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除法的初步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1)》湖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除法的初步認識(1)
教學內容:課本第13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三第1~3題。 教學目標: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等分),認識除號,會讀寫除法算式,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談話,出示情景圖。
2.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
一想。
3.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臺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 )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師:要想幫助大熊貓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注意什么? 生:是“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 師:“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 生:每個盤子里同樣多。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學具代替竹筍和盤子,親自動手分一分。 學生活動
師:說說你是怎樣分的?結果怎樣? 學生上臺邊演示邊分邊說平均分的過程。(一個一個分、兩個兩個分、三個三個分) 師:不管怎樣分,最后的結果怎么樣? 得出:每份同樣多,都是每盤放3個。 (二)語言描述平均分
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分竹筍的結果?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板書: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 然后圖文結合,再讓學生說一說。
三、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過程和結果 (一)引入除法
師:剛才我們幫助大熊貓解決了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平均分的情況我們可用除法來計算。 (二)介紹除號
師:加法、減法、乘法都有自己的運算符號,分別是“+”、 “-”、“×”,除法也有自己的運算符號“÷”,讀作除號,板書指導除號的寫法。
師:除號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介紹除號的由來。
師:1695年,瑞士數學家拉恩在他的《代數》一書中,第一次用“÷”表示除法,你知道
除號表示什么意思嗎? 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三)介紹除法算式
1.解決熊貓分竹筍的算式寫法。
師:請大家試著將“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這件事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生:12÷4=3。
師:說說這樣表示的理由。
引導得出:因為÷表示平均分,所以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就可以用12÷4,分得的結果是每盤同樣多都是3個,所以最后等于3。 師: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 學生讀。
2.理解除法算式的含義。
師:誰來說一說這個算式中的12、4、3分別表示什么? 師:這個算式所表示的含義是什么? 師:除號表示什么?
(四)在改寫中深化除法意義的理解 列出算式并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含義。
1.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2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2.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3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3.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6個盤子里,每盤放幾個?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課本第13頁做一做。
2.課本第15頁練習三第1~3題。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