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送友人,李白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送友人.李白》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送友人》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誦讀、體會詩歌語氣并會背誦詩歌,了解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 2、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領悟詩歌鑒賞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通過詩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朋友的深摯感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方法:引導、交流、點撥。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大家回憶一下李商隱的《夜雨寄北》(引導學生齊背)。詩人為何說“君問歸期未有期”?“好男兒志在四方”古代許多文人立志遠圖,報效國家或羈旅他鄉(xiāng),然而古代道路崎嶇坎坷,交通工具落后,親友之間一別多年再會難期,正所謂“歸期未有期”所以他們更重別離,因而備酒餞行,折柳相送,以詩相贈,來表達離愁別緒。所以,多數(shù)送別詩情調低沉,那么,李白的是否也是這樣?咱們今天就賞析一首送別詩——李白的佳作《送友人》。 二、了解李白(引導學生回憶交流,略) 三、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情感交流
(1)、誰來點評一下這首詩的語氣?從哪里看出來的?
例:“蕭蕭班馬鳴”中的“鳴”顯出一種豪氣,而“蕭蕭”豪邁中蘊涵著凄涼。
下面咱們齊讀一遍,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情來,開始。
(2)、看來大家感受比較深刻,讀得很好。大家是怎樣理解詩人情感的?語言是傳情達意的工具,作者也是運用他們最精練的語言來表達其最深摯的情感,能否從其他的地方舉一些語言運用精練的例子?
(3)、其實他們剛才所說的是動詞和形容詞,究竟還有沒有其他的詞語?下面咱們就具體品味一下這首詩的語言。請再讀一遍這首詩,找一下詩中都有哪類詞語。
明確:名詞、也有動詞、形容詞。還有數(shù)詞和量詞。請舉例說明。
名詞有“青山”、“白水”、“孤蓬”、“浮云”、“落日”、“班馬”、“游子”,數(shù)詞和量詞有“一”、“萬”和“里”。動詞有“橫”、“繞”、“征”、“揮手”。這些詞都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效果呢?大家交流一下。
預設:青山和白水,比較明麗,然而孤蓬、浮云、班馬給人飄泊不定之感,與游子相照應,但是我卻不明白,既然這樣,為什么還寫那色彩明麗的山水呢? (4)、那些動詞呢?大家認為哪些更好? 明確:“橫”、“繞”
教師引導:首先要看這兩個動詞前后分別連接的是什么詞。比如說“橫”,前后連結的是名詞,綜合考慮,然后再跟“繞”的運用對比。 明確:動靜結合,相得益彰。
(5)、這樣看來,“一”和“萬里”也應綜合考慮了。也就是說在此一別就是萬里,有一種什么情感?而“班馬”又增強了友人之間的什么感情。 明確:惜別、依依不舍之情。
教師小結:這首詩在同學們的積極探討下越來越清晰了,所以我們通過品味詩歌語言,就能夠了解詩人,就能與他們進行時空對話。其實這里所說的名詞就是詩歌中所說的意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意象語言,那么,什么是意象呢?大家已經(jīng)體會到,它首先是客觀物象,其次還寄托著作者的思想情感。其實還有一類語言叫做情感語言,如“鴻雁不堪愁里聽”、“萬里悲秋常作客”中的“愁”、“悲”還有常出現(xiàn)的獨“斷人腸”等,就直接蘊寄作者的情感。而其他的詞,如動詞、形容詞、數(shù)詞等,我們就稱他為特定詞語。鑒賞詩歌時,我們都應該認真品味。 4、探究寫法總結
(6)、那么,這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能否體會出來? 明確:用了較多的意象,是借景抒情。
(7)、那么誰能夠從表現(xiàn)手法思想情感上對這首詩總結一下呢? 明確:這首詩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師點拔):借什么景呢?也應具體說出來。比如借“孤蓬”、“浮云”、“落日”、“班馬”表達了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然而詩中的“青山、白水”色彩明麗給人以感而不傷之意,表現(xiàn)出李白的達觀的高貴品格。
5、拓展遷移訓練
(8)下面就請同學們從品味語言入手去鑒賞下面一首送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以表現(xiàn)手法和思想內(nèi)容為重點。(以下首先學生自己品味,然后學生交流、展示,老師點撥、總結。) (9)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歌?能否背出來? (10)完成課堂練習。
作業(yè)設計 :1、完成練習冊課后相關習題。
2、背誦詩歌《送友人》
教學反思:
“詩歌與散文”新課程目標指出:“培養(yǎng)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梢,它對我們的要求是:一、培養(yǎng)鑒賞詩歌的興趣;二是使其獲得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yǎng)。那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怎樣辦呢?我認為應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感悟、品味、交流,在感悟品味中,培養(yǎng)其鑒賞興趣,在交流中逐步獲得審美情趣,并在這個過程中使其逐步認識鑒賞詩歌所運用的一般方法。
另外,從平時的學生做詩歌鑒賞題的情況來看,鑒賞無從下手,組織答案沒有語言可寫。其根本原因,一個是不知如何鑒賞,另一點就是鑒賞時沒有清晰的抓手。我想,運用這種課堂模式,就能夠彌補學生的這種缺陷,使其領會到怎樣鑒賞,從哪里著手鑒賞,鑒賞時有話可說,同時能夠培養(yǎng)其語言表達能力。 最后,應該說一下目標的設置了。當時綜合考慮新課標和學生現(xiàn)實狀況兩個因素,于是就設置了這三個目標,基本上是按先讀后品再背,最后鞏固拓展的方式進行的,其中以品味語言為中心,因為在品味語言時,其詩歌手法(表現(xiàn)手法學生已有較多認識)和思想內(nèi)容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然后再經(jīng)方法點拔使其徹底清晰.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3228566 投稿信箱:98322856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