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壺口瀑布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成都市雙流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成都市雙流區
壺口瀑布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品味本文獨具特色的語言,體會課文的風格特點。
3.了解游記的文體要素、各要素的特點及要素之間的關系。
4.領會文中所寫的黃河的偉大性格,激發熱愛中華民族母親河的感情。
學生活動:
1.初讀課文,感受壺口瀑布雄偉、壯闊的氣勢。
2.賞讀課文,賞析精妙語句,體會壺口瀑布精神的偉大。
3.悟讀課文,感悟作者在此文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
我們隨著作者游覽了雨季和枯水期等不同時期的壺口美景,讓我們沒去過壺口的讀者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作者是借助精妙的遣詞造句,一定的言語形式來實現這種效果的。
二、賞讀語言美
1.準確的動詞(換詞比較法)
看到洶涌的河水落成瀑布時,作者用了一個動詞,且在文中出現了七次之多。是哪個動詞?(跌)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梁衡寫壺口瀑布怎么不用“落”這個動詞呢?
|
詞義 |
視角 |
表達效果 |
跌 |
失足摔倒,猝不及防,河水的急墜,急墜的突然 |
俯視 |
準確地體現壺口瀑布地理上的特點,為瀑布之水的險急迅猛做鋪墊 |
落 |
下落,強調位置的變化,照應“直下” |
仰視 |
表現瀑布的輕盈、優雅、美感 |
第2段:壺口瀑布不是從高處落下,讓人們仰觀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溝里跌去,人們只能俯視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第3段:當河水正這般暢暢快快地馳騁著時,突然腳下出現一條四十多米的深溝,他們還來不及想一下,便一起跌了進去,更鬧,更擠,更急。
跌形容河水的急墜,急墜的突然,“鬧、擠、急”擬人,分別從聲音、橫向寬度、縱向速度三方面描繪河水急墜的畫面,既全面,又準確。
第4段:先跌在石上,翻個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這樣被跌得粉碎,碎成點,碎成霧。
“五個跌,兩個碎”,反復但不單調,強調河水跌槽時的驚險力度,有緊鑼密鼓之感,而且更有層次地呈現了水跌落的過程,增強畫面感,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跌得多痛啊,但還如此堅持,這種鍥而不舍百折不撓的精神可嘉);適當的重復形成了獨特的音節效果,增強音韻美,讀來朗朗上口。
(引出短句和長句的表達效果。)
方法指導:這種賞讀方法叫做換詞法,就是換成近義詞來理解用詞的妙處。
文中還有哪些動詞的運用特別準確,試著找找讀讀,并分析其效果。
重點分析第三段:河水從無敗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排排黃浪霎時碎成堆堆白雪。
-
作者依在龍槽邊沿一塊大石頭向上游看,所見之景就是河水朝自己涌來,用“千軍萬馬”進行比喻,非常貼切。
-
“千軍萬馬”,總體描繪波浪,“擠著、撞著”突出波浪不僅數量多,而且密度大,“推推搡搡”是橫向的動態,“前呼后擁”是縱向的動態,這樣就把撞的情態寫得非常細致而生動。
-
排排,堆堆,疊詞,強調多,且增加氣勢,增強音韻美
-
短句:急促有力
第二段的“沖進去,沖進去”:反復的修辭,短句的句式,水勢大,有動態感(可否改為流呢?沖”字更有力度,更能顯示出壺口瀑布灌的氣勢)
第五段的“鑿”和“旋”的位置就不能互換,因為“旋”的結果一般是相對整齊的圓形,正好對應文中的“光溜溜的大坑”,“窟窟竅竅,如蜂窩雜陳”是一種不平整的特點,自然不能用“旋”。“
第五段的“切”和“剁”:可否互換?前者是把事物相對整齊地分為幾個部分,對應文中的“齊齊”二字,后者的力度要大于“切”,類似于“砍”,且對象是多為堅硬的事物,對應文中的“鐵硬”和“一寸寸”。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人們日常的切和剁,也幾乎不會去切剁石頭。這也從側面表現了黃河水的“柔中帶剛”的特征。(找學生演示動作)
2.長句和短句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結構方式。現代漢語的句式十分豐富,常見的句式有:長句和短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陳述句和疑問句、整句和散句等。
所謂長句,是指詞語多、結構復雜的句子,所謂短句,是指詞語少、結構簡單的句子(包括復句中的分句)。
長句的修辭效果是表意嚴密、精確、細致,語氣舒緩詩意化,短句的修辭效果是急促、有力。
3.比喻、擬人等修辭
(1)那河就像一鍋正沸著的水。
翻滾奔騰的景象,形象地揭示了雨季壺口瀑布的特點。作者在灘里俯視瀑布,壺口與鍋形狀相似,因此所見之景就像是一鍋正在沸騰的開水。
(2)河水從五百米寬的河道上排排涌來,其勢如千軍萬馬。
作者依在龍槽邊沿一塊大石頭向上游看,所見之景就是河水朝自己涌來,用“千軍萬馬”進行比喻,非常貼切。
(3)黃河在這里由寬而窄,由高到低,只見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個無情的大洞吸著,
頓然攏成一束。
這是作者與黃河拉開了一段距離之后,從高處對整條黃河俯視的所見之景。五百米寬的黃河水,近看、仰看是千軍萬馬,遠看、俯看則平坦如席,這是符合作者的觀察角度的。
(4)于是洪流便向兩邊涌去,沿著龍槽的邊沿轟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渾厚莊重如一卷飛毯從空抖落。不,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
一卷飛毯雖然在視覺形象上與龍槽邊沿的水流相似,但不足以表達出其“渾厚莊重”的特點。因此,作者緊接著又用了一個比喻“簡直如一卷鋼板出軋”。鋼板出軋會有白光閃亮,這與瀑布在顏色上有相似之處,而且將瀑布比作“鋼板”,就能夠體現其“渾厚莊重”的特點,與后文“的確有那種凝重,那種猛烈”相照應。這也是后文寫黃河水“博大寬厚,柔中有剛”的偉大性格的基礎。
這是對壺口瀑布的整體描述,這既承接了第三段的描寫,同時又為后文寫那些沒有被壺口“吸入”的河水奠定了基礎。鋼板會有白色亮光,顏色上有相似之處。飛毯不足以表現其渾厚莊重。
擬人:賦予人的動態,生動形象有畫面感,更能引發讀者的聯想與想象。
賦予人的精神或情感,生發出哲理美。
第三段:其勢如千軍萬馬,互相擠著、撞著、推推搡搡,前呼后擁,撞向石壁。
千軍萬馬,總體描繪波浪,“擠著、撞著”突出波浪不僅數量多,而且密度大,推推搡搡是橫向的動態,前呼后擁是縱向的動態,這樣就把撞的情態寫得非常細致而生動。
“鉆石覓縫,汩汩如泉;或淌過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夾在石間,哀哀打漩”三個短句,分別描寫泉、溪、旋渦三種細小的水的形態,非常精準,與前面宏大的“鋼板出扎”似的水相映成趣。
-
三、悟讀課文,賞讀哲理美(板書:所感——靈魂)。(5分鐘)
作者梁衡在刻畫壺口瀑布的形象時,不僅僅是通過精當的動詞來呈現,還通過作者的內心活動感受和想法表現出來。大家認同嗎?誰能舉個例子?
1.觀景時的直接體驗:
第2段:可怕的警覺。可以看出想看又不敢多逗留、又喜又懼的內心想法,后來還心有余悸。
作者一時的行為和心理活動襯托出黃河的氣勢磅礴和驚心動魄之美,也表達出對黃河的敬畏。
第3段:打了一個寒噤,被瀑布之“險”所震撼。
2.由景物引發的感想:
第4段: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這里寫出了作者看到黃河不同勢態時的感想,從中體會到了黃河蘊藏的豐富感情。由物到人,為下文的抒情做了鋪墊。
3.基于景物進行的帶有較多理性色彩的思考
第5自然段中“原來這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當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時就會以力相較,奮力抗爭”這句話,
我認為其中滲透著作者的一種思想,寬厚不等于軟弱,不可以任由著誰欺負,到不可忍時,一定會有反抗。它可能是柔和的,但它并不軟弱。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它海納百川,體現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和性格品質。
在這里,出現了一個人稱代詞“她”,由之前的“水”、“它”到“她”,這個稱呼的變化蘊含著作者什么樣的情感呢?相對客觀地觀察描寫到強烈的主觀抒情,對水剛柔相濟、奮力抗爭的精神加以贊美。為下文的情感升華做了鋪墊。
還有第六段。
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說:“美麗的風景之所以使人感動,不是由于它給人或多或少舒適的感覺,而是由于它能引起人們的思想。”毛主席曾說:“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
作者借助黃河,在傳達著怎樣的思想呢?我們齊讀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這偉大”在文中具體指的是:“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寫作意圖:所以,作者通過寫“天下黃河一壺收”的壺口瀑布來寫黃河之水,更是寫一種人生的姿態,一種意境,一種哲理:一種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性格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性格。黃河在壺口將其偉力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作者贊美黃河,正是贊美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
四、小結課文(1分鐘)
作者另辟蹊徑寫枯水季節的瀑布,立足于河心(所至),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言語形式),描繪了壺口瀑布磅礴雄壯的氣勢(所見),并通過贊美黃河,贊美了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所感)
五、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壺口瀑布”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成都市雙流區”,所屬分類為“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部編版八年級下冊《壺口瀑布》成都市雙流區”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