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讓家更美好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課《親情之愛》第二框7.3 讓家更美好-廣西 - 南寧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課《親情之愛》第二框7.3 讓家更美好-廣西 - 南寧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7.3讓家更美好》教學設計
課題 7.3讓家更美好
設計
理念
1、本課兩個知識點“現代家庭面面觀”、“和諧家庭我出力”,通過六個環節:“一圖片分析我能行”“二知識小結我最棒”、“三合作探究我參與”、“四知識小結我最棒”、“五愛的告白來分享”“六我愛我班”來讓學生更
好地認知、理解家,進而培養學生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實際
行動促進家庭和睦幸福。
2、創設貼近中學生的情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討論。
解讀
學生
本框題就是結合初中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性發展的特點,幫助學
生學會人際交流與溝通,使學生學會孝敬父母,學會與父母進行交流和
必要的溝通,注意對父母的態度,不采取偏激的行為方式。
解讀課標
學 習 目 標
知識目標
了解現代家庭的變化,初步感知現代家庭特點。
能力目標
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
情感、態度 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實際行動促進家庭和睦幸福。
教學重點 創建和諧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教學難點 創建和諧家庭的方法和技巧 解
讀 方 法
教學準備 教師搜集整理資料,設計教案,制作教學課件。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希沃輔助教學、創設情境法、對比教學法等。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
附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 欣賞視頻《家有兒女》的片尾曲 問題:你對這個家庭的感受是怎樣的?
通過視頻和音樂讓學生感知家庭的歡樂感受。 以視頻導入能激起學生興趣,又能切合本課主題,導入新課
2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學習目標
展示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現代家庭的變化,初步感知現代家庭特點。
2.能力目標:能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家庭,孝敬父母的情感,以實際行動促進家庭和睦幸福。
學習齊讀
對學習目標有個了解,帶著學習目標學習更能明確本節課的目的
講授新課
現 代 家 庭 面 面 觀
一、圖片分析我能行 1、展示70、80年代四世同堂的全家福與《家有兒女》的全家福、部分家庭中的全家福
教師問:我們由過去的兒孫滿堂的大家庭演變成現在的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家庭的規模和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回答
結論:家庭的結構、規模 小型化
2、展示傳統家庭中的書信與現代的交流溝通方式QQ、微信等
教師問:第二組圖片中,傳統家庭和現代家庭的溝通方式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回答
結論:家庭的交流方式:單一 多樣化
3、展示古代家庭中男女之間的地位與《家有兒女》中的家庭氛圍相比
教師問:這一組圖片,現代家庭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學生回答
結論:家庭的觀念:專制 相對平等、民主 通過3組圖片的對比,我們清楚地看到了現代家庭的變化,我們一起回顧這3個變化:
比一比
說一說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通過三組圖片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明白,現代家庭結構、規模、觀念等都發生了變化
3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現 代 家 庭 面 面 觀
二、知識小結我最棒
知識點一:現代家庭發生了哪些變化?(現代家庭的特點):
(1)現代家庭的結構和規模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家庭越來越小
(2)家庭成員的交流、溝通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3)家庭成員的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
庭氛圍越來越民主、平等。 教師:現代家庭的變化,我們是和傳統家庭相比較而得出的,這種學習方法我們叫對比記憶法。(在黑板上記錄此方法)
教師:接下來我們進行一個小游戲來檢查同學們的對現代家庭的變化的記憶情況,哪個同學有勇氣上來挑戰?
游戲環節(利用希沃白板5中課堂活動來檢查學生們對現代家庭的特點掌握情況)
學生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并做好相應的筆記
記錄記憶方法
第一輪游戲:學生自我檢查 第二輪:學生進行PK 第三輪:學生進行PK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總結,增強學生的知識歸
納和分析能力
引導學生對知
識記憶的掌握
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
記憶知識點,還能活躍課堂氣氛,在玩中學到知識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和 諧 家 庭 我 出 力
教師:不管是現代家庭還是傳統家庭,老祖宗都告訴我們,家和萬事興,其中的“和”字,你認為指什么?學生回答
教師:和諧、和睦相處也是我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的,作為新時期的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構建和諧家庭。所以說,家庭成員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家庭美滿幸福的重要條件。 但是,在構建和諧家庭中,每個家庭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矛盾和沖突,我們家庭有沒有矛盾和沖突?那你是如何解決的呢? 學生回答
教師:我相信在座的同學當中都有很多錦囊妙計來解決家庭中的矛盾和沖突。請你用你的妙計來幫助《家有兒女》這個家庭解決他們所遇到的一些矛盾和沖突,讓這個家庭更和睦更加溫馨。 這是一個重組家庭,這個家庭有很多矛盾和沖突,我們選其中三個,請同學們運用你的生活經驗,結合課本知識,小組合作一起把它完成!
三、合作探究我參與
情景一:父母與子女之間
為了迎接夏雪(女兒)的到來,劉梅(媽媽)做了豐盛的美餐?墒浅醯叫录业南难┱f了一些尖酸刻薄的話,甚至在飯桌上掏出準備好的約法三章宣讀--結果一頓洗塵大餐鬧得不歡而散。
情景二:父母之間
夏東海(爸爸)最近因為工作不如意心情十分煩燥。早上,因為早餐不合胃口,和劉梅(媽媽)吵起來。到了晚上,又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又吵起來。劉梅很難過。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思考問題
回答問題
分析材料
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
引導學生積極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通過身邊的事例讓學生學會做小小黏合劑,同時也要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
5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和諧家庭我出力
情景三:子女之間 夏雪(女兒),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到一等獎,受到劉梅(媽媽)的大力表揚,劉星(兒子)看見了,覺得心里面不如意,處處找夏雪麻煩。為此,兩人見面如同遇到仇人一樣。 請自選一個家庭角色,尋找可以避免或解決此類沖突的方法? 展示以上三個情景,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一起完成。
小組合作要求: 1、4—6人為一小組,每組指定一個發言人,一個記錄人。
2、全班共為8小組,1—3小組完成情景一,4—6小組完成情景二,7—8小組完成情景三,完成本組的任務后,可以思考其他組的問題
3、小組合作探究的時間為3分鐘。 小組合作完成后,記錄每組的的答案 (合作時間完成后,每組人員發言人展示自己本小組的答案)
教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解決矛盾的共同點?也就是創建和諧家庭有哪些方法,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
四、知識小結我最棒 知識點二:怎樣創建和諧家庭?(筆記P85-86)
(1) 這需要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理解、信任、體諒和包容。 (2) 有效交流和溝通,可以增進理解,化解矛盾和沖突。
(3) 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家庭發展中的問題,才能讓親情更濃,讓我們的家庭更和睦。
分析材料 小組討論 回答問題
知識歸納總結,并做好相應的筆記
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總結,增強學生的知識歸納和分析能力
6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我們要把這方法牢牢的記在心中,運
用到現實生活中,就要找到小竅門。這個小竅門就是抓住知識點中的關鍵詞,這個也叫關鍵詞記憶法!
記錄記憶方法
引導學生對知
識記憶方法的掌握
情感升華 我愛我家
教師:一個家庭,無論有多少矛盾和沖突,只要我們心中有愛,都是可以化解的!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愛,并不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消失。播放視頻《爸爸從未忘記愛你》
教師:這個視頻給我們什么感受? 學生回答
教師:無論我們走得多遠無論我們走多遠,長多大,父母永遠會是我們最堅強的后盾,父母永遠是愛我們,有些話也許我們父母從未說出口,但他們用行動時刻關注著我們。下面我就來看看父母有哪些話想對我們說。
五、愛的告白來分享
播放父母給孩子的留言和照片
教師:相信同學們會有很多心里話想跟父母說。愛就要大膽地說出來,讓主動大膽的表達自己吧!給親愛的父母們寫一個簡短的留言,勇敢地說出你的愛吧!
(教師利用學生寫的時候,用手機拍孩子們的留言借助希沃當中的授課助手傳到多媒體上,分享孩子們給父母愛的留言)
教師:還有很多同學愛的留言沒辦法一一分享,但請你們放學后也把愛傳達給我們的父母!我們不僅要在言語上說愛父母,更要在行動上愛父母。我們在行動上應如何來做?
學生回答
學生看視頻,回答感受
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
學生利用課前發的小卡片給父母做愛的簡短留言 學生分享給父母愛的留言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引出學生愛父
母的情感,為下面父母給孩子愛的留言做鋪墊
讓學生感受父母給予我們的愛,在生活中更要學會愛父母,
愛家
引導學生愛父
母,更要在實際行動上愛父母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教師:我們要在行動上愛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家。同樣的,我們也要在行動上愛我們的班級——起鳳一班,這里,同樣是一個美好的家!我們一起來回顧我們之前走過的日子! 六、我愛我班 播放班級的照片,同時,播放背景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
寄語:親愛的孩子們 ,三年之后,無論你去到哪里,無論你在做什么,請你想起起鳳一班永遠是你的家,四十七中永遠是你的家,我們老師永遠愛你們,因為我們是相親相愛一家人。
觀看班級活動照片,引發學生熱愛班級情感
情感升華,要愛我們的小家,也要愛我們的大家——班級
課堂
小結 習大大說過:幸福是靠奮斗出來的!就讓我們每一個同學都努力奮斗,用行動來讓我們的小
家和大家更美好! 讓學生以實際行動讓我們的家更美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