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除法的初步認識
視頻課題: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nèi)容】《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P13、14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情境與經(jīng)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算式的意義;認識除號,會寫、會讀除法算式,熟悉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經(jīng)歷除法含義與除法算式的形成過程,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掌握體驗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通過動手分的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陶冶學生熱愛數(shù)學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結合具體情境與經(jīng)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驗除法算式的意義,并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習單、圓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
師:瞧!可愛的熊貓來了,熊貓寶貝最喜歡吃竹筍啦!可是它們不會分竹筍,你們能幫助它嗎?(能)仔細觀察,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把12個竹筍平均放到4個盤子里,每盤分幾個? 師:“平均放到4個盤子里”是什么意思呢? 生:每盤要分得同樣多。
師:那該怎么分才會同樣多呢?(稍作停頓,留給孩子稍作思考的時間) 二、探究新知,鞏固強化 1.動手操作,積累經(jīng)驗
師:一會我們借助圓片朋友動手來分分看,分的時候先想一想,要取出多少個圓片表示12個竹筍?接著再想要怎么分才會同樣多?好,現(xiàn)在開始動手分一分。
(生操作活動,師巡視指導)
師:分完的同學可以和同桌輕聲交流下,說一說你們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結果是什么?
2.直觀展示,解決問題
師:現(xiàn)在請一位同學上臺來分享下他的分法?(請一名學生上臺展示,邊操作邊說明) 師:那老師如果想到先兩個兩個地放,那剩下的能不能放進同一個盤子里呀?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要平均分。
師:是的,不管你是一個一個地分還是兩個兩個再一個一個地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里放幾個竹筍呀?
生:每個盤子里放3個竹筍。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為引入除法運算做鋪墊。】
3.嘗試列式,明確含義 師:這是平均分嗎?(是)
師:那你們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到4個盤子里,每盤放3個”這件事嗎?(讓學生嘗試寫)
預設: (1)12÷4=3 (2)3×4=12 „„
師:很多同學寫了12÷4=3,還有一些同學寫了3×4=12,那你們覺得哪道算式更能表示這件事呢?
生:12÷4=3。
師:為什么它比較合適呢?(這里不要一起說,就是請孩子來說明他的看法) 生:因為它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分的結果是每份3個。
師:哦,你的意思是分的結果應該寫在等號的后面,對嗎?(對)你還想說,請你說。 師:那為什么不能是3×4=12? 生:這里等號后面的12是原來的總數(shù)。
師:那這道算式可以表示平均分嗎?(不能)(擦掉其他的算式) 師:是啊!在數(shù)學上統(tǒng)一規(guī)定用這樣的除法算式來表示這樣的一件事。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手指著算式)12表示什么?(12個竹筍)4表示什么呢?(4個盤子)3又表示什么呢?
師:這個符號是?(生:除號)看來你們都有預習,是的,它叫除號。寫除號時先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寫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你們知道嗎?它是由瑞士數(shù)學家拉恩在1659年所創(chuàng)造,‘÷’用一條橫線把兩個圓點分開,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師生一起用手勢寫)
(板書:12÷4=3)
師:現(xiàn)在你們能說說12÷4=3表示什么意思嗎?把12個竹筍平均放到4個盤子里,每盤分3個。
師:同學們,你們瞧,這么長的一句話,用一道算式就可以表示出來,多么簡潔啊。(語
…
除號
速慢點)
師:這道除法算式你們會寫了嗎?請寫其他算式的同學訂正過來。(這里可以貼一下旗) 師:這道算式讀作:12除以4等于3。(板書)(強調(diào)“除以”)誰能像陳老師這樣讀一讀?你們也會讀嗎?全班一起來。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的初步認識。(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的意義;老師引導為主,讓學生不斷嘗試中去領悟,進而理解關于平均分的事件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4.練習鞏固,加深體會
師:剛才我們幫熊貓寶貝分好了竹筍,接下來我們?nèi)タ纯簇垖殞毞拄~,它會遇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把15條魚平均放到5個盤子里,每盤放幾條?
師:你們會分嗎?請再次借助圓片分一分,把分的結果填寫出來,再把算式補充完整。 師:誰來說一說分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結果是什么?(全班反饋一下:你們分的結果也是這樣嗎?)你們補充好的算式是?15÷5=3
師:那3指的是什么呀? 生: 3指的是每盤放3條。 師:那這道算式表示什么呢?
生:把15條魚平均分成5份,每份3條。 師:嗯,解釋得很完整。 5.對比分析,領悟等分
師:(出示課件)小貓分魚的問題也解決了,陳老師再出兩個問題考考大家,請看大屏幕,認真讀題,想想怎么列式表示?
生1: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10÷2=5。 生2: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10÷5=2。 師:咦!這兩道算式看起來很像,那他們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生:不一樣,第1題表示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5根;第2題表示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2根。(課件適時出示小棒圖)
師:是這樣嗎?(學生講完每一小題就課件出示相應的小棒圖)
師:都是把10根小棒拿來平均分,一個是平均分成2份,一個是平均分成5份,分得的結果也就不一樣了,所以兩道算式表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
6. 操作觀察,認識名稱
師:同學們,小熊貓丁丁也遇到分竹筍的問題了,你們瞧!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幾盤? 師:想一想,“每4個放一盤” 怎么放呢?
生:每份是4個竹筍。
師:想一想,該怎么分?請大家在學習單上動手圈一圈。圈完的同學可以和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么圈的?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圈的? 生:我是四個四個地圈一起。 師:圈出幾個4?(5) 師:也就是能放?盤(5盤)。
師:那這是平均分嗎?(是)為什么它是平均分呢?(因為每份分得都同樣多) 師:像這樣的平均分,你們可以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在學習單上完成列式。(師巡視)
師:現(xiàn)在誰來說一說你列出的算式是什么? 預設:
生1:20÷4=5。 生2:20÷5=4。
師:那你們覺得哪道算式才是正確的呢?說說你的理由。 生:5是指能放5盤,表示的是分的結果,應該寫在等號的右邊。 師:分析的很到位,所以正確的算式應該是?(20÷4=5)
師:這個算式中的每個數(shù)字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又表示什么意思?和同桌輕聲說一說吧(讓學生嘗試說)
生:20表示20個竹筍,4表示每盤放4個,5表示能放5盤;也就是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5盤。
師:剛才我們把20個竹筍,每4個圈一份,圈出了這樣的5份。我們還可以說20里面有5個4。(板書)
師:現(xiàn)在誰來讀一讀這道除法算式?。 生:20除以4等于5。(再全班齊讀)
師:除法算式和加減法一樣,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稱,你知道它們都叫什么嗎? (板書:20 ÷ 4 = 5)
師:其他算式各部分名稱你們會說嗎?一起來(12÷4=3的這道算式) 生:12是被除數(shù),除數(shù)是4,商是3。 7.再次對比,觀察思考
師:剛才我們又認識了除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稱,大家都很認真!更難的問題在等著我們,有信心解答嗎?(出示課件)(學生匯報時要適時追問)
生1:12個圓片,每份2個,分成6份,12÷2=6。(師:怎么圈的?) 生2:12個圓片,每份3個,分成4份,12÷3=4。(師:12里面有幾個幾?)
…
…
…
被除數(shù) 除數(shù) 商
生3:12個圓片,每份6個,分成2份,12÷6=2。 師:觀察下這三道算式,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都有12。
師:嗯,它們都是把12作為總數(shù),拿來平均分。那它們是怎樣平均分的? 生:每份2個;每份3個;每份6個。 師:那分的結果是? 生:6份、4份、2份。 生:它們的份數(shù)越來越少。
師:你們真善于發(fā)現(xiàn)!是呀!像這樣,總數(shù)一樣,每份分的個數(shù)越多,份數(shù)就越少。(適時而說,鼠標筆指著課件說)
8.對比分析,明晰概念
師:現(xiàn)在用我們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再來看看熊貓分竹筍的這兩個問題,(先指著例4,帶著孩子一起說)這是把12平均分成4份,算出每份有3個;而這個是20里每4個分一份,可以分5份(也可以說20里有5個4),為什么兩個問題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呢?生回答。師:不管是哪一種分法,都是平均分,都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小結,讓學生可以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整理,并在多次對比中加深感悟和理解,進而明晰除法的概念和意義。】
三、回顧小結,拓展提升 1.回顧整理,課堂小結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初步認識了除法,學習了除號,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也會把關于平均分的一件事用一道除法算式表示出來。
2.聯(lián)系生活,學以致用
師:像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你們能不能根據(jù)陳老師給的除法算式編一個數(shù)學小故事呢?(給除法算式28÷7=4編一個數(shù)學小故事)
【設計意圖: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數(shù)學源于生活,數(shù)學用于生活。最后一道根據(jù)除法算式編數(shù)學小故事既是檢驗學生對“等分”和“包含分”的理解掌握情況,又是對學生能力的一定拓展提升,從中學生可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相聯(lián)系。】 【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
12 ÷ 4 =3 20 ÷ 4 = 5
讀作:12除以4等于3 20
視頻來源: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zhì)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