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京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銀川市實驗小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北京2011課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P11 頁 例3以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口算和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深刻理解轉化的思想。
2.通過小組合作和交流,感受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算法的多樣與算法的優化的結合,通過數形結合,用形直觀的去揭示豎式背后的意義,以形助數解決問題,培養數感和數學思維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識。
3.在探索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增強自主探索的意識,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學難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深刻理解轉化的思想,理解“用十位去乘”時得數的寫法及算理。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點子圖、練習紙等。 教學過程: 復習引入,
師:誰來說說多位數乘一位數筆算時,應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1、相同數位對齊
2、從個位乘起
3、乘到哪一位,積就寫在那一位的下面 二、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出示例3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例題3:學校一共訂了12箱酸奶,每箱14瓶,學校一共訂了多少瓶酸奶? 師: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 學校一共訂了多少瓶酸奶?
2、列式: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列式? 生:(板書:14×12和12×14) 師:為什么要用乘法計算?
生1:知道每份數和份數用乘法計算,關系式:每份數×份數=總數 生1:因為要求12個14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計算 觀察:這個算式與234×2相比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今天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兩
位數乘兩位數) 3、估算:
學生匯報估算方法:誰能估計一下14×12大約等于多少?說一說你是怎樣估算的?
生1:把14和12都估算成10,10×10≈100
師:有沒有不同的估算結果?那你說說你是怎樣估的? 生2:12估算成10,14×10≈140
那大家想一想實際的瓶數應該比140瓶怎樣?為什么? 生:多
生:因為把12小估成10,所以結果肯定估小了
二、探究筆算溝通算理
1、利用電子圖口算出結果
師:要求12箱酸奶到底有多少瓶?確實不容易,為了便于研究,我們用一個小圓點代替1瓶酸奶,用一行14個小圓點來表示每箱14瓶酸奶。12箱酸奶應該畫這樣的幾行?(12行)如果求出了12行點子的總數,也就求出了12箱酸奶的瓶數
合作要求:
1、認真觀察點子圖,先小組討論:
怎樣把14×12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 2、再在點子圖上試著分一分、圈一圈、算一算, 根據你分的情況列出算式。 2、匯報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分的?來把你分的結果展示給大家。 學生匯報不同的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 師:我把同學們的分法匯總在一起。
14 × 12=168 14 × 12=168
6+6 3+3+3+3
84×2=168 42× 4=168
①
②
14×6=84
14×3=42
14 × 12=168 14 × 12=168
10+2 7+7
140+28=168 84×2=168
14 × 12=168 14 × 12=168
10+4 10+4 10+2
120+48=168 100+48+20+8=168
觀察這些同學分的方法雖然不同,但他們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他們都是先把其中的一個兩位數拆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先算兩位數乘一位數,再算兩位數乘整十數,最后再把兩個積相加。(板書:先分再合)
都是利用了數學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轉化”的思想,把復雜的兩位
③ 14× 2=28
14× 10=140 ④
12×7=84
④
12×10=120
4×2=8 12×4=48
10×2=20 10×10=100
10×4=40
⑤ ⑥ 2個14
10個14
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方法,化繁為簡,這種轉化的方法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
師:觀察對比這幾種分法,你認為哪種分法口算最簡便?為什么? 總結:
連乘的方法受數字的限制,如奇數17×13就不能用連乘,但不論是奇數還是偶數都可以拆分成整十數和一位數。 板書: 口算
14×12=168 或14×12=168 先算:14×2=28 先算:12×4=48 再算:14×10=140 再算:12×10=120 最后算140+28=168 最后算 120+48=168 2、筆算
師:如果不用點子圖,你能不能列出豎式算一算呢? 師:請打開學習單完成 填一填
筆算14×12時,先用第二個因數( )位上的( )去乘14,乘得的積末尾要和( )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 )位上的( )去乘14,乘得的積末尾要和( )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積( )。
……( )×( )的積,表示( )箱的瓶數
……( )×( )的積,表示( )箱的瓶數
1 4 × 1 2
寫完的同學可以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誰想把你的豎式展示到黑板上來
展示一個正確的結果讓學生直接把豎式工整的寫在黑板上,說一說你你是怎樣進行計算的?
師:學生的敘述計算步驟,老師標出豎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師:哪種分法與口算、筆算的過程相符合?
生:把12分成10和2的分法與口算、筆算的算理比較符合。 出示圖:
14 × 12=168
10+2
140+28=168
師:28在圖中哪里?28表示的是幾箱牛奶的數量?
這里的140在圖中哪里?140表示的是幾箱牛奶的數量?
師:把2箱酸奶的數量和10箱酸奶的數量合起來就得到了?(12箱酸奶的數量) 師:同學們利用點子圖把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為以前學過的舊知識,而且通過點子圖我們還找到了筆算豎式中每一步的算理。 師:只能拆分12嗎?
14× 10=140
14× 2=28
生:還可以把14分成10和4
3、對比:
觀察點子圖、口算、筆算的過程,你發現什么?
生:我發現點子圖、口算、筆算的算理是相同的,都是用這種先分再合的方法把復雜的兩位數乘兩位數,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兩位數乘一位數或兩位數乘整十數的方法,化繁為簡,會把這個數字變得怎樣?(小)一點,方便我們進行計算。
質疑:
師:同學們再想一想,豎式計算還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為什么10箱牛奶的數量在豎式中是14,為什么不加后面那個0? 師:為什么不加0呢?誰能幫他解答這個問題
生:乘數1在十位,表示一個十,相當于用10×4=40,4寫在十位就表示40,個位加0表示40,個位不加0還表示40,所以在計算時為了簡便這個0可以省略不寫。
師:還有不明白的嗎?
課件動畫演示梳理步驟、從圖中抽象出算式
師:通過剛才XX同學講的計算過程,我好像聽到幾個乘法算式,你來說一說第一步是先用誰乘誰的?2×4=8,接下來他又說了哪幾個算式?10×2=20,
10×4=40,10×10=100。
課件演示:在圖中的哪一部分表示2×4、在圖中的哪一部分表示10×2、在圖中的哪一部分表示10×4=40、在圖中的哪一部分表示10×10=100,從圖中抽象出算式,弄通算式的算理。
師:我們在計算筆算乘法時,你需要提醒同學們要注意什么?
總結:生1:相同數位要對齊。
生2:從個位算起
生3:第二步的0可以不寫。 4.議一議:怎樣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 5.引導小結,歸納筆算方法。
兩位數乘兩位數,用豎式計算時,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上的數字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積的末位和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十)位上的數字去乘第一個因數各數位上的數,積的末位要和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積( 想加 )。
鞏固練習:
1、練一練:把下面豎式補充完整。
2 3 1 4 4 2 ×3 3 ×2 1 ×1 2
2.下面的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先估一估,看看得數是否合理?為什么?)
師:在做筆算時要把口算、估算、筆算三算有機整合,才能提高計算準確率。
3 2
× 2 1
3 2 4 6 4 9 2 2 4 × 1 2
4 8 2 4
7 2
3 4 × 2 2
6 8 6 8 6 4 8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