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詩經二首,關雎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關雎》湖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12詩經二首《關雎》湖南省 - 湘潭
《關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誦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2. 賞析,從“重章疊句”的手法中品析君子“以禮節情”和淑女“文靜美好”的形象。 3. 探索詩歌“修身”“齊家”之教化意義。 【教學重難點】:
1. 品析君子和淑女的形象。 2. 探索詩歌的教化意義。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2018年,在央視大型詩詞文化類節目《經典詠流傳》中有一首歌曾連續兩期被傳唱,深受觀眾喜愛,你知道是哪一首嗎?下面我們一起用聆聽的方式再來溫故其中一個美好的片段。(播放音頻)在這一段歡快的樂曲中,上至老者下至稚子,從華夏大地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滿懷喜悅在吟唱,老師誦讀幾遍后也能快速成誦。你也來大聲的誦讀這首詩,說說你的初讀感受。
預設:朗朗上口、有重復句、有故事、有畫面……
(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引出“重章疊句”并板書。)
二、淺吟低唱 品詩韻
1. 自由誦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 明確:各節句數相等,而且有些句子大致一樣,只是變動了幾個字,這叫重章疊句。《詩經》305篇,其中采用重章疊句章法的有177篇,占總篇幅的58%,可以說重章疊句是《詩經》的主體。像歌曲中循環出現的句子,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回環往復的美。
2. 分角色朗讀,感受重章疊句的回環往復美。
(師讀黑色字,女生讀藍色字,男生讀紅色字。最后一章全班合誦一遍。)
三、精敘暢讀 知情意
1. 關注藍色字體和紅色字體的重章疊句部分,提問:反復吟誦的部分在內容上是不是簡單的重復呢?
預設:有清晰的層次,有曲折的情感……
2.這清晰完整而波折迭起的重章疊句部分是在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一個同學用一句話概括詩歌的內容。
參考:君子追求淑女,求之不得時內心焦慮,求而得之時,高興歡愉。 3.你能從詩歌的三章中找出表現君子追求淑女的過程的幾個動詞嗎? 參考:求——思——友——樂
4.動作是心情的外化,這些動作反映出君子在追求淑女的過程中有怎樣的情感變化?
師范讀,生感受。
君子愛慕淑女:在冰雪未消春水先動的春天,在人群中一眼就瞥見了那個尋覓多年的佳人,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可謂寧靜美好,用平靜舒緩的語氣讀。
求而不得時內心焦灼:日思夜想,思緒萬千,輾轉難眠,內心焦灼無比。語速慢,語調低沉。悠哉要延長讀,輾轉反側一字一頓,每一個動作都代表一種深沉的思念。
幻想求而得之愉悅歡欣:語調高昂、語速稍快。友、樂重讀。
參考:寧靜美好——焦灼——愉悅
5.請三個同學分別讀詩歌的三章,體會君子的搖搖心旌。 指導:注意語調的平——抑——揚。
6.師提問:既然是寫君子追求淑女,為何以雎鳩鳥開頭呢?
明確:成雙成對的雎鳩鳥就像君子求得淑女,形象地傳達了君子對淑女的愛慕之情。原來先有美好的詩境,心生感動,才有了美好的詩情。這種“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詩經》中叫作“興”。兩物之間又有相似性,叫作“比”。““比”“興”手法給后世的創作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小結:重章疊句不是簡單的重復,它反復訴說的有美好的意境、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故事。
四、細品慢酌 賞形象
美好的愛情固然讓人心馳神往。但也只有確認對的人,這份美好才能溫暖一生。在座的同學們,假如你們就是詩中的君子或淑女的親友團,結合有關寫淑女或君子的重章疊句部分作判斷,替君子或淑女做一下參考,這女孩子是不是好配偶,這男孩子值不值得終身托付? (一)賞淑女形象
窈窕——文靜美好,風姿綽約
1. “窕”在古文中為“綽約”之意,是形容人的體態的。一個風姿綽約的女子背后肯定有優良的家教和修養。古人建回廊,當衣袂飄飄、風姿綽約的女子從畫有山水樹花鳥的廊前經過,本身就是一首詩了。如此文靜美好的女子怎會不讓君子心動呢?
2. 淑女——柔和包容 “淑”為賢良之意。《易經》中有“天地乾坤”之說,女子為“陰”為“地”為“坤”,給大地一顆種子,她像母親般助萬物滋長,給大地一堆垃圾,她能化腐朽為神奇。大地之德是能容納一切。心靈美的核心就是要有坤德,即要柔和包容。
提問:“窈窕”和“淑女”都為“美好”之意,這兩種美好是否一樣呢? “淑”是賢淑、賢良之意,是一種內在美。“窈窕”是外在美,是內在的修養外化為綽約的風姿。
窈窕淑女,詩中反復吟詠其形象,足見其秀外慧中、內外兼修。 3. 流、采、芼——勤勞能干、理智謹慎
流、采、芼為淑女勞作的過程,可見其勤勞能干。
“芼”為“熟而薦之”之意,女子勞作的過程是先撈取,再采摘,再挑選,可見其做事理智謹慎。文中還有一件事能體現淑女的理智——擇偶。遇見追求并不輕易答應,矜持而理性。
小結:原來詩中的淑女是一位體態美、性情美、心靈美的秀外慧中、內外兼修的女子啊。難怪如此惹人憐愛。親愛的女孩,文中的淑女正為我們詮釋了什么是“你若芬芳,蝴蝶自來”。
作為女孩,修煉自己的性情是如此之重要。 (二)賞君子形象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體現其執著專一。以結婚為目的,并想與淑女形影不離。想把內心的愛意化成一種具有社會意義,具有道德意義的穩定關系。
2. 寤寐求之。體現執著專一。認定的對象便念念不忘。求之不得時,不強求他人,只是止于思念,沒有過分的舉動,“發乎情,止乎禮”。可見其對淑女的尊重。
3.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體現其志趣高雅、尊重彼此、執著專一。
“友”為兩只手,手拉手表示親近的意思。沒有追求到,就努力改變自己,學會彈琴鼓瑟,學會敲鐘擊鼓,用高雅的志趣去親近心上人。
鐘鼓樓一般是左鐘右鼓。左為生發,用鼓,屬于木聲;右為收斂,用鐘,屬于金聲。一生發一收斂,其實代表著有始有終。這也能看出其“執著專一”。
小結:君子最可貴之處便是能用深厚的涵養恰當地表達情感,不強求,不冒犯,懂得以禮節情。君子因發現了心上人而快樂,沒有追求成功也會內心焦灼,但他懂得“發乎情,止乎禮”,不過分強求,懂得適可而止。“人不知而不慍”,化焦灼希冀為力量,轉身一變,變成一個志趣高雅的自己。即便求而得之,也不忘初心,懂得尊重,懂得始終如一。因此孔子給予了這段純情以至高的評價“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五、含英咀華 思教化
過渡:據說當時采上來的詩有3000多首,孔子在將符合“禮”“義”標準的詩留下305首,編成《詩》。用以教化天下。
1. 孔子將于重章疊句間反反復復刻畫淑女和君子形象的《關雎》置于《詩經》的首篇,你學習之后受到了怎樣的教化?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呢?任找一個方面談談。
(1)修身——做君子和淑女。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孔子眼中,一個理想的社會是由正直、率性、充滿健康美的“君子”和“淑女”組成。
(2)齊家——風天下 “家是最小國”,君子只有得到一位賢德的好女子做伴侶,夫妻和睦,社會的風氣才良好。
2. 經典的魅力就在于常讀常新,歷久彌新。我們從《關雎》中讀出了“修身”“齊家”的境界,那么歷代名人對《關雎》又會有怎樣的高見呢?
孔子:《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 “《關雎》,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毛詩序》)
孔穎達:此詩之作,主美后妃進賢。思賢才,謂思賢才之善女。(《毛詩正義》) 名人的解讀又可以引發我們哪些深邃的思考呢?請大家課后再做深層解讀。隨著我們的研讀和傳承,古人的智慧便融入我們的血液里,凝成中華魂!讓我們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親近之心,配樂深情誦讀《關雎》。
結語:《詩經》是詩歌的源頭,更是我們精神的源泉。希望大家多閱讀經典,用這些源于生活的傳統文化,用詩意的眼和詩意的心,升華生活、凈化靈魂。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