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活出生命的精彩
所屬欄目:初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活出生命的精彩》陜西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活出生命的精彩》陜西省級優課
《活出生命的精彩》教學設計
本課以程浩短暫而充盈的一生為主線,借助他留下的文學作品和經典名言,深刻剖析他堅忍不拔的人生態度和不凡的生命價值,通過問題創設層層展開和推進,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對待人生中的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 ,激發生命的熱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熱愛生命,勇于創造自己生命價值的情感。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對待人生中的貧乏與充盈、冷漠與關切、平凡與偉大,創造有意義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知識目標: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我們要善待他人,溫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時時創造偉大。
【教學重點】激發生命的熱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學難點】貧乏與充盈 【教學過程】 【導入】
根據下列描述,猜想他會怎樣渡過短暫的生命?
1993年出生,沒有下地走過路,醫生曾斷定他活不過五歲。沒有上學,媽媽教他讀書認字,二十年間,收到過無數張病危通知單:心臟衰竭、腎結石、腎積水、膽囊炎、肺炎、支氣管炎、肺部感染等等。”2013年走完了他短暫的20歲的一生。
學生猜測、交流、、、
10歲起,他閱讀了第一部長篇小說,自此開始了他如饑似渴的閱讀生涯。他每天的平均閱讀量是10萬字,閱讀了大量的中外作品。17歲左右,他開始寫作。兩三年間,他用變形的身體,寫下了44萬字的作品-----《站在世界的邊緣》文字里流露的對命運的包容,對生命的思考,讓人為之震動。 聽了他的故事,你怎么評價程浩短暫的人生? 【設計意圖】激發生命熱情,引入新課。
【新課】一、貧乏與充盈。
《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是程浩的文字集,包括散文,還有小說、日記、詩歌,如何解讀他的兩個世界呢?觀看視頻《中國好書盛典》。
出示材料:當時的他,體重不到30公斤,身體嚴重變形,每一個字都是用鼠標一下一下點出來的,在與病魔作斗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堅強毅力,戰勝了肉體疼痛的折磨,克服了內心因死亡而產生的恐懼。 程浩短暫的一生最令你感動的是什么?
他曾說:“人消除痛苦的唯一辦法就是找到自己的救贖之路”。他怎么救贖自己的?閱讀和寫作。20年間,身患疾病的他沒能下地走過路,卻勇敢面對命運的不公,微笑面對人生的愁苦。他用創作這條“救贖之路”,使自己的生命充實、豐滿。在那些充滿渴望與飽含深情的文字里,流淌著對生命的熱愛、對命運的包容、對人生的思考。他在與病魔作斗爭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堅強毅力,克服了內心因死亡而產生的恐懼,這種超然面對死神的高尚境界,是送給我們的最后一份珍貴的禮物。程浩小小的年紀就要去經歷這么多,承受這么多,想想讓人無比心痛,然而他的故事又讓我們肅然起敬,他有超出成年人的冷靜和理智,不辜負活著的每一天,請同學們說說:同齡的我們可能會有哪些不同的對待生命的態度? 學生演小品、、、
分析點評,漫畫中的兩類對待生命的態度,跟圖片中的一樣,上下兩組圖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生命貧乏的人表現出消極的人生態度,生活枯燥、單調、乏味,難以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不敢也無力去面對生活的困境與難題,缺乏生活目標,無所事事,內心空虛。與生命貧乏的人相比,大多數孩子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努力學習,上學上進可見,對待生命的態度不同,會影響生命的質量,因此,活出生命的精彩就要告別貧乏,走向充盈 。 如何讓生命充盈? 學生交流:
在學校,熱愛學習,樂于實踐,在探索中擴展生活的閱歷,讓生命充滿色彩與活力;在家里,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社會,遵紀守法,樂于助人。
由此可見,只有認真渡過生命中的每一天,有理想、有目標,才能讓自己的生命充實而有意義,
【設計意圖】認識到生命是一個逐漸豐富的過程,學會正確對待人生中的貧乏與充盈,找到充盈生命的方法,活出生命的精彩。 二、冷漠與關切。
程浩的人生是短暫的,充盈的,他是真正向死而生的人。他先知先覺地想好了自己的書名——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選好了自己葬禮上的曲子——汪峰《美麗世界的孤兒》,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捐獻自己的角膜。 程浩捐獻角膜的舉動給我們傳遞了什么樣的正能量?
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愛他人的生命。程浩不自私,不冷漠,心存善念,溫暖他人。像程浩這樣懂得關愛他人的有很多,出示關切他人的溫暖畫面。 多媒體出示人民日報2018年1月10日的兩則報道:
(報道一)山東淄博市民劉彬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干細胞配型成功。為保證干細胞質量,他每天暴走20公里,3個月減重20公斤,近日成功捐獻。
(報道二)浙江浦江小學生陳昕致信縣長,希望讓環衛工冬夜早點回家。縣長回信,實施環衛工彈性工作制,每人加發600元年終獎。讀了兩則報道,你有什么感受?
人間自有真情在,世上還是好人多;兩則報道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的力量。 傳遞生命的溫暖,做溫暖的中國人,你愿意做些什么?
學生交流:不自私、不冷漠;關切他人的生命,設身處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讓
我們用真誠、熱情、給與去感動、改變他人,消融冷漠,共同營造一個互信、友善、和諧的社會。
【設計意圖】學會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冷漠與關切、善待他人,溫暖世界,創造自己生命的價值。 三、平凡與偉大。
程浩從沒上過學,他怎么了解這個社會?
閱讀。是的,程浩用閱讀去感知社會,用鼠標開啟心靈的不羈,把自己當作世界的“切口”。 他的《站在兩個世界的邊緣》半年銷量達到5.5萬冊,引發廣大讀者對人生的反思。入選“2013中國好書”,登上央視“世界讀書日”特別節目《2013中國好書》年度盛典。他的作品榮登《中國好書》年度盛典說說明他的書很有影響力;說明他的生命價值得到了延伸;他的人生價值得到了社會的認可。 程浩的經典名言:生命之可貴,在于其短暫;生命之偉大,卻在于其厚度。 你如何理解生命的厚度? 對社會的貢獻。
生命有長短,生命質量有差別。程浩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的精神在鼓舞著我們,
他的作品得到了推崇,生命價值得到了認可,他是平凡的,卻也是偉大的。我們的社會中有許許多多在平凡的生活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勞動者,正是千千萬萬默默無聞的勞動者的奉獻,才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你能列舉在平凡中書寫偉大生命價值的人和他們對社會所做的貢獻嗎? 清潔工人、老師、醫生、邊防戰士、、、
社會中這樣的勞動者很多,他們面對生活的艱難考驗,不放棄、不懈怠,為家庭的美好和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就是在用認真、勤勞、善良、堅持、責任、勇敢書寫自己的生命價值。 幻燈片出示兩則材料:
(一)袁隆平——雜交水稻使我國每年糧食增產200億公斤,每年可以多養活6000多萬人。
(二)屠呦呦——她發現了青蒿素,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師:他們偉大嗎?如何理解偉大?
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在于他能夠運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勞動,創造出不平凡的社會價值,為我們留下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辯論:
正方:偉人、名人對社會貢獻大 反方:平凡崗位的普通人對社會的貢獻大
歸納:偉人之所以偉大, 就在于他們在有限的生命中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他們被載入史冊, 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他們的人生是精彩的。平凡崗位的普通人,也能時時創造偉大,也 有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 不管在什么崗位上, 只要我們愛崗敬業, 將自己的生命與他人、 集體、國家、民族甚至人類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生命便會從平凡中閃耀出偉大。 出示材料:
“最美教師”張麗莉:在車輛失控撞向學生的危急時刻,她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導致雙腿高位截癱
“最美司機”吳斌:在生命最后一分鐘里,拉下了手動剎車閘;把車門打開,讓
乘客安全地下了車,挽救了乘客的安全
“最美媽媽”吳菊萍:伸手接住從10樓墜落的妞妞,導致左臂多段粉碎性骨折。被譽為“最美媽媽”。
他們都是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為什么被譽為“最美”的人?
他們是一些普通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際行動,甚至是用生命踐行著真善美。在張麗莉的心中,保護學生生命安全是恪守基本職責;在吳斌眼里,保障乘客安全是應盡的義務;在吳菊萍看來,保護他人生命安全是必須擔當的使命! 出示他的兩則名言:
幸福就是一覺醒來,窗外的陽光依然燦爛。
他還說:“上帝給了我太多理想,卻忘了給我完成理想的時間。” 他的這兩句名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師:對于一個躺在病床上的人來說,能一覺醒來,能活著,就是幸福的,他有太多的理想,說明他是一個內心很充實的人。面對命運的不公, 他沒有抱怨,而是樂觀、向上、用頑強的毅力和積極的生命態度認真對待每一天。程浩雖然死了,他的精神卻在鼓舞著我們,有人說:生命的精彩,不是說你的一生有怎樣的輝煌,有怎樣的光彩奪目;而是說你的一生是否拼搏過,努力過,用所有的精力與活力去奮斗過。 你準備如何向他學習,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學生交流:好好學習,像程浩那樣通過大量的閱讀來了解社會,提高自己,為將來實現人生價值打好基礎;多做公益活動,鍛煉自己的能力;確定明確的目標,努力為之奮斗,遇到困難了要像程浩那樣有堅強的毅力去戰勝困難;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力所能及地為他人提供幫助。
結束語(程浩名言):人年輕時就像一塊干癟的海綿,要用有限的時間,盡可能的吸收水分,積蓄能量,并且期待有朝一日能夠得以釋放。
讓我們珍惜有限的時間,給這個時間輸入更多的信息,活出生命的精彩! 【設計意圖】學會正確對待人生中的平凡與偉大, 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時時創造偉大,勇于創造自己生命價值,活出生命的精彩。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