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經二首,蒹葭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蒹葭-海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蒹葭-海南
《蒹葭》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初步了解吟誦的基本形式和要求。 2. 在吟誦中感知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3. 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
在吟誦中感知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 一、導入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匯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詩歌305篇,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蒹葭》選自《詩經 秦風》,秦國是一個好戰樂斗的地方,而一首《蒹葭》卻有與崇尚武斗的民風截然不同的,另一種獨特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蒹葭》,感受它獨特的魅力。 二、初讀解譯
過渡:首先,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請大家來朗誦這首詩,朗誦的過程中注意字音。 1. 檢查預習
(1)全班齊讀,注意字音
(2)教師點撥:需掌握的字音、字形 蒹(jiān)葭(jiā) 溯 (sù) 洄(huí) 晞(xī) 湄(méi)
躋(jī) 坻(chí) 涘(sì) 沚(zhǐ)
過渡:除了會讀還要會寫,這些字詞同時也是書寫過程中容易出錯的,請大家拿出本子,寫寫這些字。 (3)聽寫檢查
過渡:讀和寫是基礎,理解是關鍵,請大家默讀課文,結合注釋,理解大意。(這個過程中,請拿出你們手中的筆,圈點勾畫) 2.結合注釋,了解詩意 3.全班齊讀,讀出情感。
過渡:今天老師要帶大家用一種新的方式——吟誦,來學習這首詩。首先老師為大家做吟誦示范。 4. 教師示范吟唱,學生暢談感受 三、指導吟誦 (一)出示吟誦要求 (二)教師教吟,學生跟吟 (三)全班齊吟
(四)個人吟誦,互相點評,語言品析 1.探究第一章節
(1)指名吟誦第一章節,學生點評:
示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點明了時間和環境:朦朧、夢幻
的意境;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交代了所思慕的對象和她所在的
地點,表現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愉悅又堅定。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可望不
可即,惆悵,但仍執著的追尋。 (2) 齊誦第一章節 2.探究第二、三章節 (1)全班吟誦二、三章節
過渡:老師發現你們吟誦的更加得心應手了,因為內容格式上都和第一節相似,但相似中又有所變換,哪些詞發生了變化?
——“蒼蒼、萋萋、采采”:疊詞的作用,是使情感更加復雜強烈。三個疊詞的變化寫出蘆葦顏色由蒼青到泛白,把深秋的凄涼氣氛渲染的越來越濃。
——“為霜、未晞、未已”:朝露成霜又融為秋水的漸變過程,說明時間的變化,從天剛亮到太陽東升。
——“方、湄、涘、長、躋、右”:位置不斷的變換,道路愈發的艱難。
(2)再次吟誦二、三章節
過渡:伊人宛在,卻覓之無蹤,但這些都不能阻擋我執著追尋的腳步!一首蒹葭,將整個追尋的過程刻畫的淋漓盡致,感人肺腑。由于每個人的情感體驗不同,我們對這首詩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接下來我們近一步用吟誦的方式,再次深入理解這首詩。 3.吟誦全詩
過渡: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思慕的人,可能是父母兄弟,也可能是愛慕
的人,這節課,我們通過吟誦的方式,品析了詩歌語言,理解了詩歌情感,吟誦還可以幫助我們加快對詩歌的背誦。 4.背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愛上詩經,愛上璀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