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背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中山語文教學研討課初二7班《背影》錄像(海洲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2018-11-21中山語文教學研討課:海洲中學陳小玲初二7班《背影》錄像
課例名稱 | 《背影》 | ||||
科 目 | 語 文 | 教學對象 | 初二學生 | ||
課 時 | 一課時 | 執教者 |
中山市海洲初級中學 陳小玲 |
||
一、教材內容分析 | |||||
《背影》是國家統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選入了五篇不同類型的散文,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的閱讀賞析中讓學生把握不同類型的散文的基本特點。以理解寫法、品味語言作為教學的重點。也因此,我希望通過這一節課,提高學生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和水平。 | |||||
二、教學目標 | |||||
1.引導學生了解散文語言的特點,重點理解《背影》這篇散文的語言特點; 2.提高學生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 3.引導學生通過語言的品味,深入理解、體會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
|||||
三、學情分析 | |||||
在學習這一單元之前,我設計了一節自學課,就是要求學生一堂課完成第四單元的五篇散文的閱讀,并要求他們閱讀完文章后,從寫作對象、主要內容、作品主題、寫作方法、語言特點、散文類型等方面對五篇散文進行梳理,并比較五篇散文的異同。 1.學生能區分散文與小說,他們知道散文是寫實,小說是虛構的。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不知道散文有這么多種類型,更不要說區分了。而區分散文的不同類型,散文語言的賞析是一個很好的角度。但語言的賞析是眾多授課內容中最難的,因為對于語言的感受,就算是我們作為老師的,也好像更傾向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如何教會初二的學生學會品味散文的語言呢?需要教師的深入思考和由淺入深的引導。 2.我已經用了兩個課時將《背影》的主要內容和主題乃至四次“背影”的描寫和四次流淚的分析都完成了,但感覺學生沒有我所期待的那樣理解文意。我希望通過設計這一節課深入剖析這篇寫人記事的散文的語言,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體會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感情。 |
|||||
四、教學方法 | |||||
1.講授法 2.啟發式教學法 3.自主、合作、探究方法 4.誦讀法 | |||||
五、教學準備 | |||||
1.學生準備:閱讀第四單元五篇散文,嘗試用自己的話去描述每一篇散文的語言給自己的 感覺。 2.教師準備:寫好教學設計、做好PPT、做好學習單。 |
|||||
六、教學過程 | |||||
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 ||
一、導入 二、明確學習目標 三、品味《背影》的語言 三、品味散文的語言 四、布置作業 五、總結 |
1.播放董卿講朱自清《背影》背后故事的視頻。 2.同學們:要讀懂我們的父親,或許需要用上我們一生的時間。而今天讓我們用一節課去讀懂《背影》的語言吧! (一)教師投影學習目標: 1.了解散文語言的特點,重點理解《背影》這篇散文的語言特點; 2.提高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 3.通過語言的品味,深入理解、體會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二)教師點撥學習目標中的關鍵詞 (一)教師引導學生了解《背影》這篇散文的語言的特點。 過渡語:同學們,這篇課文的預習提示說:“本文語言平實,飽含情感,看似平淡,其實極具表現力”。課后的“積累拓展”處又說“本文的語言素樸而又典雅,簡凈而又細致。”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品味這些獨具特色的語言吧! 1.教師展示預習提示和“積累拓展”處中本課語言的特點。 2.教師同學生分別具體解釋“素樸”“典雅”“簡凈”“細致”的語言的特點。 素樸:不花哨、少用修辭、平淡質 樸,多用口語。 典雅:不隨意、不乏味、適當使用 文言詞匯,文白融為一體,不顯生硬。 簡凈:語言簡潔,句式簡短,句句有用,鮮有冗詞。不籠統,不抽象。 細致:詳細的描寫 (二)教師進行品味語言示例,指導學生如何進行語言的品味。 第一步:明確語言特點:“素樸”“典雅”“簡凈” 第二步:初步構思品味的框架——語言特點+作用 這句話具有素樸、典雅、簡凈的特點。寫出了喪事和父親的失業導致家中光景慘淡。 第三步:語言特點(結合相關詞句談)+作用 這句話的句子都很短,且句句有用,可見語言之簡凈;其中“典質”、“虧空” “慘淡”“賦閑”等詞很文雅,但總體而言是口語,明白易懂,可見語言之素樸而典雅。這句話運用短促的語句,將事件、氛圍、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帶給讀者一種忙碌、沉重之感。
1.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文段一的語言特點是:素樸、簡凈、細致 2.接著教師讓學生結合文段一相關的詞句品味出以上的特點,并表達出這樣的語言在表達上的作用。3.教師展示參考示例:文段一基本上是以敘述代描寫,表現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愛。父親“揀定椅子”,反復叮囑,都是極瑣細的事,作者卻不厭其煩地一一寫來,看似細碎,卻并不讓人覺得繁冗,因為其中點點滴滴,都是父愛的真實流露。語言簡凈,不顯抽象;多用口語,顯得素樸。“我將……紫毛大衣鋪好座位。”是一個重要細節,突出父親對我的愛。 4.教師引導學生從文段二與文段三中選擇一段話進行品味。 文段二: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 文段三: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5.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品味的表達。教師要多肯定學生的表現。 6.教師展示文段二三的語言品味的參考 文段二參考: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筆法簡凈,卻細致傳神地描畫出了父親的形象。這三個句子看似平淡,其實內有起伏,“本來”“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詞語,看似尋常,卻表現出“我”心中并不平靜的感情。 文段三參考:這幾句話的書面語特點明顯,既用文雅的四字詞語,還使用接近文言文的句式,強化了句子的概括力,短短幾句,概括了父親的人生歷程。雖以第三人稱來寫,“哪知”“觸目傷懷”等詞語卻寫出了父親的心境。連用兩個 “自然”為父親辯護,表現了“我”對父親的理解。語言典雅簡凈。 7.教師鼓勵學生從課文中選擇一句話進行語言的品味。 8.教師引導小組推薦優秀的分享到班內進行分享。 表述思路為—— 我要舉例的那句話是……,我認為那句話的語言特點是……,我是這樣品味的…… (一)教師引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 1.教師投影散文的語言特點; ①語言樸素而又典雅,簡凈而又細致;平實、飽含情感; ②語言緊湊有力、直抒胸臆。 ③語言精粹、在感嘆中透出睿智; ④語言坦誠而耐人尋味; ⑤語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簡潔而富有韻味,并富于生活氣息; ⑥語言樸素,蘊含深邃的哲思。 …… 2.教師讓學生自己地朗讀散文的語言特點; 3.教師讓學生完成學習單六個文段的閱讀,并完成表格語言特點的填寫。 4.教師引導學生對比文段,指出語言特點相似的文段或句子。 教師展示自己整理的并進行點撥: ⑴富有哲理:《永久的生命》、《菜花》 ⑵典雅:《菜花》、《背影》 ⑶耐人尋味:《永久的生命》、《我為什么而活著》、《菜花》 ⑷簡凈(潔):《永久的生命》、《昆明的雨》、《菜花》、《背影》 ⑸飽含感情:《白楊禮贊》、《我為什么而活著》、《菜花》、《背影》 ⑹樸素:六個文段的語言都比較樸素 5.教師提問:散文的語言特點與什么有關? ⑴教師展示第四單元的幾篇散文的類型和相應的語言風格。 ①寫人記事散文:《背影》語言素樸而又典雅,簡凈而又細致,平實,飽含情感 ②托物言志散文:《白楊禮贊》語言緊湊有力、直抒胸臆。 ③哲理散文:《永久的生命》語言精粹、在感嘆中透出睿智。 ③哲理散文:《我為什么而活著》語言坦誠而耐人尋味。 ④寫景抒情散文:《昆明的雨》語言直白而平和,流利而自然,簡潔而富有韻味,并富于生活氣息。 ⑵教師點撥學生的回答,并歸納: ①與散文的類型有關 ②與作者的寫作語言風格有關——其實,與作者的性格、生平、閱歷等等有關。 閱讀學習單附錄的朱自清的《春》和《綠》,舉例談談作者在《背影》和在《春》《綠》這兩篇散文中語言表達上的異同。 教師總結: 1.散文語言的形是多姿多彩的,散文語言的神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才能體會。 2.任何一種方法均是人總結出來的,可以學習和運用,但不要被方法禁錮自己自由的靈魂,否則,得不償失。 3.閱讀應該為寫作服務,希望你的文章的語言也這樣獨具特色! |
1.看視頻 1.學生讀一遍學習目標 2.學生隨著教師的點撥更加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 1.學生在課文的預習提示和課后“積累拓展”處劃出本課語言的特點。 2.學生和教師一起了解語言“素樸”“典雅”“簡凈”“細致” 等特點 3.學生在課文練習題中做簡要的筆記。 1.學生一步步地配合教師完成第一個句子的語言品味。 2.學生將品味語言的思路抄寫在學習單上。 3.學生朗讀示例的句子和文段品味參考。 1.學生自己先輕聲朗讀文段一,并思考這些句子體現了這篇課文語言的哪些特點?并簡單寫在學習單上。 2.然后小組長帶領著組員結合相關詞句品味語言。小組長作記錄。 3.小組派代表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 1.學生自己先輕聲朗讀文段二和三,并思考這些句子體現了這篇課文語言的哪些特點?并簡單寫在學習單上。 2.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個文段按照品味語言的思路完成語言的品味。 3.學生舉手展示自己品味語言的成果。 (有時間可以讓學生到黑板上板書,但因為是移動黑板的原因,有可能會比較難操作。) 4.學生朗讀展示的品味參考一遍。 5.學生自己從課文中選擇一句自己喜歡的話進行品味,并與小組的同學分享。 6.小組長從組員的分享中選擇一位同學的分享,推薦到班里分享。 1.學生自由地朗讀散文的語言特點 2.學生完成學習單六個文段的閱讀,并完成表格語言特點的填寫。(若時間不夠,填寫序號就好。) 3.學生對比文段,指出語言特點相似的文段或句子。 4.學生做相應的筆記。 5.學生思考作答。 6.學生做一些筆記 學生課后完成作業 學生了解 |
1.準備好董卿講朱自清《背影》背后故事的視頻; 2.給學生營造學習《背影》的充滿愛的氛圍,為學生深入理解《背影》的語言醞釀了情緒。 先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使學習更有效。 同學生明確本課我們將從語言品味的角度進行學習,并且首先明確了該篇課文的語言的特點,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再和學生一起具體解釋“素樸”“典雅”“簡凈”“細致”的語言特點,將難度再次降低。 學生做簡要筆記的過程中,加深了對這些語言特點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品味語言環節打好基礎。 教師示范如何品味語言是很有必要的,而整理出一定的品味語言的步驟和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這樣讓學生有章可循,不至于因為太難而導致沒有信心。 學生做必要的筆記也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學生后面進行語言品味實踐時可以參考自己所抄的品味語言的思路。 學生朗讀示例句子和文段品味參考,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語言品味的思路的把握。 朗讀文段有助于集中學生對文段的注意力。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思考并指出句子語言的特點,為的是確保學生踏實地走好第一步,因為這是方向。 讓小組長帶領組員進行語言的品味,是考慮到大部分的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不容易,讓悟性高一些的同學先帶著組員,容易些。 讓小組展示是為了及時反饋學生實踐的情況。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方式方法。 讓學生自己選擇其中一個文段進行語言的品味,并讓他們自己舉手展示,是第一次放手,也該放手讓他們進行實踐。 教師的鼓勵在這一次放手中的意義非常重大!因此,除非學生的回答真的毫無價值,都應該給予肯定和贊揚! 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語言品味,并通過小組分享后推薦優秀的分享,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和同學分享自己學習的成果,這無疑是實現面向全體的路徑。給學生一個分享的說話思路,也是為了強化語言品味的思路。 設計這個環節是為了以前面的“點”(課內寫人記事散文的語言特點品味)帶出散文語言特點品味這個“面”,既是一種能力的遷移提升,又是對整個散文語言“面”的覆蓋。讓學生走出“點”的局限,來突破“面”。 教師的提問是為了引導學生思考散文語言特點的豐富性的因由,讓學生明白散文語言因其所屬不同類別的散文而有所不同,因其作者語言風格不同而各異,引導學生理解:若想把握不同散文的語言特點,先了解各種類型的散文,了解作家的語言風格。 這樣作業設計,一是為了鞏固本堂課所學到的品味散文語言的知識,二是為了提高學生對比不同類型的散文的語言風格的能力,并感受相同作家因為散文類型的不同而在語言表達上的不同。 設計這個總結,是為了引導學生在以后的閱讀當中,有意識地自然地品味文章的語言,同時,也激勵學生提高自己語言的表達能力。 |
||
學習 目標 |
1.了解散文語言的特點,重點理解《背影》這篇散文的語言特點; 2.提高學生品味散文語言的能力; 3.通過語言的品味,深入理解、體會文中父子之間的深厚情感。 |
篇 目 | 《白楊禮贊》 | 《永久的生命》 | 《我為什么而活著》 | 《昆明的雨》 | 《菜花》 | 《背影》 |
語言特點 |
|
|||||
共同點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