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圖形的周長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圖形的周長》甘肅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圖形的周長-甘肅
《周長》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83例3及相關練習。 【設計思想】
從生活中感知周長,在活動中理解周長,本節課我力求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大膽說出來;使他們學會學數學、學會用數學,讓學生的思維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跳躍。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圖形探索新知識,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學生知識的遷移,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學數學、用數學。 【教材分析及教學思路】
《周長》是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83頁的教學內容,是第三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是今后學習計算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它圖形周長的基礎。本節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學會了測量、了解了一些測量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旨在讓學生結合具體的實物和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在實際操作中進一步加深對周長的理解。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學會了測量,了解了一些測量單位,在生活中已經對周長有初步的感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的實物和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 2.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能測量長方形、圓形等簡單圖形的周長。 3.能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讓學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多種動手實踐活動,加深學生對周長的理解。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之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理解和認識周長 【教學難點】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
【教學策略與手段】問題引導法 情境教學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前準備】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準備學具袋。
學生:線繩、直尺、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設情境,聯系生活經驗認識圖形的一周。
師:老師為大家帶來一位老朋友——孫悟空,他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魔術,請同學們一邊欣賞一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
動畫演示前一段,學生發言:螞蟻繞樹葉爬了一圈 動畫演示后一段,請大家接著觀察。
【設計意圖】教師用一個學生喜歡的、熟悉的動畫人物——孫悟空貫穿課堂始終,導入新課、例題、
練習題、拓展題都由孫悟空出示,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喜聞樂見的情境,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心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興趣盎然。小螞蟻爬樹葉的動畫設計為今天理解周長的含義奠定基礎,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是豐富多彩的,絕對不只是簡簡單單的計算、公式、法則。
2、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師:小螞蟻從一點出發,沿著樹葉的邊沿,再回到起點,也就是沿樹葉的周長爬了一圈。樹葉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那么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板書: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師:那我們今天就來認識數學王國里的一位新朋友——周長。 板書:周長 3、出示目標。 學習目標:
1.結合具體的實物和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感受周長、認識周長。 2.探究周長的測量方法,能測量長方形、圓形等簡單圖形的周長。
師:這就是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同學們齊讀一遍。咱們比一比誰學得積極主動。 二、摸一摸、畫一畫,感知周長。 1、摸一摸。
師:鐘表面有周長嗎?大家一起摸一摸。課桌面呢? 全班交流:你想指哪些物體的周長?
(文具盒上面、尺子、數學書封面)
師:下面開展一個找周長的活動。找身邊物體的周長,并和同桌說一說、摸一摸。
現在,請把你找到的身邊物體的周長,和大家分享。 我們找得比較多的是身邊的文具,那遠一點呢?
大家找到了這么多物體的周長,真棒!原來“周長”朋友就在我們身邊。
2、描一描。 ①學生作畫。
師:下面請你來當小畫家,在數學書41頁的圖形中,挑選一個最喜歡的圖形用鉛筆描一描它的周長。
全班交流,師:你描的是哪個圖形的周長? 課件演示周長 ②教師作畫。
師:大家描得很好,老師也畫了兩個圖形,課件出示,它們有周長嗎?為什么呢?
板書:封閉 師:封閉是什么意思? 3、小結周長的概念,學生齊讀。 4、找一找、填一填。
師: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下面我們來找一找、填一填。 找一找、填一填。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封閉圖形有 。 不封閉圖形有 。
【設計意圖】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了五個活動,讓學生經歷指、摸、量、探、算等一系列的學習
活動,主動獲取新知,充分關注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了有效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從而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長含義。
三、動手操作,研究求周長的策略。
師:同學們不僅認識了周長,還找到了許多身邊的物體表面的周長。 師:如果要知道圖形的周長,你有什么辦法? 生:可以量一量。
師:下面我們小組合作完成這張智慧小手測量單。 1、課件出示小組活動,教師宣布活動要求。
智慧小手測量單
測量對象 測量工具
測量方法
數學書封面的周長 樹葉的周長 五角星的周長 圓的周長
師讀測量要求。
師:老師準備了學具袋,里面有智慧小手測量單、圖形和繩子。除了繩子,你還可以使用你身邊的任何東西。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配合默契。現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完成測量。 2、小組合作。
老師把圖形貼在黑板上。 3、學生匯報。
師:哪個組先來匯報。
師:這方法不錯,還有哪個組和他們組的測量方法一樣,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師:剛才同學們用了幾種不同的方法來測量周長。在測量時用哪種方法都可以,但是如果用簡單的方法,不僅測量的數據就比較準確,而且節省時間。 4、小結:
師:在測量活動中,同學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手腦并用,還總結出了測量周長的方法,真是數學明星呀!我出幾道題考考大家。
【設計意圖】利用小組合作探索求周長的方法,在匯報時充分展示不同的方法,并一個圖形一個圖形比較,通過總結優化方法。 四、變式訓練,加深理解。 1、算一算下面圖形的周長。
2、找一找。
3、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5分米
3分米
4分米
12厘米
12厘米
8厘米
8厘米
① ② ③
5厘米
正方形
測量要求:
1.在組內討論測量方法,選好要用的測量工具。
2.小組內做好分工,一人做記錄,其他人負責測量。 3.及時做好記錄,為匯報做準備。(為了節省時間,方法可以簡單寫,只要能在匯報的時候表達清楚就行了。) 4.時間4分鐘。
要做一個畫框,需要多長的木條?
師:請大家在練習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師:需要多長的木條是求什么? 學生說方法,多媒體依次出算式。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時,我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的難易程度,變一統性為層次性,盡量
使學生“走出”課堂,“跳出”文本,回歸生活,在課堂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彩虹。我整理教材,重組練習內容,讓學生處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先后出示了五道練習題,真正使練習有意、有趣、有層次,使學生通過練習既鞏固新知,又發展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比眼力。
下面兩個圖形的周長一樣嗎?
2、思考題。
【設計意圖】以上練習的設計,既有鞏固性,又有趣味性、還有創造性,適合不同特點的學生。特
別是開放練習,思維空間大,答案靈活多樣,為學有余力的同學提供了一個施展創造才能的機會,較好地發展個性,還體現了“人人學好數學”,“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大眾數學教育思想。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由形象感知邁向抽象理解,可以說是步步為贏,層層深入。
六、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同學們這節課表現很好,能專心聽講、主動學習、積極思考、踴躍發言,學習
4分米
3 分 米
一只蝸牛從A點出發到C點有兩條路,哪條近? A B
C
② ①
② ①
①
②
效率很高。 七、欣賞圖片:
出示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學生欣賞。
師:數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咱們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不僅可以為一幅畫設計出合適的木條邊框,還可解決現實中的許多問題。我們學數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用它來造福于人類。希望同學們做個有心人,自覺主動的學數學、用數學。下面來看這節課的作業。
【設計意圖】教師在課前精心挑選了周長在生活中的應用圖片供同學們欣賞,有鏡框、眼鏡框、耳脈、手表鏈、電腦、手機殼、帽子、餐具、學校的平面圖,使同學們真切的感受到周長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