×7= ( )四十二 6×6= 9×5= 八( )七十二 4×9= 8×6= ( )六二十四 9×7= 8×7= 二( )十六 4×8= 3×7= 二四( ) ( )八十一
二、談話,出示情景圖。
1、同學們,你們知道咱們國家的動物國寶是什么嗎?(大熊貓)他們愛吃什么?(竹筍)你們知道的可真多! 2、大熊貓遇到了一道難題,你們愿意幫它解決嗎?
3、看大屏幕,你們都看到了什么?(12個竹筍和4個盤子) 4、那你能提個數學問題嗎?(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再請同學說一說。
建議在教學中在學生
3、互動交流,主動建構;
4、變式練習,拓展提高;
5、學習小
5、那大熊貓又提出了什么問題呢?請同學讀一讀 (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6、請同學們想一想,你提的問題和大熊貓提出的問題有什么不一樣?(平均分)那什么是平均分呢?請同學反復說。 7、現在,就請同學們用小棒代替竹筍,分一分。并思考問題: (1)到底每盤應放幾個?(2)可以怎樣分竹筍?
8、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
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二、除法意義的學習
1、我們能把剛才分竹筍的情況和結果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嗎?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可以列成除法算式: 12 ÷ 4=3 除號
讀作:12除以4等于3。
2、介紹除號的由來,說一說:12÷4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3、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還可以怎么分? 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 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2. 4、這四個算式有什么不同? 三、課堂練習
1. 讀出下列除法算式,用生活中的事例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8÷4=2 9÷3=3 15÷5=3 16÷4=4 2、 先圈一圈,再列式
把15條魚平均放在5個盤里,每個盤里放( )條。
3、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
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發學生自
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
問題等
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溫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
結,完善結構。
四、小結反饋:
1、15÷5=( ),讀作:( )。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 2、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寫成除法算式是 ( )
3、有9盤西瓜,每盤3塊,一共有( )塊西瓜。
4、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一份的數,我們可以用( )法來解決。 5、
6、把18個 平均分,可以怎么分?用算式表示。
教學效果 完成教學任務 作業分層 設計方案
寫口算題卡
板書設計
除法
12 ÷ 4=3
除號
課后反思 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
意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