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本章自我評價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本章自我評價》福建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一章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本章自我評價》福建省南平第一中學
《本章自我評價》教學設計 第1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化學教學和復習不應是機械地幫助學生記憶事實性知識,而是要用事實性知識發展學生的概念性
認識,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學化學學科中非常重要而又基礎的的理論知識,是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的核心內容之一,是高中一年級學生要學習的重點內容。在魯科版教材編排上放在必修2的第一章,是在學生學習了必修1大量的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以后進行的。在必修1學完了元素化合物知識后,學生對元素及其性質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但是通過訪談等形式調查后發現,學生普遍感覺化學必修1知識點碎碎雜亂,難以掌握。認為主要是學生對機化學沒有建構出自己的認知, 即元素與化合物、性質與結構之間是彼此孤立,缺乏聯系的 。因此對教師來說必修1學完元素化合物知識后,在必修2第一章“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這里引導學生對前面學過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在自己原有
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自己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 1、教學目標
(1)通過未知元素相關知識的推斷掌握元素的金屬性和非金屬性,提高基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認識水平,提高具體事物來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
(2)通過對已學元素知識的整合,提高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導探究化學知識的學習方法。 (3)通過對門捷列夫的預言和一些化學元素的發現等化學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喜悅。 2、評價目標
(1)通過對鍺的性質的推斷學習,診斷并發展學生對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應用水平。
(2)通過利于將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整合形成知識網絡,診斷并發展學生的信息整合水平、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水平及其對化學價值的認識水平。
(3)通過對元素周期表在指導生產實踐中的作用等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化學對人類生活、科學研究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培養學生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
2
I(課中) 再現周期表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
II(課中) 周期律的應用 (未知元素推斷)
知識應用與邏輯推理能力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
III(課中)
元素的梳理與整合
元素化合物的轉化與推斷能力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再現周期表
•展生活情境
•梳理基本理論
周期律的應用
•類硅相關知識的推斷與預測 •進一步鞏固和拓展元素周期律相關知識
元素的整合
•整合和梳理必修一元素 •豐富學生對元素的認識
IV(課后) 鍶型礦泉水的研究
元素化合物的轉化與推
斷能力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 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
二、【教學與評價思路】
教學與評價思路示意圖
三、【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示意圖
3
四、【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播放歌曲《化學生僻字》
觀看和聆聽
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構建生活化的情境, 生活化的情景能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快速融入課堂。
展示圖片:1.由元素周期表制作成的陶瓷杯、蛋糕托架。蝴蝶結、圍巾等
2、電子版的元素周期表 3、常用元素周期表
認真觀看、傾聽、思考 重現元素周期表。讓學生形成感官的認識,對周期表重新記憶。使學生感受到化學概念性知識的生活意義和價值。
介紹元素周期表國際年
門捷列夫被稱為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和第一張元素周期表的制作者。從第一張周期表誕生之初 到現在已經有150周年了。聯合國科教文 組織說:化學元素周期表不僅僅是對宇宙中所有已知原子進行排序的列表,它本質上是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周圍世界的一個窗口。為了對門捷列夫先生最好的紀念,推動科技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聯合國大會將2019年指定為“化學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屆時將會有在線知識競賽和相關國際研討會。
認真觀看、傾聽、思考
通過對元素周期表發展史的簡單回顧,引導學生進入情境。
同時將最新的元素周期表國際年引入,將最新的科學前沿介紹給同學們。
既然我們已經學習完了周期律和周期表,那大家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其概括。如果將周期表比作一棵大樹,發現、結構、規律和應用將作為這棵大樹的主干。大家把這棵大樹的枝葉補充完整。
比如:在發現這個主干上我寫上 1.1817年人類對元素進行分類 2.1873年門捷列夫制作第一張周期表 3.之后出現了700多張周期表 4.2019年元素周期表國際年
將 這四點分別寫在四張樹葉狀的標簽紙上,然后貼在樹干上。
制作元素周期表之樹
將枯燥的知識復習設計成一個小游戲,讓學生動手參與,改變以往的復習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介紹南平周邊的溫泉---天芳悅潭。 重點突出廣告中的“鍺”
觀看PPT
通過真實的情境引出要研究的陌生元素
4
介紹類硅的發現史。
投影展示有關“類硅-鍺”的相關信息,并向學生發放資料卡片。
任務一、利用資料卡片一所給信息,試推斷及預測“類硅相關知識”并填寫在表1中。
觀看、聆聽、思考
培養學生通過獲取信息進行分析推理的能力,進一步鞏固和拓展有關元素周期律的相關知識。
任務二、閱讀必修一 第107頁的一段話。(截圖),思考:
1.為什么鍺和硅都可以用做半導體材料呢? 2.材料能被廣泛應用的條件?
觀看、聆聽、思考
讓學生回顧課本
任務三、下列對第Ⅳ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推斷一定不正確的是( )
A. 與同族硅元素類似,鍺、錫、鉛都可用做半導體材料
B.鍺、錫、鉛的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堿性Ge(OH)4<Sn(OH)4<Pb(OH)4
C. 鍺與鹽酸可能不反應,錫、鉛能與鹽酸反應 D. 二氧化鍺與二氧化碳都是氣體化合物 E .鍺能與強堿溶液反應
F .鍺、錫在空氣中不反應,鉛在空氣中表面生成一層氧化鉛
思考、歸納、應用 歸納總結有關鍺的性質。 借此復習元素周期律,并運用元素周期律利用一道課堂練習鞏固學生對元素周期律的運用。通過性質差異的比較,得出同主族元素性質的遞變規律。最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預測元素性質的一般思路, 實現從特殊到一般的轉化:第一步, 根據原子序數,得出核外電子排布情況; 第二步, 定位到周期表中,找到同主族熟悉的元素; 第三步,根據元素周期律,推出該元素性質。
通過研究鍺的性質,歸納預測元素性質的一般思路。
看書本29頁,第6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對深化物質性質的認識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將零散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整合形成知識網絡。通過學習,你是否將學習過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識進行了整合?
打開元素周期表,看到元素符號“S” (1)硫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符號; (2)硫元素所在周期的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3)硫元素所在主族的元素的性質遞變規律;
這就總結出了認識元素化合物性質的三維角度,有了認識角度后,學生對元素的認識一下就會變 得豐富起來。從只研究單一元素的宏觀性質,到研究宏觀性質和微觀本質間的關系, 同時還要認識和比較不同元素間的區別。這樣一來元素周期
5
(4)含有硫元素的常見物質的性質及他們之間的轉化關系。
表就變成立體的了,每個元素都可以打開,可站在不同的認識角度 進行分析 。這樣元素周期表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僅僅是些知識,而是可以變成學生的認知結構 。
布置作業:將必修一學過的元素C、N、S、Cl、Si、Al、Na等元素,按照示例S,將元素知識整合。
構建學生自己的知識網絡。
五、【板書設計】
本章自我評價(第1章 原子結構與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二、認識新元素 1.鍺的發現 2. 鍺的性質
3.認識新元素的一般思路
構(原子結構)----位(周期表中為止)-----性(元素的性質) 三、元素整合 例如:S
6
六、【教學反思】
本節課程內容均是化學基礎理論知識,內容抽象難以理解,并且理論性較強,嚴密的邏輯性在教學過程中尤為重要。為了發掘學生的主動性,本次課程的主要教授方式為討論的形式,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多讓學生自主思考和交流,啟發學生腦、口、手齊動,主動學習,目的為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只有不斷地反思自己,揚長避短,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使課程更加豐富,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整堂課學生參與度高,課堂氣氛活躍。內容以“類硅”元素為中心,輻射出相關的一系列問題,實質是對“位一構一性”的進一步鞏固和復習。借助未知元素性質的推導,既復習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周期律的應用過程中從題目入手,使學生對元素的“位、構、性”之間的關系有直觀的認識,體會元素周期表在化學學習上的指導作用,而元素周期表在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指導學生自己閱讀、查找資料,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還讓學生對科學研究、化學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貢獻有深切的情感體驗。
在這次教學中,設計了一個巧妙的活動:將周期表比作一棵大樹,發現、結構、規律和應用將作為這棵大樹的主干,大家把這棵大樹的枝葉補充完整。隨著課堂內容的推進,形成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 教師和學生都要參與。化學教學和復習不應是機械地幫助學生記憶事實性知識,而是要用事實性知識發展學生的概念性認識,促進學生對學科知識理解。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