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貝多芬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五節貝多芬-寧波市鄞州中學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五節貝多芬-寧波市鄞州中學
教學目標評論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了解貝多芬及其所處的時代背景,探討作品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并從貝多芬的音樂中探索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認識他的創新精神,理解貝多芬畢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追求。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擷取貝多芬的《命運》、《熱情》和《合唱》片段,通過《熱情》第三樂章的重點聆聽,設置音樂形象、奏鳴曲式、音樂情境的點線面立體結構,把貝多芬置于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中,感受命運與熱情的交織,傳承與創新的追求。
(三)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鑒賞《熱情》奏鳴曲的音樂主題,了解奏鳴曲的概念,并通過多種形式的聆聽音樂和表現音樂,使學生理解奏鳴曲式的嚴謹結構和深刻的表現內容。
2學情分析評論
(一)本課時教學內容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貝多芬幾乎是音樂文化在古典樂派之后不同時期的魂魄所在。本課時內容選自教材第八單元《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該單元選取的《熱情》奏鳴曲和《合唱》交響曲都是貝多芬同類題材作品中的翹楚,思想內容深刻、結構體系龐大、專業程度艱深、創作手法復雜。對于這樣的經典作品的鑒賞,是極具挑戰又是意義非凡的。
我把本課課題定為“熱情”,著力于從作品、作者和時代中挖掘“熱情”的涵義:音樂作品中包含著的火山般的熱情、貝多芬自身對音樂創作的熱情、對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未來的熱情。基于這樣的定位,我以“命運——熱情——歡樂”為教學線索,巧妙設置音樂與人生的雙線并行教學方案,在作品的挖掘鑒賞過程中,理解貝多芬作為劃時代的音樂大師的鮮活形象。
每一部經典的音樂作品,都是一場情感的波折,一道人生的風景,對音樂進行積極的理解與建構,在音樂中獲得啟迪、獲得力量、獲得感悟,也是與凈化心靈、完善人格的音樂教育的最高宗旨相吻合的。
(二)教學內容分析
《熱情奏鳴曲》是貝多芬的鋼琴杰作之一,作于1804——1806年之間。1807年出版樂譜時,出版商克朗茨為之起名——熱情。貝多芬寫這首奏鳴曲的時候,同時在譜寫《命運》交響曲。
這部規模宏偉、氣勢磅礴的巨作表現了高度奮發的熱情,反映了貝多芬對時代的感觸和認識。這部作品以其生動、深刻的音樂形象,概括了十九世紀初期歐洲人民反對封建、反對侵略的英雄面貌。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以很簡明的材料進行了巨大的戲劇性發展,表現了英雄在積極地探求,在充滿信心地向命運、向大自然、向社會的一切邪惡勢力作殊死的艱苦斗爭。
第二樂章是一首變奏曲,猶如一首莊嚴的心靈之歌。樂章至始至終充滿了內在的善良和高尚的情趣,充滿著古希臘精神的寧靜,繼續表現著貝多芬深刻的思考,它同激昂奔放、暴風雨般的第一樂章形成了絕好的對比。
第三樂章是一個力量充沛、勢不可擋的白熱化終曲樂章,在狂風般的急速音樂中,交織著火焰般的激情、痛苦的悲愴和懾人心魄的威力,表現出英雄頑強堅毅的反抗精神,表現了時代潮流奔勇向前的氣勢。
可以說,在《熱情奏鳴曲》中聽到了他在第五《命運》交響曲中所表現的強烈的情感爆發,同時也看到了貝多芬在任何事物面前都不屈服的斗志。
(三)學生情況分析
對于更多的高中生來說,貝多芬無疑只是個最熟悉的陌生人。他們知道貝多芬和《致愛麗絲》、《命運》、《月光》卻又難以領略《熱情》奏鳴曲、《合唱》交響曲這類思想內容深刻、專業程度艱深的作品所散發出來的精神之光;他們對貝多芬滿懷崇敬又感受不到貝多芬頑強的創作毅力和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因此,本課教學我以微課《歡樂頌》為鋪墊,以我們學生演唱的《貝多芬的假發》為切入點,通過“熱情的搖籃、熱情與命運的交織、熱情的謳歌、從痛苦走向歡樂”四個教學階段,以“命運——熱情——歡樂”為教學主線,讓學生在了解音樂作品本身的同時,理解貝多芬畢生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追求。
3重點難點評論
(一)教學重點
1.掌握《熱情》奏鳴曲第一樂章的“命運”動機和第三樂章中幾個主要的音樂動機和主題,知道《熱情》奏鳴曲發展的脈絡,感受作品崇高的悲劇性與頑強激烈的斗爭精神。
2.通過欣賞,了解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
3.在《命運》、《熱情》、《合唱》的欣賞線索中,感知貝多芬對“自由、平等、博愛”的社會理想的畢生追求。
(二)教學難點
1.理解《熱情》第三樂章奏鳴曲式的結構布局。
2感受《熱情》第三樂章展開部副部主題的多種展開方式。
4教學過程評論
活動一:【熱情的搖籃】
1.課前導入:合唱作品《貝多芬的假發》。
2.對比聆聽《命運》交響曲的命運動機。
3.學生模擬命運動機的節奏,感受命運動機的力量。
活動二:【熱情與命運的交織】
1.欣賞《熱情》第一樂章主部主題,分析其中的命運動機。
師:同一位作曲家在音樂創作的時候總會有自己習慣性的表達語言,尤其是同一時期里平行創作的幾首樂曲,往往會有著類似的印記。聽老師彈奏下面的旋律,你有沒有聽到熟悉的音樂動機?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一:以主題、動機的貫穿發展。
2.對比《命運》交響曲的音樂動機,感受熱情與命運的交織。
從力度、情感等角度感受《熱情》與《命運》的異同,知道命運與熱情的交織,正是貫穿貝多芬一生的動機和性格。
3.了解時代和作者背景
4.欣賞《熱情》第二樂章主題
教師彈奏第二樂章音樂主題,請學生選取比較符合音樂主題的氣質和情緒的色塊,感受慢板樂章凝重、端莊的贊美詩音樂風格。
5.了解奏鳴曲的概念
6.復習掌握奏鳴曲式的概念
活動三:【熱情的謳歌】
1.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呈示部主題
(1)初聽呈示部主部和副部音樂
設問:速度?節奏音型?音樂給你總體的感受是什么?找出音樂中的核心動機。
討論得出:音樂的核心動機由兩個小節構成,運用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音型。
(2)細聽呈示部主部音樂
師彈奏主部主題動機旋律,學生劃旋律線。
右手十六分音符形成的音流,與左手短促果斷的節奏音型形成對比,這一材料貫穿在整個樂章中,其連續不斷的發展,表現了時代潮流奔騰向前、一瀉千里的氣勢。
再次聽主部音樂,感受左手低音的效果。
設問:左手低音有什么特點?低音給你什么感覺?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二:突如其來的低音。
師彈奏貝多芬《致愛麗絲》C段主題片段進一步感受低音創作的特點。
師小結:在主部主題中,貝多芬以塊狀的低音,線狀的旋律線條,通過接二連三的重復擴充模進和再重復,使音樂有了強勁的動力,似乎在不斷地積蓄力量,不斷地對命運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沖擊。
2.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展開部副部主題
(1)欣賞展開部副部切分主題
設問:找出譜子中的力度記號,貝多芬在這個主題中主要運用了什么節奏進行音樂的展開?
討論得出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之三:戲劇性地開展力度變化。
學生練習切分節奏:x x x | x x x | x x x |
師小結:三組切分音小節,加上八分音符的樂句推進旋律,配以特別強的力度,使音樂更富有動力性。
(2)欣賞展開部副部主題
設問:除了運用切分展開,在副部中,貝多芬還運用了多種展開方式,你能聽出幾種?并能說出是哪些展開方式嗎?
師小結:在這段音樂中,貝多芬還分別運用了模進展開、琶音展開、連音展開、長音展開等方式,展現出新穎而富有動感的情緒。
3.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尾聲
師:沸騰的音流匯合成一支英勇的進行曲,斬釘截鐵的節奏和雄壯有力的音樂,把斗爭推到頂點。表現勝利即將到來,激勵著人們繼續前進。
4.完整欣賞《熱情》第三樂章(巴倫博伊姆演奏)
5.評價并討論《熱情》的藝術價值
(1)出示貝多芬本人和列寧對《熱情》的評價。
(2)討論:是什么成就了熱情?引導學生從作品和作者的角度展開討論。
【從作品角度】:美妙的樂思、鋼琴的技法
討論總結貝多芬中期創作的特點:
主題、動機之發展;音域的擴展(突如其來的低音);戲劇性地開展力度變化 ppp fff;加深鋼琴技巧等。
【從作者角度】:貝多芬的性格、貝多芬的理想
師:在貝多芬57年的人生中,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對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當時還處在青少年時期的貝多芬,腦子里也充滿了“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也形成了他后來這種不卑不亢的性格,在創作中逐漸滲透了“通過痛苦換來歡樂,通過斗爭取得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思想。
活動四:【從痛苦走向歡樂】
1.欣賞第九《合唱》交響曲第四樂章《歡樂頌》尾聲。
在課前微課《歡樂頌》學習的基礎上,再次領略貝多芬那劃時代的歡樂的頌歌,并請學生說說此刻對貝多芬的認識。
2.討論:老師今天把課題定為“熱情”,你覺得包含了怎樣的熱情?
師小結:熱情,不僅僅是作品中包含著火山般的熱情,更是貝多芬自身對音樂創作的熱情、對理想世界寄希望于未來的熱情。
3.課堂總結——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
師總結:同學們,這樣的命運,卻依然有著這樣的熱情;這樣的熱情,才譜就了全人類團結友愛歡樂的不朽頌歌。也許,耳聾,對于貝多芬來說,是具有雙重意義的。當真實的音響世界向他關上大門的同時,更加豐富的、妙不可言的內心聽覺世界毫無保留地向他敞開了懷抱。“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這,就是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讓我們記住“樂圣”——貝多芬。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貝多芬”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五節貝多芬-寧波市鄞州中學”,所屬分類為“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必修《音樂鑒賞》第十五節貝多芬-寧波市鄞州中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