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少年正是讀書時,追尋李白足跡,感悟詩人情懷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追尋李白足跡感悟詩人情懷 》河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少年正是讀書時-追尋李白足跡感悟詩人情懷 》河北省優課
追尋李白足跡,感悟詩人情懷
課程理念:根植經典沃土,耕耘詩意課堂。課前已經利用了一個學期的語文早讀時間,欣賞并背誦了《李白詩集》中的大量作品,初步感受了李白的詩歌魅力。本課旨在追尋李白游歷足跡,欣賞李白詩篇,感悟李白對理想的執著追求,致敬李白的偉大情懷。
教學目標:
1. 追尋李白游歷生涯,游覽祖國萬里河山。 2.欣賞李白詩篇,感悟李白的偉大情懷。
教學重點:追尋李白游歷生涯,感悟李白的偉大情懷。
課堂導入:中國歷來是一個詩的國度,從古至今不知出現了多少有才情的詩人。唐代就是詩人勝出的年代,李白又是那個年代最璀璨的一顆明珠。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追尋李白的足跡,感悟詩人的情懷。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交通閉塞的古代中國,讀書人若要擴大眼界,增長見識,就要四處游歷,在真實可見的山川自然中,在厚重的歷史古跡中實地考察,才能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獲得真知。胸懷大志的李白深知這個道理,于是他便開啟了自己的游歷生涯。
全班一起朗讀《李白詩集》第二首詩《上李邕》
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在這首詩中,李白正值青春年少,懷有遠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負,他自比大鵬,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飛沖天,翱翔萬里。就這樣,勇敢自信的大鵬起飛了;就這樣,不畏世俗的李白出發了,帶著一顆勇敢的追夢的心出發了!那么李白一路上會遇到怎樣的風景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跟著李白看世界。
第一課時:畫游歷圖,踏行者足跡
根據中國地圖和《李白詩集》,小組合作,完善李白一生游歷圖。標注李白游覽過的重要名山大川,亭臺樓閣。
一、小組研討:根據《李白詩集》對李白一生的基本介紹、李白詩作還有中國地圖,孩子們進行了熱烈地討論,小組交流研討用時30分鐘, 用彩色水筆描繪出了李白一生大致的游歷路線,成果顯著。
二、小組展示交流成果:
1.蜀中漫游以及辭親遠游時期:李白年少時就幾乎游遍蜀中地區,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又仗劍去國,游歷過江陵、洞庭湖、揚州,此后以安陸為中心,游歷過梁宋、齊、魯等地。
峨眉山——《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黃鶴樓——《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天門山——《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2.長安時期:天寶元年李白應詔進京,為翰林待詔,供奉宮廷。 華清池——《清平調》——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3.賜金放還,再度漫游時期:李白發現在長安地位和處境并不能實現他的理想,傲岸不羈的個性又難容于世,飲酒狂放,蔑視權貴,終招嫉恨讒毀,自請放還。李白離開長安后游歷過梁宋、齊魯、燕趙、江浙等地。其間結識了杜甫。理想的破滅、人生的失意及對現實的不滿,使其思想充斥著理想與現實的矛盾。 鳳凰臺——《登金陵鳳凰臺》——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敬亭山——《獨坐敬亭山》——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桃花潭——《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4.安史之亂之后:安史之亂起,李白由宣城奔剡中,旋又隱于廬山。次年應聘參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抗命兵敗,李白以“附逆”論罪,長流夜郎,中途遇赦而還。李白身經戰亂,始終滿懷著報國靖亂的志向和憂國傷時的情懷。 廬山——《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帝城——《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老師點評::通過大家畫的游歷圖,我們發現李白的足跡幾乎遍布祖國的大好河山,他一生游歷206州縣,登過80多座山,游覽過60多條江河。他是那個時代當之無愧的行者。大鵬起飛了,看遍了祖國的山水亭臺,也吟遍了祖國的一草一木。李白是行者,也是歌者。李白游歷了祖國的萬里河山,也寫下了千首經典詩篇。如果有人跟你提起廬山,你可能不知道它在哪個省份,但是你會很自然地用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那里的美麗景色。還有峨眉山、嵩山、敬亭山、天門山、黃鶴樓,白帝城等等。李白的詩歌,可以說是占據了我們兒時對整個世界的想象。
祖國的大好河山滋養了李白的詩情,使他寫出了一首首經典詩歌,而他的浪漫詩歌,給這些山川亭臺增加了文化色彩,成為我們民族特有的文化符號,滲透在我們血液中,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子孫,經久不衰。
我們應該向這樣“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致敬!應該向這樣偉大的行者李白致敬!
第二課時:探游歷圖,悟詩人情懷
上節課我們一起跟著李白的足跡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這節課我們繼續探尋李白游歷蹤跡,走進李白的內心世界,感悟李白的偉大情懷。
我們按照李白的游歷蹤跡,把他的詩歌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蜀中漫游以及辭親遠游時期 第二階段:長安翰林供奉時期
第三階段:賜金放還,再度漫游時期 第四階段:安史之亂之后
小組合作:從任一階段選擇一首喜歡的詩歌進行賞析,并說明你看到了李白怎樣的內心世界。
一組展示: 我們小組最喜歡的詩是李白的《夜宿山寺》。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我們為這首詩創作了兩幅畫,下面就請大家跟隨這兩幅畫來欣賞這首詩。 第一句“危樓高百尺”,正面描寫出山寺的高大雄偉,詩句中“危”和“高”兩字相呼應,將山寺聳立于山巔、傲視萬物的氣勢展現的淋漓盡致。第二句“手可摘星辰”運用夸張的手法體現出山寺的高大,同時也將讀者的目光引向星光璀璨的夜空,勾起讀者對“危樓”的向往。
全詩體現了作者處在高處“率真、可愛、豪放”的性格。
老師點評:一組同學選的這首詩,老師也特別喜歡。你們看到了李白的率真可愛,我最欣賞的卻是山寺聳立于山巔,傲視萬物的氣概,這何嘗不是李白心胸的體現。壯景之后必有一顆雄壯的心,我似乎在詩句中感受到了李白年少追夢的萬丈豪情。
二組展示:我們組喜歡的是《清平調》的第二首。
清平調
一枝紅艷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一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僅寫出了色彩,還帶出了香氣。不僅有一種自然美,還帶有一種含蓄美。二、三、四句“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故意貶低了神女和趙飛燕,借此來贊美楊貴妃。說明花容月貌的楊貴妃,不施胭脂,就成絕色。我們組之所以喜歡這首詩,是因為這首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貴妃的美。
下面讓我們有請劉奕辰、王佳璇同學演唱《清平調》。
老師點評:同學們的歌聲太悠揚了,讓我沉浸在楊貴妃的美貌之中,不能自拔,甚至心生妒忌!寫這首詩時,李白被召長安,做了翰林供奉,以為迎來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春天。但是翰林供奉只是一個陪皇帝散心的職位。如果說李白是唐玄宗的一支筆,那么這支筆不是用來安邦治國的,只是用來娛樂解悶的。所以我們后人在這首詩中讀到了李白的無奈與失望。李白在長安施展政治抱負的夢碎了,在長安待了兩年半后,便離開長安,繼續他的游歷生涯。
三組展示:我們小組最喜歡的詩是李白的《將進酒》。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這首詩是李白遭到誹謗離開長安后寫的,詩人借助酒興和詩意,滿心幽怨一吐而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我讀出了一個昂揚自信、積極進取的李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至此,詩人開始酒后吐真言,情緒也由豪放轉到激憤。“與爾同銷萬古愁”,不僅體現了李白的醉意,也表現了他“不可一世”的神態,更讓我們看到了詩人真率的個性和朋友深厚的友誼。
下面,我們小組給大家朗讀一下這首詩!
老師點評:大家朗讀的太精彩了!準確地抓住了詩人的矛盾心里,時而愁苦,時而樂觀,時而悲憤,時而豪邁。李白離開長安后一直就處于這種狀態,雖報國無門,但又執著自信。
四組展示:我們組最喜歡的是《永王東巡歌》第十一首
永王東巡歌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這首詩表現了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奮其智能,愿為輔弼”,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咤風云的人物。讓我想到了前段時間老師讓我們學習的《憶秦娥 婁山關》里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老師:想到了咱們偉大的毛主席的詩詞,真不錯!可謂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啊!這首詩洋溢著強烈的愛國熱情,在國家戰火紛飛,生靈涂炭之際,李白選擇參軍,像一個戰士一樣沖在前線,從而實現自己安邦治國的理想。
那么這次他的理想實現了嗎?答案是不但沒有實現而且還因為永王和太子的政治矛盾,被定罪流放到荒僻的夜郎,雖然途中被赦,但是身體卻大不如前。
李白東歸后,已經明白人生理想是不可能實現了,但他依然一如既往地關注時局。
當大將李光弼領兵出征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
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無奈病情嚴重,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當涂。
下面我們一起打開《李白詩集》的最后一首詩《臨終歌》。
臨終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 中天摧兮力不濟。 馀風激兮萬世, 游扶桑兮掛左袂。 后人得之傳此, 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臨終歌》是李白的絕筆詩。在這首詩里,我們看見那只曾經“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老了,飛到半空,傷了翅膀,搖搖欲墜。李白一生追求的理想還沒有實現,他就老了,再也飛不動了。
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李白的一生就是一只大鵬,只知道沖著自己的理想去飛,從來沒有想過要停下來。“中天摧兮力不濟”讓人感到無比的絕望和痛苦。
但畢竟李白還是那個夢想的超人,在生命開始倒計時的關頭,絕望的李白又超越了絕望,生出了新的理想:大鵬半空夭折,遺風仍然激蕩千秋萬代;詩人死了,但詩篇不死,精神不死!他的精神依然還可能影響后人。
那么李白做到了嗎?
我們一起來讀辛棄疾的《憶李白》
憶李白
當年宮殿賦昭陽,豈信人間過夜郎。 明月入江依舊好,青山埋骨至今香。
通過“青山埋骨至今香”,我們可以看到,李白做到了!
魯迅曾說過:“一個不能產生偉人的民族是可悲的,一個產生了偉人而不懂得崇拜的民族更可悲。”下面我們就一起向李白致敬,在《李白詩集》的扉頁上,寫一段話或者一首詩來表達你對李白的敬仰與銘記。
通過大家創作的詩歌,老師可以看出李白的精神已經銘刻在你們的心里了!老師心里很感動,也很溫暖!最后推薦給大家一本書:百花文藝出版社的《李白傳》,希望大家銘記李白的精神,做一個有信仰的學子,懷揣夢想,不斷前行!
附:學生寫給李白的詩:
二五游山河,六二始得歸。 年少立壯志,一心為山河。 報國雖無門,豪情不泯滅。 飲酒結摯友,仗劍作詩文。
——初一23班 黃冠三
李唐盛世出天才,白日放歌斗酒百。 詩中魁首名寰宇,仙人貶謫下凡來。
——初一23班 許琬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