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壺口瀑布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四川省南充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四川省南充
《壺口瀑布》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壺口瀑布》是一篇優美的游記散文,作者在文中不僅細致地描摹了壺口瀑布的磅礴氣勢,更由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的“勇往直前”很自然和貼切地想到了人們的經歷,想到了民族精神,使人受到極大的啟示和鼓舞。
本文結構巧妙,語言優美,意境雄渾,感情真摯,既適合誦讀,又適合寫作借鑒。設計本課時考慮以誦讀為手段,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方式,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在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和文字的深入涵詠中感受壺口瀑布的特點,理解作者筆下的黃河象征的民族精神的偉大。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朗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能力目標:把握文章的結構特點,揣摩和品味文章的語言之妙。
情感目標:領悟作者借自然景觀所表達的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難點:品味作者的語言特點,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體會蘊涵其中的民族精神。
【】教學方法1.朗讀教學法。朗讀是領會文章情致的最好方法。在反復朗讀中引導學生感受壺口瀑布磅礴的氣勢和作者的情感。
2.討論點撥法,品讀鑒賞法。
【】教學準備:1. 課前查閱有關壺口瀑布的圖片、視頻及資料。
2. 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感知文章大意,了解游記的特點。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用一句,激學習之趣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意思是什么呢?可自答也可以讓學生答。(預設:這句意思是說博覽群書,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的確,寫作需要閱讀的積淀,閱讀需要寫作的思維。今天,我們就用寫作的思維來學習梁衡的《壺口瀑布》。
二、理解一篇,明結構之巧
過渡:有人說,梁衡的這篇文章每個段落設置得都極為精妙。真是這樣嗎?我們先來探究一下文章的第一段。
(一)生齊讀課文第一段,思考:這段交代了什么內容?有什么作用?
(二)生自讀課文,在理解每段文意的基礎上,分析其他段落的作用,感知文章結構之巧。
(三)學生思考、集體交流后老師歸納本文結構安排的巧妙。。
三、精讀一段,品語言之妙
過渡:你看,我們這么略微在文本中一走,就收獲了如此豐厚的知識。如果細細品味語言,又會收獲怎樣的精彩呢?
(一)聚焦課文的第4自然段,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聽讀并根據屏幕提示品味語言之妙。(提示:可從修辭、句式、用詞等方面。)
(二)學生自選精彩語句從不同角度品味并批注。
(三)學生獨立品味后,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碰撞思維火花。
(四)學生集體交流,老師點評,同時對所找的精彩句子進行朗讀指導。
(朗讀指導:交流的同學可先讀,老師指導后可讓同學們再齊讀或小組齊讀的方式再次體味語言之妙。在反復誦讀中體味語言的搖曳多姿、妙趣橫生的特點。)
(五)交流完后老師進行歸納:通過剛才的品味,我們發現善用修辭,句式多變,精準用詞等方法的使用不僅讓文章的語言搖曳生姿,還讓所寫的景物的特點更鮮明,讀者的感受也就更深刻。
四、誦讀一段,悟精神之美
過渡:梁衡曾說:大凡看景只看人為的熱鬧,是初級;拋開人的熱鬧看自然之景,是中級;又能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個味和理來,這才是高級。
(一)生齊讀最后一段,悟“味和理”。
預設:1.壺口瀑布那雄壯渾厚博大的氣勢,給人一種鼓舞,一種力量。
2.作者由小小的壺口瀑布概括黃河,再由黃河的性格聯想到中華民族歷史艱難以及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
3.作者由衷贊美黃河的精神,就是贊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4.理:經歷磨難方顯個性。
教學中,可根據學生說的理或味追問從文中哪里品出的,同時可對該句進行朗讀指導。
(二)學生交流后老師總結。
不經磨難,不能成才,歷經磨難,方顯個性。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也是一樣。回顧一下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磨難(帝國主義侵略、非典、雪災、地震、洪水、新冠……),思考一下中國人民戰勝這些磨難靠的是什么?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團結的中國人民總能在危難中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這些精神就是挾而不服,壓而不彎,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這些精神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
(三)帶著理解,飽含深情再讀體現民族精神的語句。
(朗讀形式可以齊讀,還可以輪讀。)
五、延伸一處,植家國情懷
同學們,梁啟超說,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習總書記說: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讓我們牢記民族精神,像黃河一樣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做偉大堅強的堂堂中國人。
最后,讓我們齊聲誦讀屏幕上的文字結束今天的新課。
六、學以致用,仿寫法作文。
最后,希望同學們能做到學以致用:以你游覽過的某一處自然景觀為對象,試著按今天學的《壺口瀑布》的寫法(仿結構、語言和意蘊三方面)寫一篇文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