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經,蒹葭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 蒹葭-河北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 蒹葭-河北省優課
《蒹葭》 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通過朗讀和借助關鍵詞體味詩歌的美
3、通過朗讀品味,體會詩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體會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永不放棄的精神。 二、重點、難點
體會詩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體會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永不放棄的精神。 三、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
1、2010年2月21日在德國萊比錫“世界最美之書”的評選中,最后一舉奪魁的是中國古老的《詩經》,為什么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作品還受到如此推崇呢?課前老師讓大家搜集了《詩經》的相關資料,(展示截圖)大家完成的非常出色,接下來我要考考大家,看看大家記住沒有。我們搶答《詩經》相關的文學常識。今天我們要走進《詩經》中最美的篇章《蒹葭》,一起在我們的課堂上經歷一次尋美之旅。 2、出示學習目標
(二)聲情并茂讀《蒹葭》 1、展示課前朗讀
都說好詩是讀出來的,課前老師給大家發了音頻朗讀,也讓大家
在討論區參加了我是小小朗讀者活動,上傳了自己的朗讀,同學們也對自己和其他同學做了評價,我們一起來聽聽最獲贊最多,評價最好的同學的朗讀。
2、大家課前都帶著自己對這首詩的感受朗讀了這首詩,如果請你用一個字或一個詞概括你的感覺
(我聽到大家最多的談到了美,那么就讓我們進一步探尋這首詩的美吧)
3、請認真觀察這首詩從結構形式到用詞上有什么特點,小組合作交流后上傳到討論區
(這首詩不僅運用疊詞,讓詩情更加濃郁,還運用重章疊句的手法一意化為三章,一唱三嘆,回環往復,增添了整首詩的音樂美,唱歌有二重唱,我們來一個二重讀,感受音樂美) 4、男女生二重讀
(三)爭先恐后繪《蒹葭》
1、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請你用優美的文字描繪這首詩呈現的畫面吧!請上傳到討論區,寫完的同學對其他同學描繪的畫面做出評價
(有人說,如果把一首詩讀成一幅畫,那么你就讀懂了它。你們優美的文字讓我讓我們大家都體會到了那種意境之美) 2、請一位同學再來為我們帶來如此優美的《蒹葭》
(你讀的太美了,那個深秋的清晨,霧重霜濃,蒼蒼的蒹葭在茫茫的秋水上隨風飄搖,水的那一邊若隱若現有一位美麗的女子,這時候,
我們的主人公出現了) (四)各抒己見悟《蒹葭》
1、在你眼里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么?
(無數次地追尋,無數次的佇立遙望,等過了生命里無數的斑斕與斑駁,伊人宛在,但卻覓之無蹤。重要的是追求者追尋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執著無悔,這是一種精神美。)
2、追求者熾熱追尋的“伊人”僅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嗎,還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請把你的理解上傳到討論區,上傳完畢后按要求為其他同學進行點評
(“伊人”到底是誰,而一千個人心中就會有一千個伊人——是她?是他?是知音?是戀人?是賢者?是隱士?是理想、功業、前途等,不一而足。可見,《蒹葭》不僅是一首愛情戀曲,更是一闕追求者的頌歌。) (五)拓展延伸
1、(當年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詩人肯定沒有想到,他這一傾情之作給后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今天它不僅在課堂上被人們所吟誦,臺灣著名作家瓊瑤還取題于《蒹葭》,,寫下了小說《在水一方》,講述了凄美的愛情故事并拍成電視劇搬上了銀屏,其中有一首同名的主題曲《在水一方》,接下來我們聆聽歌曲,再次感受《蒹葭》余音繞梁之美。
2、對照學習目標,把本節課所學心得發布在心得區
結束語:同學們,我們心中的伊人,我們心中的理想,也處在在水一方。盡管路漫漫,我們仍要上下求索,盡管目標處在千里之外,我們仍需無聲黑白。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行走在求索的路上,去書寫我們無悔的青春。
百花中學學歷案
年級:八年級 學科:語文 課題:蒹葭 班級: 姓名: | |||
學習目標 |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通過朗讀和借助關鍵詞體味詩歌的美 3、通過朗讀品味,體會詩歌意境,感受人物情感,體會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永不放棄的精神。 |
||
學習經歷 | 學習評價 | ||
學習活動 自學資源與建議 完成 課前熱身 一 聲情并茂讀《蒹葭》 二 爭先恐后繪《蒹葭》 三 各抒己見悟《蒹葭》 四 展延伸 |
資源與建議 1、走進《詩經》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詩經》約成書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詩》,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稱,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因為后來傳世的版本中共記載有311首,為了敘述方便,就稱作“詩三百”。 2、詩經六義《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各諸侯國的樂調;“雅”是宗周地區的正樂;“頌”是宗廟祭祀之樂。至于“大雅”和“小雅”當從音樂分,“廣大而靜,疏達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詩經》的藝術技法被總結成“賦,比,興”,與“風,雅,頌”合稱“六義”。3、請你搜集自己最感興趣的《詩經》的資料上傳到活動區“我是小小搜集員”活動中,并注明信息來源和你篩選這些信息的角度 課前熱身(高效課堂從預習開始) 1. 認真聽示范朗讀,給下列生字注音 蒹( )葭( )溯( )洄( )晞( )湄( )躋( )坻( )涘( )沚( ) 2. 請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并把錄音上傳到討論區“我是小小朗讀者”活動中,然后根據評價標準進行自評和他評 3. 請搜集你認為朗讀蒹葭時最適合的背景音樂上傳,并說明理由 4. 請結合課下注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這首詩的內容。 5、我的疑問: 課上學案 1、我是朗讀小能手課上反饋 反饋課前發布的在討論區的朗讀活動,請得分最高者展示并評價 2、全班齊讀 3、“微課”學習,并結合微課知識,分析這首詩從結構形式到用詞上有什么特點,準備搶答 4、男女生二重讀 俗話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是一首詩,也是一幅畫。小組合作完成爭先恐后繪《蒹葭》活動。 要求:組長分配任務,全組合作完成,時間5分鐘 1、請利用網絡學習手段搜索你認為最符合《蒹葭》這首詩內容、意境的圖片,截屏上傳 2、用優美的文字描繪《蒹葭》這首詩呈現的畫面上傳 3、選派代表展示朗讀 1、在你眼里主人公是個怎樣的人?你的依據是什么? 2、追求者熾熱追尋的“伊人”僅僅是一位美麗的女子嗎,還能不能有其他的理解呢? 1、當年寫下這首詩的時候,詩人肯定沒有想到,他這一傾情之作給后世帶來了深遠的影響,2500多年來《蒹葭》依然充滿著蓬勃的生命力今天它不僅在課堂上被人們所吟誦,臺灣著名作家瓊瑤還取題于《蒹葭》,,寫下了小說《在水一方》,講述了凄美的愛情故事并拍成電視劇搬上了銀屏,其中有一首同名的主題曲《在水一方》,接下來我們聆聽歌曲,再次感受《蒹葭》余音繞梁之美。 2、心得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通過誦讀、音樂、圖片、文字深入同學們可以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段話表達蒹葭帶給你的感觸 3、布置作業: ①大家可以把自己心中的《蒹葭》讀出來,唱出來,拍成視頻,上傳到討論區與大家分享 ②搜集積累《詩經》中你喜歡的篇章上傳、并說明理由 |
自評: 能認真學習資源與建議的資料的+1分, 學習并記住的+2分 認真完成課前熱身+1分;完成準確并識記+2分 評價標準: 讀音準確+1;節奏明晰+1;聲音洪亮有感情+1 能發現詩歌結構、用詞上的特點+2 畫面符合整首詩的意境+1,語言生動流暢+1,朗讀準確,感情充沛+1 獨立完成+1見解獨到+2 |
|
學后反思 |
請對照學習目標進行自我反思 我學會了: |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