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春江花月夜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四7.《春江花月夜》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春江花月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置身詩境,感受詩歌的美景。 2、緣景明情,體會詩人的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展開聯想和想象,進入詩歌意境。 2、景、情、理如何有機地融合的。 教學方法與手段:
1、借助多媒體教學,朗讀吟誦。加強朗讀訓練,使學生通過吟誦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意境再現。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再現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大千世界中。人與人的適時相遇,可能會成就一段美好的愛情,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也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如賈島與韓愈。而大自然中物與物的相遇,也能給我們帶來別樣的感受,當流水遇到小橋,它就有了詩情畫意,當流水遇到落花。它就成了蕭瑟凄涼。那么當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這五個令人心馳神往的事物相遇在一起,又會演繹出怎樣的精彩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欣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紹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治所在今江蘇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705-707)年間,與賀知章、賀朝、萬齊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詞俊秀馳名于京都,其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為“吳中四士”。玄宗開元時尚在世。
其詩描寫細膩,音節和諧,清麗開宕,富有情韻,在初唐詩風的轉變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常露人生無常之感。詩作大部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其一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另一首詩是《代答閨夢還》。 (二)作品介紹
《春江花月夜》為樂府詩。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內容形式,以和諧的歌調,點染出祖國錦繡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奧妙。描述了動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寫了游子思婦離恨閨怨之情。格調宛轉優美,抒情幽怨纏綿,言之有物、開拓了詩歌的高遠意境和格律,使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達到了完美統一,為寫景、敘事、抒情融合一體的詩歌,鋪墊了基礎。對詩歌的繼承和發展,影響極為深遠。
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成大家”。
三、指導誦讀,以讀傳情,讀、悟交融。
要求學生在傾聽教師誦讀時,展開想象,把語言文字還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繪、而又帶有學生自己審美情趣的畫面,進而走進這畫面中去。 四、賞析詩歌
(一)開頭八句為第一部分,依題目摹寫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側重描繪皓月當空、光照整個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這首詩就是從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筆的。由遠及近,由大及小,描繪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與大海相連。明月就涌生于這無垠的大海之上,萬里的春江,無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繞著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鋪上雪珠一樣。月色如霜,所以霜飛也就無從察覺;洲上的白沙與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問題:在前幾句詩中,詩人寫到了哪些意象?請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幅畫面。
這一部分描繪的畫面意境要點:
春江的潮水涌動,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月伴著潮頭冉冉而生,明月與江潮相互輝映,波光粼粼,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閃著銀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與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從描寫景色轉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與漫漫宇宙之間的相互關系。
詩人在感受無限美景的同時,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對宇宙人生的思索。詩人身處江天一色,毫無纖塵的純凈之境,不禁對空中這輪孤月發出奇想:究竟是誰最先在江畔看見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時候開始照著人呢?人生代代綿延無已,但江月卻年復一年沒有變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嗎?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絕的江水。
(三)余下二十句為第三部分,由感嘆人生多愁進而抒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情別緒,謳歌人們對愛情的向往和對幸福的憧憬。 具體而言,這一部分又可分為兩層:
從“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魚龍潛躍水成文”為一層,寫思婦懷人;這里寫思婦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別致,月光無處不在,玉戶簾上是月,搗衣砧上是月。那一輪可愛的明月總是照在她的妝鏡臺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婦見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搗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簾子卷起來,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這惱人的月光“卷不去”,“拂還來”。那無邊的月光,籠罩著一切,鴻雁不停地長飛,仍然飛不出無邊的月光去,水底魚龍泛起陣陣波紋,思婦只好托月華來遙寄相思了。
從“昨夜閑潭夢落花”到“落月搖情滿江樹”為一層,寫游子想家。
最后這幾句寫落月,落花閑潭,春光將老,隱含思婦青春將逝。在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幾許游人能乘月而歸。此時明月西下,游子思婦的一腔離情伴隨月影灑在江邊的樹上。 詩題中的五個字:春、江、花、月、夜,全都點到了,但又有重點,這就是“月”,其它四個字都是陪襯。詩人從月生開始,繼而寫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婦反復抒寫,最后以月落收結。有主有從,主從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詩歌意境。 五、補充賞析。
秋窗風雨夕
秋花慘淡秋草黃,耿耿秋燈秋夜長。 已覺秋窗秋不盡,那堪風雨助凄涼! 助秋風雨來何速? 驚破秋窗秋夢綠。 抱得秋情不忍眠, 自向秋屏移淚燭。 淚燭搖搖爇短檠, 牽愁照恨動離情。 誰家秋院無風入? 何處秋窗無雨聲? 羅衾不奈秋風力, 殘漏聲催秋雨急。 連宵霢霢復颼颼, 燈前似伴離人泣。 寒煙小院轉蕭條, 疏竹虛窗時滴瀝。
不知風雨幾時休, 已教淚灑窗紗濕。
六、課下探究,賞析月和江在不同詩人的筆下,又演繹了什么樣的精彩呢?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書懷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峨眉山月歌 》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黃庭堅《登快閣》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杜牧《旅宿》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