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有余數的除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余數的除法》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用乘法口訣算除法豎式》教學設計 廣州市小學數學學科中心教研組研課團隊
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余數的除法》第63頁
例4及相關練習。
教材分析:
“有余數的除法”這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原來安排在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
現在安排在新教材的二年級下冊。新修訂的教材根據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更為細致地安排例題并改進呈現方式,內容更為科學合理。
本節內容是在“表內除法”單元對平均分的概念和除法的理解、在“有余數的除法”單元對余數、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余數和除法關系的理解基礎上學習的,它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又是三年級下學期和四年級上學期繼續學習除法的基礎,特別是除法試商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不再借助具體操作,而是讓學生利用除法豎式直接想乘法口訣尋找商,這就需要通過試商得到正確的商,所以,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試商的方法,即看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最接近被除數而小于被除數,并學會通過余數與除數的關系判定所找到的商是否正確。
學情分析:
本單元前3個例子都是借助動手操作等直觀方式去理解相關的數學概念,但本節課不再借助具體操作,直接利用除法豎式通過想乘法口訣去尋找商,這個過程很抽象,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是有困難的。另外,“表內除法”求商時,可以找到對應的乘法口訣確定正確的商,但是“有余數的除法”求商時,是找不到與被除數一致的相關口訣,怎么找商是學生的學習困惑。因此有必要為學生創造時空,讓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充分體會怎樣“試”,從而理解和掌握試商的基本方法,然后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不斷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提高“試商”的能力。
2
教學目標:
1.通過嘗試、觀察、交流等活動,知道用乘法口訣試商的方法,會計算除法豎式。 2.經歷有余數除法的試商過程,積累有余數除法的試商經驗,發展觀察、比較、概括能力和運算能力。
3.在學習中感受探索數學知識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鋪墊,滲透方法
1.引入:最近我們學習了有關有余數除法的相關知識,下面復習一下。 2.復習: (1)
(2)口算:16÷4、54÷9、18÷2、35÷5、 24÷3、51÷8
3.設問:最后一題為什么沒有算得那么快?還能不能用乘法口訣來幫助求商? 4.揭示課題:用乘法口訣算除法豎式
【設計意圖:喚起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并讓學生發現問題:找不到對應的口訣,激發求知欲望,引導學生精準找到探究的切入點。】 二、自主學習,探究方法 (一)感悟試商的方法 1.引導尋找方向。
設問:以43÷7為例,會想到幾的乘法口訣?有關7的乘法口訣有那么多句,你
打算用哪一句口訣?有沒有不同的想法? 2.學生自主嘗試。
3
3.明白基本方法。
(1)預設一:都用了“六七四十二”這句口訣來算。
設問:如果用“五七三十五”、“七七四十九”來算,會出現什么問題?同位
交流。
預設二:有不同的想法。展示學生的作品,同位交流。 (2)匯報。
①商5不合適,會出現“余數比除數大”。板書:余數要比除數小 ②商7不合適,會出現“積超過了43”。 板書:7和( )相乘的積小于43。 ③追問:看來商5和商7都不合適,商6呢? 補充板書:7和()相乘的積接近43,而且小于43 (3)用小棒圖驗證結果。 4.回顧方法。 5.口述計算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嘗試、比較、評議,讓學生經歷嘗試求商的過程,體驗試商的由來和方向,初步感悟試商的方法。】 (二)鞏固試商的方法 1.做一做:
2.訂正反饋。
(三)歸納試商的方法
1.觀察、討論:這幾道有余數的除法,在找商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地方? 小結:①除數是幾,就想幾的口訣
②除數和幾相乘的積接近被除數,而且小于被除數
③余數要比除數小
4
2.看書質疑。
【設計意圖:通過對應練習、觀察討論等活動,引導學生概括有余數的除法在試商方法上的共同點,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有余數的除法試商的基本方法! 三、鞏固拓展,強化方法 1.算一算。
2.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3.用豎式計算。
29÷9= 18÷3=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積累試商的經驗,同時完善學生的認知:用乘法口訣不僅可以算表內除法,還可以算有余數的除法! 四、總結評價,內化方法 五、板書設計:
用乘法口訣算除法豎式
43÷7=6……1
想:7和(6)相乘的積接近43,
而且小于43。 余數要比除數小
(六)七四十二
想口訣 積接近 余數小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