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愛蓮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統編)《愛蓮說》四川省德陽市羅江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統編)《愛蓮說》四川省德陽市羅江
愛蓮說教案
課題 | 愛蓮說 | 課型 | 新授課 | 課時安排 | 2課時 | |
教 學 目 標 |
知識與技能 |
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 2. 了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3. 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
||||
過程與方法 |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朗讀能力。 2.把握托物言志的寫法。 |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1、了解作者對菊花、蓮花的贊美之情 2、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
|||||
教 學 重 點 |
1、理解作者愛蓮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寫法 2、朗讀、翻譯并背誦課文 |
|||||
教 學 難 點 |
寫牡丹、菊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
|||||
課 前 預 習 |
作者簡介 |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他用故鄉營道濂溪給自己的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濂溪先生”。與李寬、韓愈、張栻、黃干、朱熹、李士真,并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等。 |
寫作背景 | 《愛蓮說》選自《周敦頤集》卷三(中華書局2009年版),是周敦頤于熙寧元年(1068)擢為南康(現在江西星子縣)郡守時寫的。他曾于府治東側開辟一塊40余丈寬的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當微風吹過,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鼻。作者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愛蓮花之潔白,感宦海之污濁,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 |
讀準字音 |
蕃(fán) 淤泥(yū) 濯(zhúo) 清漣(lián) 蔓( màn ) 褻玩( xiè ) 焉( yān ) |
|
古今異義 | 亭亭凈植(古義:立今義:栽種) | |
一詞多義 |
![]() ![]() |
|
詞類活用 |
不蔓不枝(名詞做動詞,長枝蔓;生枝杈) 香遠益清(形容詞做動詞,遠播,遠遠地傳送出去;顯得清芬) |
|
文言句式 |
判斷句: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也”表判斷) 省略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出”“濯”的后面省略介詞“于”) 被動句: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
新課導入 |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這是對那些不隨波逐流,潔身自好者的贊美。其實,這句流傳千古的格言警句是有來歷的,它贊美的是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周敦頤是怎樣的人?有怎樣杰出的文作?請隨我一同走進課文吧! | ||
新課展開 |
【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講究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頗為相似。 【作者名片】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北宋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理學派開山鼻祖。他用故鄉營道濂溪給自己的書堂命名為“濂溪書堂”,世稱“濂溪先生”。與李寬、韓愈、張栻、黃干、朱熹、李士真,并稱為“石鼓七賢”。著有《周元公集》《太極圖說》《通書》等。 【整體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疏通生字詞,把不理解的字、詞、句標注出來。
【課文解讀】 ![]() ![]()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只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空外直, 不橫生藤蔓,不旁生枝莖 3、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 【細讀文本】 1、文章題為《愛蓮說》,也就是“說說我對蓮花的喜愛,作者究竟喜歡蓮花的什么”(請用文章的語句回答)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這些句子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蓮花的? ![]() 3、說說以上語句各體現了蓮什么品質? ![]() |
寫作方法運用 |
【深入研讀,探究方法】 1.托物言志,立意高遠。 作者借贊美蓮花來歌頌君子的堅貞氣節,既是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評,表現了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這是一種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2.巧用襯托手法。 (1)為什么寫陶淵明獨愛菊花?寫菊有何作用? 因為菊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潔。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 寫菊是為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2)文中為什么要寫牡丹? 因為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 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作者用菊和牡丹來進行正襯和反襯,從中表明自己不慕富貴、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表達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獲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鑒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2)教師總結 作者贊美蓮的優美的形象和高貴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好的品格,抒發了對追慕富貴的惡濁世風的鄙棄之情。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請用托物言志的寫法寫一段250字左右的文字,抒發自己心中的某種情懷。 |
教學板書 |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