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巴西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商務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八章第六節巴西-山東省 - 青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四節 巴西 教學設計
一、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指出某國家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概括某國家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
3.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聯系某國家自然條件特點,簡要分析該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
4.舉例說出某國家在自然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經驗、教訓。
5.根據地圖和其他資料說出某國家的種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語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點。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星球版版七年級下冊第八章不同類型的國家的第五節,巴西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人文氛圍都是極具特色,同時也是如何協調人地關系的一個范例。從教材的內容來看,由“亞馬孫平原與亞馬孫河”、“發展迅速的經濟”、“人口與城市”三部分組成,巴西的地理特征隱含其中,人與環境的關系貫穿始終,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能力創造條件。對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形成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等可持續發展觀點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認識國家的第六個,學生已經具備學習國家地理的基礎和經驗,對于簡單的國家位置、首都、主要城市等通過自主學習可以掌握。湘教版教材中對于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表述較少,本節課關于亞馬孫雨林的開發則是一個很好的教學素材,學生掌握起來難度較大。 四、教學目標
區域認知:通過讀圖、指圖、繪圖、填圖、析圖等過程,分析、歸納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積、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和巴西人口分布特點。
綜合思維:結合地形圖、氣候圖、礦產圖等資源,綜合分析巴西農業、工業發展的條件,進一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人地協調觀:知道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及雨林被破壞后產生的環境問題。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發展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逐步養成關心和愛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地理實踐力:通過探究、合作能夠說出巴西解決能源短缺的一些措施,能夠根據已知條件分析能源解決方式的可行性;通過辨析、討論,能夠說出保護熱帶雨林的一些合理做法。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運用地圖和資料,聯系巴西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分析巴西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過程、特點。
教學難點:結合巴西熱帶雨林開發與保護的現狀,分析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的關系,樹立熱愛自然、保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觀念。 七、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核心素養體現 【構建學習動場】 導入語:2013年央視一部關于中國美食的紀錄片火了,她就是舌尖上的中國。隨后世界各
地的吃貨們紛紛上線了當地的美食,舌尖上的世界誕生了。 2014年5月15日,習近平主席參加在巴西舉行的“金磚五國”
聯系生活實際經驗,作出猜測。 國家領導人吃什么?相信所有人都很好奇,這樣的創設情境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也能增
從學生的
生活實際出發,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讓學生尋找生活中關于巴西的特色飲食,
2
會議。在中巴會議上,雙方就農業、能源建設達成雙貿協議。習主席應巴西總統羅塞夫邀請去觀看7月13日在巴西舉行的第20屆足球世界杯決賽,行程結束后巴西還準備了豐盛的“巴西國宴”。同學們猜一猜,巴西國宴的第一大菜可能是什么?
加探究的欲望,也為第一個教學模塊-食在巴西-作出鋪墊。第二則通過金磚國家會議引入農業、能源建設的合作,為后面的農業、經濟發展,短缺的能源狀況作出鋪墊,同時也為巴西享譽世界的足球文化做好了渲染。
學習生活化的地理知識,培養學生地理實踐力。
【新課學習】 本節課由吃喝玩樂游巴西、發展中的巴西、熱帶雨林探秘三個大的模塊組成。 模塊一:吃喝玩樂游巴西 環節一: 食在巴西——發達的畜牧業(自主學習)
承接語:中巴貿易中,中巴簽署了一份協議,中國大量從巴西進口肉制品。這是為什么呢?
出示巴西地形圖,巴西氣候類型分布圖,引導學生自主完成(學案自主學習一),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1、完成關于巴西地形特點、氣候分布的基礎知識學習。
2、結合歐洲西部畜牧業發達的原因,學生從氣候、地形角度思考:巴西畜牧業發達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學生通過讀圖,完成關于巴西地形、氣候的基礎知識學習。
通過地形、氣候的總結,歸納出巴西畜牧業發達的自然原因。
區域對比是學習世界區域的重要方法,也是學生學習的方法應用。學生已有的歐洲西部的畜牧業發達的原因這一認知成為學習巴西畜牧業發達的參考,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通過了解巴西的基礎自然環境特點以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
通過地形、氣候的分析,綜合歸納出巴西畜牧業發達的自然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小結:
學生展示完成果后,出示答案,學生自主更改,鞏固,達到落實的目
學生自主訂正錯誤。
環節二: 飲在巴西—咖啡王國(小組合作探究)
承接語:巴西的農業不僅僅是畜牧業發達,其他的農業部門也比較發達。呈現巴西農業相關的圖文材料。
材料一:巴西農業分布圖 材料二:巴西地形圖 材料三:巴西氣候圖 材料四:巴西主要氣候的氣溫降水圖
材料五:咖啡是熱帶經濟作物,喜濕喜熱?Х茸罾硐氲姆N植條
結合圖文
材料,小組合作探究,經過討論得出結論,并總結巴西適宜種植咖啡的自然條件。
本活動仍然采用區域對比學習的方式,通過前面學過的東南亞種水稻、法國種植葡萄等案例中分析農作物分布的條件入手,根據氣候、地形等
合作探究,
歸納總結巴西咖啡種植的自然條件,培養學生讀圖分析,歸納總結和區域認知能力。
3
件是適宜年降雨量1500-2000毫米,且降雨時間能配合咖啡樹的開花周期;理想的海拔高度為500米-2000米
讀圖和材料,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以下幾個問題:
1、巴西主要有哪些農產品?其主要種植在哪個地形區、氣候區?
2、巴西適宜種植咖啡的自然條件是什么?(地形、氣候)
分布和特點,歸納分析得到巴西種植咖啡的自然條件。
小結
出示巴西農業發展歷程材料,教師講解:巴西依托當地濕熱的氣候,結合世界市場的需求,先后發展起甘蔗、咖啡、可可、橡膠的種植,飲在巴西名不虛傳。巴西成為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的生產基地,這是巴西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重要體現。繼續依托優勢條件發展農業。用賺的錢大力發展工業。
學生理解和體會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的內涵,同時也對飲在巴西有了直觀的認識。
環節三: 玩在巴西—足球王國 出示巴西足球文化的視頻(視頻自剪輯,內容包含:巴西足球的榮譽、巴西足球文化、巴西足球發達的原因介紹)。
出示中國足球隊和巴西足球隊的全家福照片,學生對比觀察,尋找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學生欣賞巴西足球的優美和文化的厚重,了解巴西足球發達的原因。
尋找兩只球隊不一樣的地方——人種的差異,學生完成人種的融合知識點。 學生通過欣賞巴西足球的視頻,了解到自然環境對巴西足球文化的影響,并通過足球隊員的差異深思背后的地理原理,符合學習生活化地理知識的教學理念。
自然環境影響著人文環境。巴西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巴西足球文化發達,利于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
環節四:樂在巴西—多元的文化
提出問題:中國歷史上大的民族融合有兩次:一次是文成公主入吐蕃,一次是元朝民族大融合,結合歷史課所學,思考下巴西民族的融合為巴西的文化帶來什么樣的積極影響?
出示巴西的狂歡節圖文資料,提出問題:說說巴西狂歡節的相關知識
學生熱情高漲,歷史課代表主動回答。學生理解民族的融合帶來的文化融合這一難點。
學生通過讀圖文,說出人種融合對巴
地理與歷史的學科融合,利于開發學生的綜合思維。 學生也通過現象(對于組成膚色差異較大)尋找原
因(人種的融合),并且在歷史和地理學科的融合中鍛煉了綜合思維能力。
4
西狂歡節的影響。
小結:
巴西足球、巴西的多元文化相互影響,是巴西人文特點之一。
巴西的足球和多元文化教材涉及內容并不是很多,所以在處理上比較簡單,以欣賞、觀看、了解為主。
模塊二:
雙貿協定促經濟——發展中的經濟
作為金磚國家,巴西經濟發展非常迅速。出示巴西礦產和工業分布圖,讀圖結合課本100頁思考:
1.巴西的主要礦產資源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2.巴西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那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3.巴西工業分布與資源分布有何關系?
4.巴西能源礦產是否豐富?
2016年第六次中巴雙貿協議中,簽署了關于中巴共同發展能源的協議,共同緩解巴西能源短缺的問題。
根據巴西自然條件,判斷下列做法是否正確(導學案),為什么?
出示伊泰普水電站的資料,學生嘗試歸納修建水電站的條件。 通過讀圖和課本材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對巴西資源、工業有了初步的了解,通過合作探究學生歸納總結出巴西資源分布和工業的關系,加深了對工業布局條件的理解。
通過判斷的方式,結合巴西基礎的自然環境特點,對于巴西能源短缺的問題做出判斷。
學生閱讀材料,歸納伊泰普水電站的修建的有利條件。
區域對比學習既能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更能用所學的知識、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資源分布與工業布局的關系,在印度、俄羅斯等國家已經學過,所以學生通過探究可以輕松的歸納總結出巴西資源分布和工業的關系,加深了對工業布局條件的理解。
對于巴西能源短缺的問題,不是讓學生思考怎么辦,而是通過判斷的方式,結合巴西基礎的自然環境特點,通過所學知識做出判斷,極大的降低了學習難度。 結合工業分布與礦產分布圖,綜合分析工業發展的條件、工業分布與資源的關系,建立綜合分析地理要素內在聯系的綜合思維。
模塊三: 探索神秘的亞馬孫雨林 承接語:巴西的工農業、經濟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對于北部我們所知甚少,這里生長著茂密的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熱帶
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我們
自然環境對人文環境的影響是初中地理教學的核心知識,但是一個
學習亞馬孫雨林的開發和保護,通過角色扮演、討論等,了解雨
5
一起探索神秘的亞馬孫。
出示巴西地形圖、氣候圖、人口分布圖、農業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
1、完成活動提綱:
2、出示熱帶雨林的特點,說說屬于哪方面的作用?
3、出示熱帶雨林的破壞現狀材料,思考熱帶雨林的破壞原因有哪些?雨林的破壞帶來哪些危害?面對日益嚴重的破壞危機,討論如何開發和保護?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完成提綱填寫。
根據箭頭所示,學生歸納總結亞馬孫熱帶雨林河流水量巨大的原因,梳理雨林地區人口稀少、農業不發達等知識點。
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角色代入扮演等方式完成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探究任務。 地區的自然環境對人文的多個方面都有影響,如果分開來講,則割裂了課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如果綜合來講,則知識點千頭萬緒學生跳不出來。所以關于抓住了亞馬孫雨林的核心詞語:濕熱。因為濕熱,所以河流水量大;所以人口稀少;所以農業不發達;所以成為了開發的重心。這樣處理知識更加條理化,體系化,簡單化。 林對全球的環境作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雨林的開發過程中對雨林的生態破壞和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人地協調觀;樹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保意識。
模塊七:難題破解話遷都。 閱讀課本及屏幕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1、巴西的首都 2、巴西人口城市分布特點?
3、巴西遷都的原因? 學生閱讀課本、屏幕材料,自主完成問題。
學生通過材料了解巴西首都的規劃設計,圖片照應課件首頁的背景圖,解釋學生最早的疑問:為什么巴西的代表背景圖是一個“H”和一個碗,從而理解巴西利亞城市建設的寓意、特點。 培養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體現了地理核心素養下對學生
課堂練習
關于巴西人口、城市、首都等知識點。 學生完成,上臺展示,核對答案。 對本節課教學環節之外的零散知識點做出補充。
課堂總結:
快板配樂,學生齊誦巴西知識順口溜,結束本課。
學生興高采烈模仿快板方式誦讀巴西知識點順口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