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壺口瀑布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下第五單元17課《壺口瀑布》重慶市 - 北碚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八下第五單元17課《壺口瀑布》重慶市 - 北碚區
壺口瀑布
教學目標:
1.感受壺口瀑布的氣勢,把握其雨季和枯水季的特點,領會多角度描寫瀑布的妙處。
2.領悟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把握所寫景物的特點,領會多角度描寫瀑布的妙處。 2.難點:領悟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和對民族精神的歌頌。 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討論點撥法、品析鑒賞法 課前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壺口瀑布的資料和圖片。
2.解決生字詞,讀通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回顧了解游記的特點。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熟讀,根據預習提示和課后“研討與練習”做批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歷代文人贊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天險,壺口最驚人。飛流撼天地,濤聲泣鬼神。”今天,我們跟隨著名散文家梁衡,一起游覽壺口瀑布,領略壺口瀑布雄壯的氣勢。
二、觀壺口瀑布,看景象 1.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文中兩次寫到壺口瀑布的情景,分別是在什么季節?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畫出能體現壺口瀑布特點的語句。學生分A、B組完成表格,A組(單數列)完成第一次寫壺口瀑布的內容,B組(雙數列)完成第二次寫壺口瀑布的內容。在文中做批注。
2.交流點撥。
(1)初次相識是在哪個季節?壺口瀑布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分別從聲、勢、景三個方面說一說。
學生交流。
教師點撥雨季壺口瀑布的特點:不太像瀑布,濤聲如雷,水勢浩大,水霧彌漫。
教師追問:這樣的壺口瀑布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令人害怕)
(2)雨季的壺口瀑布是這樣的驚心動魄,那么,作者寫的第二次專門去看是在哪個季節?這樣的壺口又以怎樣的面貌展現在作者面前呢?作者觀景的視角有什么變化?
季節 聲 勢 景 感
季 季
學生交流。
教師點撥枯水季壺口瀑布的特點:氣勢磅礴、雄偉壯大、形態多樣、剛柔相濟。
教師追問:這樣的壺口瀑布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小小壺口,容納千情萬態,大千世界)
3.作者兩次寫到壺口瀑布,都寫到了聲、勢、景、感等方面,從不同角度把壺口瀑布的美展現在讀者面前。請相鄰的A、B組的同學對照一下我們剛才完成的任務,有什么發現?
學生交流:作者詳寫了枯水季觀壺口瀑布的景象,略寫了雨季。在描寫的壺口瀑布的美方面有剛和柔之別。從景象帶給我們的感受來看,雨季是撼人心魄的壯美,枯水季是雄偉壯闊,還有剛柔相濟。
教師追問:既然作者是想重點描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為什么還要寫雨季的景象?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寫雨季的壺口瀑布是為寫枯水季的壺口瀑布作鋪墊和渲染。另外,這是一篇游記,要讓游記有新意,那就得寫別人未至之景,或寫人雖曾至但未見之景。
4.作者寫了壺口瀑布的水之后,為什么又寫“腳下的石”? 學生小組討論后交流。
預設:壺口瀑布是水和石共同構成的,文章以寫水為主,但不宜對石不置一詞;從觀景的角度來看,作者的立足點在河心,定點換景,觀了四周,自然最后把視線收回腳下;正是因為石頭對水的約束,才會有多姿多彩的水的形態,才會有作者第四段的感受;腳下的石是被河水侵蝕了的,能夠展現河水的真正力量,為最后的感想作鋪墊。
三、觀壺口瀑布,見人生
1.梁衡先生認為,大凡看景只看人為的熱鬧,是初級;拋開人的熱鬧看自然之景,是中級;又能拋開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個味和理來,這才是高級。縱觀全文,你覺得文章只是在向我們描繪黃河壺口瀑布這一勝景嗎?
(1)這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什么?流露出怎樣的情感? 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這個小小的壺口,怎么一下子集納了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情感。造物者難道是要在這壺口中濃縮一個世界嗎?
點撥:這是作者觀賞了河水在壺口前的種種形態后發出的感嘆,黃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了人。由海、河、瀑、泉、霧所有水的形態,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種感情,巧妙地把水的多樣與人的多情聯系起來——水的種種形態,不正是人生命的多樣和精彩的象征嗎?正因為如此,作者筆下黃河之水也被賦予人的情感,胸懷的博大和包容,作者對黃河的贊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對黃河之水的描寫之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指導朗讀。
(2)作者由黃河之水想到人之外,還想到了什么?
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就了自己偉大的性格。這偉大只在沖過壺口的一剎那才閃現出來被我們看見。
點撥:“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
死地必生,勇往直前”詮釋了黃河的個性:無堅不摧、堅韌剛強、勇于反抗、勇往直前,準確生動,易于理解。作者的意思是:第一,黃河的個性是柔中帶剛的,蘊蓄著無盡的力量,所以才能穿鑿巨石,改變地貌;第二,未經磨難不成材,黃河的個性也是在巨石的逼迫、抵拒中在最終鑄就的,甚至可以說“未過壺口不成河”。作者借對黃河的贊美,表達對中華民族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頌。
2.黃河精神對我們的人生很有啟發,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想。 學生交流。
3.指導朗讀最后一段。 四、課堂小結
作者由黃河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雄偉壯闊,想到黃河博大寬厚、剛柔相濟的品質,想到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中華民族。本文不僅是寫壺口瀑布、黃河之水,更是在寫一種哲理,一種人生態度,一種無堅不摧、百折不撓、堅韌剛強、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希望同學們能從文中汲取精神養料,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努力綻放自己生命的精彩,做一個幸福人!
五、作業
1.文章的語言很有表現力,請同學們細讀文章第3、4段,選擇一句你認為最美最有表現力的語言進行賞讀,做好批注。
2.課外閱讀郁達夫《西溪的晴雨》、徐遲《黃山記》、王允閭《讀三峽》,體會它們在選材、構思、語言等方面的特點。
板書:
壺口瀑布
雨季:水勢浩大 濤聲如雷
河 水霧彌漫 令人害怕
枯水季:氣勢磅礴 雄偉壯大 見黃河 形態多樣 剛柔相濟 見人生
人:生命的多樣和精彩
胸懷的博大和包容
民族精神:無堅不摧 堅韌剛強
勇于反抗 勇往直前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