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過小孤山,大孤山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過小孤山大孤山》吉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過大孤山小孤山》教學設計
【教材、學情分析】本文是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四單元“創造形象,詩文有別”的賞析示例,是陸游的一篇游記散文。陸游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學生學習了陸游不少詩詞,對陸游也有一些了解,結合鑒賞詩歌的方法,明確作者在所寫的山川景物中,蘊含著豐富的情趣和韻味,也寄托著自己的真摯情感。作者船行于長江小孤山大孤山一段,通過描寫所見的景物特色,表達了陸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更加流露出作者對當朝者無心抗金,不收復中原的憤慨之情。 【教學目標】 1.理清行文脈絡。
2.掌握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3.在閱讀交流中,學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4.體會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把握文章的主旨。 【教學重點】
1.掌握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2.在閱讀交流中,學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教學難點】
山水寄情中“情”的把握。 【教學方法】
討論法,探究賞析法。 【教學準備】
1.第1課時中學生已熟讀課文,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虛詞的解釋及特殊句式用法,疏通文意。
2.制作好多媒體課件。 【教學安排】
共3課時,本節課為第2課時 【教學過程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倘若這個世界有原先,倘若能夠推開歲月塵封的門,就讓我們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許我們會和著凄婉的宋詞,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煙雨里憂傷了千年的愛戀,或許我們會聽著悲慨的《書憤》《示兒》毅然踏上鐵馬冰河的戰場,去找尋作者“報國欲死無戰場”的深深傷痛,或許我們還會順著如練的澄江,去探訪山蒼蒼,水茫茫,靜立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二、展示目標 1.理清行文脈絡。
2.掌握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3.在閱讀交流中,學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閱讀體驗。 4.體會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文本研讀 (一)速讀課文
在第1課時讀準字音、句讀的基礎上,速讀課文,畫出作者的游蹤示意圖。 明確游蹤:
過烽火磯→過彭浪磯、小孤山→遂行泛舟彭蠡口→始見廬山及大孤山→晚抵江州,泊湓浦。 (二)細讀課文
2
1.文章中重點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些景點。 明確:
烽火磯、彭浪磯、小孤山、大孤山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討論并展示) 2.文章在景物描寫上有什么特色?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進行描繪 B、運用移步換景法層次分明地描寫 C、引用傳說,前人詩句 四、 探究賞析
中國古代文人大都具有山水情懷,《小石潭記》中“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冷清,分明就是作者內心的孤寂落寞的真實寫照。 《岳陽樓記》中“岸芷汀蘭,郁郁蔥蔥”的勃勃生機,分明就是作者積極入世的博大情懷的表現。《醉翁亭記》中“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的灑脫,分明就是作者一種失意人生中的不失人格、不失風骨、不失高潔的山水情懷。《石鐘山記》、《游褒禪山記》、《蘭亭集序》、《赤壁賦》等名篇讓我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看到文人們借山水以言志、借山水以明心、借山水以寄情、借山水以悟道。 (一)本文是怎樣融情入景,借山水表達自己的感情的? 參考答案: 1、寫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萬狀,石有萬種,作者為什么偏偏只寫“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
我們自然會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擠、打擊,仍不改恢復之志的詩人的孤傲情懷。 2、泊沙夾,游小孤山中廟宇,“徙倚久之而歸”,為什么?
“徙倚久之”,絕不僅僅只是想多看幾眼風景,更是表達了面對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復雜心緒。
3、為什么要寫“俊鶻摶水禽”這個場景?
這本是自然的一種生存現象,算不上是怪異景色,而作者卻將其作為一景寫入其中,并嘆“甚可壯也”,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所感嘆的不僅僅是“俊鶻摶水禽”吧?聯系陸游的抱負理想及前半生的經歷,我們可以聯想到詩人此時多么希望南宋的將士個個像俊鶻,希望南宋對金的斗爭像俊鶻摶水禽一樣威武雄壯,動人心魄。
4、江水清濁分明,“合處如引繩,不要亂”,有什么隱含的意義嗎?
作者在文中寫江水清濁,隱喻主戰和主和兩派的勢不兩立。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二)山水寄情,那么本文的中心主旨是什么?
通過描寫所見的景物特色,表達了陸游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更加流露出作者對當朝者無心抗金,不收復中原的憤慨之情。 五、課后作業
請用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寫一篇游覽“鎮賚縣南湖生態園”的游記。 六、板書設計
游蹤 寫景方法
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