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雜化軌道,理論簡介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二化學選修三第二章《雜化軌道理論簡介》第1課時-新疆 - 哈密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雜化軌道理論簡介》第1課時 教學設計
課程名稱 《雜化軌道理論簡介》 教學對象 高二
科 目
化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按照新課程標準對物質結構與性質模塊的要求,在必修2已經介紹共價鍵的知識基礎上,本節介紹了分子的立體結構,在“認識共價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能根據有關理論判斷簡單分子或離子的構型”的學習目標中,其中的有關理論是指價電子對互斥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雜化軌道理論是現代價鍵理論的一部分,是1931年由鮑林等人在價鍵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它在成鍵方向,成鍵能力、分子空間構型等方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現代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形象的解釋了原子之間的成鍵方法、有關物質的空間結構及其穩定性,內容比較抽象,但是它可以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和理解物質的結構和性質。雜化軌道理論對有機化學教學中結構的理解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前期已經學習了原子的結構與性質,共價鍵成鍵類型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并且學會了運用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來判斷簡單分子的空間構型,這些都是學習本部分內容的知識基礎。應該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時也具備了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這些也是學習本部分內容的能力基礎。但是我校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較弱,空間想象能力較弱,相關知識的聯系性整合不夠,對于這樣抽象的知識應用起來較為困難,會影響到對本部分內容的學習效果。但另一方面本節知識屬于新價鍵理論教學和已有知識關聯度較少,通過設計引導也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理念及設計思想
1、 根據新課標要求,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突出了“以
學生發展為本”這一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 2、 將抽象的理論模型化,化難為簡,詳略得當,有效教學,做成PPT讓學生對
空間結構有深刻的認識。
3、 創設多層面多角度的問題,誘發學生不斷激發起學習的興趣,構建出雜化軌
道理論與空間構型的關系。
4、 注重學習中所蘊含的化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
能力。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學內容及課件、資源
內容 學生、教師活動內容 活動意圖
導入新課 提問: 問題1:判斷CH4分子的空間構型,分子中的共價鍵數 學生思考并回答
展示問題,激發學生對現有知識相互間發生
2
引入新課 板書
學生完成 思考與交流一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補充
教師講解
目?CH4分子中4個C-H鍵的鍵能、鍵長,鍵角的特點?
問題2:根據C原子的價電子排布圖分析,2p能級原子軌道上的單電子與氫1s軌道上單電子成電子對,需要幾個氫原子?根據p軌道的電子云方向,如果成鍵,形成的夾角應為多少?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美國化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價鍵理論—雜化軌道理論。
第二節 分子的空間構型 三、雜化軌道理論簡介
學生自己探討CH4分子形成過程,通過完成討論1-討論3的問題,認識什么是雜化?什么是雜化軌道?雜化的目的是什么?雜化的結果怎樣?雜化前后軌道有什么變化?
PPT展示:展示s軌道和p軌道雜化成sp3雜化軌道的過程。 結論:
雜化前后軌道的比較 四變一不變
PPT展示:雜化的定義和雜化的過程
教師質疑引導。
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回答討論問題1—3.
教師總結時以展示sp3雜化軌道電子云模型進行甲烷中C雜化的過程分析。
教師強調雜化的過程。 沖突而產生的學習興趣。
創設認知矛盾,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打破傳統模式把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能夠讓學生通過自己合作探究,總結歸納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觀察能力。
形象直觀的展示s軌道和p軌道雜化后的軌道模型,加深學生的認識,理解。
3
學生總結 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學生回答
課堂總結
學生活動
學生完成【歸納總結】 引導學生根據所學雜化軌道理論自主學習sp2雜化類型和sp雜化類型的內容
請學生上黑板填寫sp2雜化和sp雜化過程中電子的變化過程。
學生回答自主學習部分sp2雜化類型和sp雜化類型的內容
PPT展示:展示sp2雜化軌道和sp雜化軌道的形成過程。
教師引導三種雜化類型的軌道模型與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的VSEPR模型一樣,是否存在什么關系?
根據完成課本表格探究中心原子雜化軌道類型與分子構型的關系
PPT展示:雜化軌道模型與VSEPR模型的關系,雜化軌道數和價層電子對數的關系。
教師整合強調雜化理論和價層電子對互斥理論的關系。
完成學案上的【課堂檢測 】內容。
學生總結:雜化軌道理論的基本要點 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板演。
學生回答【自主學習】內容
教師提示雜化軌道除了形成σ鍵之外,還用來容納未參與成鍵的孤對電子。
教師引導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完成【思考與交流二】
學生總結規律:價層電子對數=雜化軌道數
教師總結
學生練習
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發掘學生學習 知識中的遺漏 點。
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挖掘整理知識點間的聯系。
利用探究常見分子中心原子的VSEPR模型和雜化軌道類型尋找關系。
檢測學習效果。
4
五、教學反思
雜化軌道理論是學習共價鍵和掌握分子空間結構的基礎理論,學好雜化軌道理論,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原子成鍵之后的軌道為什么和以前的原子軌道不一樣,尤其是對有機物結構特點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枯燥的理論怎樣才能讓學生較好的理解掌握,我以甲烷的形成過程為例,在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質疑,引發新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s軌道和p軌道雜化的過程描述成中心原子的價電子為了適應穩定發展而發生的一場重組改革,形成相同個數的不同形狀,不同方向,不同能量的新軌道,使學生覺得理論不是很抽象。而且本堂課的三個目標分別使用了兩次合作交流和一次自主學習來完成。尤其是自主學習部分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學以致用的樂趣。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識相互碰撞,相互解釋的過程中,能使學生融會貫通;動畫,模型的展示和及時總結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思路,鞏固所學。在這樣的設計思想和理念中,通過檢測題的完成,大多數學生能完成本節課的三個學習目標。
在難度最大的目標一學習中,我選用了小組合作交流完成,給學生比較大的思考和交流空間,能基本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特點和要求,并且收到了較好效果。目標二學以致用,在認識sp3雜化后讓學生自己完成sp2雜化和sp雜化過程的學習,豐富了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當然在培養學生能力的時候,我還是有一點高估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于目標一的學習,以問題型引導學生討論學習,發散思維較開,所以有部分學生沒有達到我所想要的結果,原因也有前期知識不夠扎實,聯系不到一起有關,所以在這塊我講解的有些過多,預設的學生分析能力沒有達到較好效果。
通過這次講課,我發現,雖然已經從教很多年,但是每教一次,就會有一些新的發現和新的感悟,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教無止境,學無止境的意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