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三峽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三峽》黑龍江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三峽》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三峽》隸屬于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這一單元是本冊書中第一個文言詩文單元,包括五篇文言文和五首古詩。五篇文言文分別為:《三峽》(散文)、《答謝中書書》(小品文)、《記承天寺夜游》(小品文)、《與朱元思書》(游記),四首古詩分別為:《野望》、《黃鶴樓》、《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本單元的詩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點,不同之處在于各自描繪的景、時,表達的情感、表達情感的方法、語言風格。將這樣的詩文歸置在一個單元里,旨在讓學生通過閱讀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古詩文,“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每一篇都堪稱經典,可教之處甚多,但實際教學中總要有所取舍。 單元說明中寫道:“學習本單元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要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整體感知內容大意。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這段話基本確定了本單元教學目標的關鍵所在:
●在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的幫助下,能用自己的話說出文章的內容大意。
●通過反復誦讀,能說出在文章敘事、繪景中作者所蘊含的情感。
●通過反復誦讀,能辨別并說出文章的語言特色。
《三峽》在本單元中篇幅短小,短短100多個字,作者卻以大手筆點染了三峽的美景,將對祖國大好山河美景的喜愛和對漁民艱辛生活的同情與三峽雄奇險峻的群山和四季變換的水勢,旖旎的景物描寫融為一體。景物鮮明,特點突出,語言簡練,生動傳神.點出了《三峽》居于單元之首異于本單元其他文章之處。所以本文在本單元所應當承擔的教學目標的關鍵詞基本可以確定為:典型景物、鮮明特征、別樣情感。
【學情分析】
在學習《三峽》之前,學生還沒有正式接觸過描摹自然山水、寄情自然景物的古文,對如何發掘、體會景物描寫背后作者的情感還較為陌生,不過之前已經學過情景交融的現代散文,兩者有共通之處,那就是通過對用詞、繪景的語句、議論、抒情語句的篩選、辨析,從而發掘作者在其中寄予的情感、表現的心境。但要注意的是《三峽》創作時間距今已經很久遠,而很多學生都沒去過三峽,對景物的感知僅僅是文字層面的,所以要通過精當的圖片,讓學生能真正發現美、認識美、領悟美。并真正學會此類散文的分析方法。至于文章大意,學生可以借助課下注釋和手邊的工具書,自主解決,只需要教師巡視指導即可。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學會,由抓主要景物入手,分析景物特
征,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
2.過程與方法:通過圖片的形式,吸引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通過合作探究、爭論,學會分析問題,表達看法,取長補短;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學會質疑。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祖國大好山河美景的喜愛和
對漁民艱辛生活的同情。
【教學重點】學習寫景散文的分析方法。
【教學難點】學習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體會文中作者所蘊涵的
情感。
教 學 過 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導 入
。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說道:“智者樂山,仁者樂水”“智者”明達敏銳,與山水的特質相似,故樂水而好動,“仁者”敦厚沉穩,跟山的特質相似,故樂山而好靜。 這節課就讓我們隨著北魏著名散文家、地理學家酈道元泛舟于長江之上,欣賞三峽旖旎的自然風光,開啟三峽尋美之旅。
教師播放自然山水,并用山水詮釋自然風景“雄、齊、險、峻、秀”的特點。
學生被簡單的分析方法帶入學習情境,增強了學習信心,激發了學習興趣。
學習目標
本節課我們共同學習: ①學習由抓住主要景物入手,分析景物特征,體會其中蘊含的情感分析方法的方法。
②學習“動靜結合、多感官描寫”的寫作方法。
明確學習方向,激發求知欲望。
3
溫習舊知 發現“美” ①請同學們大聲誦讀的課文,邊讀邊同桌互譯。思考文中寫了哪些景物? 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國維說:“文學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而意境創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下面就讓我
們由景入手去發現美。 請同學們將圖和文字結合起來,自讀課文,然后同桌間探究,用“通過( )句( )字,我發現三峽的山美在( )。”“通過( )句( )字,我發現三峽的水美在( )。”的句式概括三峽的美景。 能用一個詞概括三峽的山、四季的水分別具有什么美嗎?
同桌互譯,疏通文意,初步走近文本,為“尋美”奠定基礎。
教師帶領學生出識學習“景物分析”方法的的構建要素“景、情”的關系,開始學習分析方
法,走進本節課重難點。
教師要求學生將圖文結合起來再讀課文,加深對文中美景的體會,教師搭建平臺,同桌間互相
探究,有便于學生掌握分析方法。
探究“美” 峨岷高萬丈,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我們分析文字繪就的美景,當從所描寫景物的動態與靜態相映襯入手,對自然景物的繪形、繪聲、繪色入手;從視、聽、嗅、味、觸、俯仰等多角度,多感官描寫入手,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小
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用教師搭建的平臺,小組合作探究,自主完
成,進一步學習分析方法。
4
組合作探究“作者在描寫“三峽的( )時,用( )寫作手法繪就( )美。”
領悟“美” ①“高峻的三峽山,多情的三峽水”無不向我們講述著三峽風光的秀美,流露著作者對三峽山水自然風光的( )?
學生在教師幫助下,結合板書深入分析文本,深入挖掘主題。 總結“美” 讓我們再次回到壯麗的三峽,請同學們結合板書思考: A、文章為什么在描寫的時候,先山后水。 B、作者在寫水時先寫夏水。 李白說“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
可近,青天無到時”,請你再看板書,總結本節課的知識點。
酈道元用手中的筆,通過( )(描寫方法),從( )(描寫角度),繪就了三峽的( )美,表現了( )感情。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搭建的平臺,結合板書,總結本節課的分析方法,解決本節課重難點。
拓展“美” 請你用剛學會的方法分析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一詩中蘊含的情感及寫作手法。
學以致用,加深印
象。
5
布置作業
選作:
課后準備資料,請你給你的同學寫一篇短文,介紹三峽沿途的風光景點(可從網上查閱有關三峽的旅游及大壩資料 ,如:香溪,白帝城得名緣由,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諸葛亮八陣圖,巫山十二峰,神女峰的傳說等)。
必做:
1、請你結合本文總結寫景散文的分析方法,寫在筆記本上。 2、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道教的廟宇),謁妙用真人祠(祠堂),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睛霽(雨后或雪后轉睛),四顧無纖翳(遮蔽),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數片,如鸞(傳說中鳳凰一類的鳥)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陸游《入蜀記(選段)》] (1)、作者所描寫的對象及其特點是什么? (2)、這里寫神女峰之高,與課文中的哪些句
記 錄 作 業
6
子表達的意思相同? (3)、作者寫巫山,與哪些名山進行了比較,為什么?
板 書 設 計
三 峽
酈道元
山 連綿不斷,遮天蔽日(壯峻美)--------(正側面描寫)
夏季:水勢兇險,交通阻斷(奔放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水 春冬:水退清幽,趣味無窮(清幽美)----------(動靜結合)
秋季:水枯氣寒,猿聲哀轉(凄婉美)-----------(正側面描寫相結合)
對祖
國壯麗河山的喜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