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物質結構,性質引言
所屬欄目:高中化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化學人教版選修3《物質結構和性質引言》內蒙古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選修3 《物質結構和性質引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選修3課本結構,內容安排。
2. 掌握結構與性質的關系,初步了解結構如何決定性質。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用新概念重新理解舊知識的能力(回顧舊知識適度延伸) 2.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嚴謹的學習態度,邏輯推理能力。 3.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觀,辨別真偽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透過觀察探究本質的興趣,尊重科學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科學。 2.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意義,要學以致用,造福人類。
3.港珠澳大橋這項偉大的工程,中國人創造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書研究的主要內容及知識框架。 難點: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三、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魔術用具,貝殼,彩泥,牙簽。
四、教學方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推理探究,教師演示,學生實驗。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目的 情景導入 表演魔術:
滴水燃紙
觀察,思考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引 出 新 課 原來紙里包了一小塊鈉,為什么鈉的性質如此活潑?
思考,回答問題 引出結構決定性質的觀點。選修3主要研究物質的結構與性質。
提問
結構決定性質還是性質決定結構?
思考,回答問題
《物質結構和性質引言》教學設計 第 頁
2 講 授 過 程
1.人類在一開始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的。古希臘盛行一種“原性論”的哲學,把世界萬物的本原歸結為四種基本物質:冷、熱、干、濕;它們雙雙結合,便形成四種基本元素:土、水、氣、火;可見,原性論認為物質的性質與變化決定物質的組成與結構。
2.我國古代“煉丹術”煉丹術士認為,吞食金石礦物,就可以把金石的抗腐蝕性直接移植給人體,讓人長生不老。
3.《西游記》中妖精常說的一句話,吃了唐僧肉,就可以長生不老。
以形補形:核桃仁像大腦,吃了可以補腦。
傾聽,理解,體會結構決定性質錯誤觀念在現實生活中的存在。
思考,判斷,糾正錯誤觀念。 這些自然哲學是經不起時間的考驗的,因為它錯誤的認為是性質決定結構。
樹立學生正確的科學觀,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能力,辨別真偽的能力。
多媒體 展示1
物質的組成與結構如何決定物質的性質呢?
明確學習內容 理清思路
引出原子,分子,晶體的組成與結構是如何決定性質的
原子組成與結構決定性質
舉例:鈉在氯氣中的燃燒 堿金屬元素原子的結構 鹵族原子的結構
學生從微觀角度體會NaCl的形成過程,總結出: 1.元素性質的不同原因是原子的
培養學生獨立分析的能
力
《物質結構和性質引言》教學設計 第 頁
3 結構不同 2.元素性質的相似原因是原子結構的相似
過渡
除了稀有氣體原子外,其他原子都會有同種原子或異種原子結合成分子,讓我們繼續研究分子結構如何決定性質的?
啟發引導學生研究分子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多媒體 展示2
1. O2 我們須臾離不開的
O3在空氣中的含量不能超過1.2mg∕L
CO能燃燒,CO2能滅火; 2. C2H6O: 乙醇與水互溶 二甲醚不能
回答問題,
得出結論 ①組成不同、性質
不同的分子 ②組成相同、性質不同的分子
分析問題的能力 透過觀察探究本質 學生動手活動 3.展示對氨基苯環酰胺和對氨基苯甲酸的比例模型
用橡皮泥,牙簽 做出分子模型
1. 了解人類探索物質結構的意義 2. 記住化學家的貢獻
3. 培養學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
講解
醫學界的重大發現--磺胺藥及殺菌原理
傾聽,勵志,思想升華。
過渡
讓我們繼續研究晶體的組成與結構是如何決定性質的。
多媒體 展示1
1. 金剛石和石墨
2. 展示金剛石和石墨的晶體結構
觀察兩者性質的差異; 結構的差異
得出結論:
晶體的結構不同, 性質不同 多媒體 展示2
親自感受貝殼內外殼的特點
說出內外殼的特點及其功能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物質結構和性質引言》教學設計 第 頁
4 鮑魚剖面圖 內層光滑,外層堅硬粗糙
多媒體 展示3
霰石與方解石的晶體結構提問:內外殼都是碳酸鈣,性質的差異如此之大呢?
觀察晶體的結構,體會結構不同是晶體性質不同的原因
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邏輯推理能力,透過觀察探究本質。 過渡 小結
今天我們討論本書研究的是什么,它又是怎么安排知識章節的?
多媒體展示各章節的內容
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性質 第二章 分子結構與性質 第三章 晶體結構與性質
理清本書目錄及章節內容。
結束 播放短視頻 希望學生通過這本書的學習,理想的翅膀變得更加堅硬吧!
驚嘆港珠澳大橋創造出的各項奇跡 材料性能體現出研究結
構的意義。學以致用,造福人類。
六、教學反思
盡可能多的考慮師生的共同參與性、互動向、趣味性。多讓學生動手去做一做,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導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要理論聯系實際,港珠澳大橋這項偉大的工程,中國人創造的奇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