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師生交往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師生交往》建設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師生交往》建設兵團
《師生交往》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及其分析:
1、內容:《師生交往》本框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師長情誼第六課師生之間第二框題的內容,本框包括“教學相長”和“亦師亦友”兩目內容。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相長的基本內涵,掌握與老師溝通的基本方法,學會尊重老師、關心老師和理解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批評以及化解師生間的矛盾。 2、分析:《師生交往》從地位和作用上來看,主要幫助學生了解教學相長的基本內涵,掌握與老師溝通的基本方法,學會尊重老師、關心老師和理解老師,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批評以及化解師生間矛盾。可以說,本框是本課的落腳點。 二、學情分析:
中學階段,師生關系開始發生一些變化。小學生對老師往往帶著一種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心理,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師生關系一般較為融洽。但進入中學后,這種崇敬心理將逐漸消失,代之以一種更加成熟、更加自然的師生關系。情感方面,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他們要求擺脫對成人的依賴,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而一旦他們的心理需要受到阻礙,被成人否定時,就本能地產生抵觸情緒和反抗行為。他們情緒常常多變,在學校易與老師發生矛盾和沖突,產生消極情緒。因此要提高他們對師生沖突的認識,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減少正面沖突,學習溝通技巧,提高師生交往的能力,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教學相長”的內涵;懂得師生溝通的方法;理解老師表揚與批評的意義。.
2.能力目標:能夠用實際行動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觀點,能夠理解老師批評背后的良苦用心,初步掌握尊重、平等對待老師的方法。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尊重老師,理解老師,愛戴老師;在師生交往中能夠表現出主動和真誠的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七年級上冊 道德與法治
2
教學重點: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 七、課前準備:調查學生希望的師生關系是怎樣的
八、教學過程
導入: 近日,課堂上一女老師和一男學生在課堂上互扇耳光的視頻在網上傳播,引起網友的熱議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當前熱點話題,引導學生深思,同時警戒自己作為老師在于學生相處時,應該注意尊重學生.同學生一起學習師生交往之道。 環節一:獨立思考”扮與演”
設計意圖: 通過分析校園生活情景中老師中扮演的多種角色,感受老師的陪伴、指導、傾聽、組織、合作等意義。
教師:每到教師節,同學們都會向曾經或現在的老師表達贊美和感激之情。但是,我們和老師的相處更多地表現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比如師生一起運動、老師跟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師生共同創建班級博客、老師和學生及家長交談……在與老師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扮演著組織者、傾聽者、陪伴者等角色。回想你與老師交往的情景,在那些場景中,老師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小結:老師在我們學校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我們身心發展、促進學習質量,更有利于我們學習交往、掌握交往技巧。今天我們一起討論的話題是:師生交往。 環節二:同桌促學”教與學”
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情景,理解“教學相長”的內涵,同時引導學生尊重老師,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
教師:《禮記?學記》中說:“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教與學是師生相互陪伴、相互促進、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們離不開老師的引領和指導,我們與老師的交流也促進了老師更好地“教”。 討論與分享:
七年級上冊 道德與法治
3
1.回憶你跟老師相處的過程中,哪些細節能夠體現這種交流互動促進了老師更好地“教”?
2. 在某個問題上,如果你與老師的觀點不同,你會如何看待你的老師? 小結:面對老師的引領和指導,主動參與、勤學好問的態度有助于我們與老師相互交流。真誠、恰當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既是對老師的積極反饋,也是師生共同學習的新資源;與老師分享自己的學習感受、學習成果,可以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正如同蘇軾在《琴詩》中所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教學過程也是如此,師生多一些積極和有效的溝通,才能奏出優美的教育樂章。 環節三:小組合作”夸與懲”
設計意圖:通過熱點新聞的評析,正確看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并初步具備能夠合理應對老師批評的能力。
教師:林肯曾經說過:“世人都喜歡贊揚。”贊揚,特別是來自于老師的贊揚特別能夠建立學生的自信,但是與老師的交往過程中,不只是有肯定,也會有批評。下面我們來探討一則熱點新聞. 探討熱點新聞---------湖南少年殺師案
12日上午,學校高三所有班級正在進行全市統一的學歷水平考試。原本在下午考試結束后,實行封閉式管理的學校會放幾個小時假,允許學生們到校外活動。但1502班班主任鮑某把全體同學留了下來,讓大家觀看一部時長16分鐘的勵志視頻,并要求每人寫一篇500字的觀后感才能離開。臨時增加的兩項任務,讓打算到鎮上買東西的小羅感到不滿,還當場和幾個同學表示了反對。老師離開后,他起身去廁所,并一直在走廊上逗留。在被班主任看見、叫到辦公室前,他把放在教室窗臺外準備帶出去的水果刀,揣進了兜里。悲劇就在只有他們兩人的辦公室里發生了。班主任批評的,不僅是他當天不端正的態度,還有最近起伏較大的成績。鮑老師讓他報了號碼,當打給父親的電話無人接聽,鮑老師正準備撥通母親電話時,站在側后方的小羅突然掏出水果刀,刺向了班主任…… 在不少師生看來,鮑老師一直把小羅當自己兒子看待。小羅成績經常保持在班級第一、年級前十的水平。正因為如此,給大家印象總是隨和的鮑老師對他是既器重又嚴格,不僅常常找他談心,對他進行夸獎鼓勵,還曾為他爭取到一份名額很有限的獎學金。
請結合本課知識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試分析此熱點事件。并歸納總結出如何對待老師的批評與表揚.
小結:作為學生,學會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是我們成長的重要內容。老師的表揚意味著肯定、鼓勵和期待,激勵我們更好地學習和發展;老師的批評意味著關心、提醒和勸誡,可以幫助我們反省自己,改進不足。對待老師的批評,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師批評的內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如果老師有錯在先,也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去理解老師,“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適當的時機向老師委婉地提出建議,是最好的方式。
環節四:“探究分享”尊敬師長
設計意圖:通過名人尊師故事,感悟中華民族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并使自己從各個方面及細節上學會用語言和行動尊重老師。
教師: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在師生交往中積極主動的良好表現會使師生關系變得融洽。閱讀下面兩則名人故事,分享其中蘊含的道理。 故事一: 1937年1月,徐特立60歲生日時,毛澤東寫信祝賀,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 故事二:習近平說:“教過我的老師很多,至今我都能記得他們的樣子,他們交給我知識、教給我做人的道理,讓我受益無窮。” 提問:古今兩位名人的故事對你有何啟發?
小結:彼此尊重,是我們與老師建立良好關系的開始。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作為“晚輩”的基本道德修養。 話題討論:
1.對老師的尊重體現在哪些方面?
2.如果不喜歡某位老師,我們還要尊重他嗎?
小結:師生彼此尊重,意味著尊重對方的人格尊嚴、個性差異、勞動成果等。它不僅體現我們內心的情感和態度,而且表現在與老師日常交往的言談舉止中。即使不欣賞某位老師的風格或者教學方式,也應該在人格、個性和勞動成果等方面給予最起碼的尊重。
環節五“故事分享”良師益友
設計意圖:通過分享經驗,讓更多的學生有意識跟老師平等交流、真誠溝通,亦師亦友地和老師交往。
教師:得到學生的尊重固然是老師的愿望,但老師也期待成為學生的朋友,那么,你覺得什么類型的老師最容易成為學生的朋友?作為學生,與老師成為朋友有哪些妙招?請跟同學們分享你的經驗和心得。
學生自由分享妙招,教師分享方法與技能──與老師發生矛盾怎么辦?
七年級上冊 道德與法治
5
小結:在平等相待、相互促進的師生交往中,我們可以和老師成為朋友。老師是我們知識學習的指導者,也是我們精神成長的引路人。老師給予我們生活上的關心和情感上的關懷,我們也應該主動關心老師、理解老師。
環節六:拓展空間”感恩我師”
設計意圖:用實際行動表達對老師的感謝、贊美和關心。 齊讀詩朗誦送給我們在座的老師:
詩朗誦《師生情》
是一截一截的粉筆,染白了您的頭發 是一閃一閃的燭光,照亮了我的步伐 是一個一個的文字,鋪向了理想的彼岸 是一棵一棵的桃李,碩果累累,香飄天下 老師,謝謝您
課后作業:
老師我想對你說······制作一張感恩卡片送給我們的老師,內容如下:
1.三句真誠而具體的感謝;2.三句由衷而溫暖的贊美;3.三句貼心而親切的關懷。
環節七:本課總結
教師:本課討論了如何積極、主動、平等地與老師交往,正確對待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尊敬、理解和關心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夠和各科老師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懷與鼓勵,進而促進自我發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