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晉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級下冊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山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郝莊中學學教設計
年級 八 學科 地理
課題 6.2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總課時數 8 課型
新課
授課時間
3.18
教 材 分 析
內容 地位 作用 本節教材主要有四個內容,一是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二是嚴重的水土流失;三是脆弱的生態環境;四是生態建設。
通過教材中安排的活動與探究,學生盡可能地聯系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來認識和評價我國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態環境和未來的發展方向,構建知識與社生活的聯系,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重點 難點 1、運用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
2、讀圖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并討論由此導致的嚴重后果,認識到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 知識結構圖
一、黃土鋪就的高原 1、位置和范圍 6.2 2、黃土的來源 黃 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土 1、水土流失的概念 高 三、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2、原因
原 3、水土流失的危害 四、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 1、思路
2、措施
學 情 分 析 學習起點預測 八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中國的自然環境,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和基礎知識,且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黃土高原,有許多真實的生活體驗,為學習本課內容做鋪墊。
學習困難預測
黃土高原的形成、水土流失的原因和今后的綜合治理,學生對于這些理性的知識很難理解,分析思考時沒有頭緒,學習起來困難重重。
教 學 資 源 多媒體課件、課本、圖冊、學案
板 書 設 計
郝莊中學學教設計
學 習 目 標
①通過閱讀地圖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范圍;
②通過視頻與文字資料,了解黃土高原的形成原因,熟悉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形特征;
③通過讀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及后果,進而認識自然環境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的關系,樹立正確的人地觀和可持續發展觀。
學案設計
實施策略
§6.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 【自學導航】 一、位置和范圍 (P22-23圖文和“信息傳遞”) 1.位置
緯度位置:大致位于_____°N~_____°N之間,地處我國溫度帶中的______帶。 海陸位置:位于__________地區
相對位置:北邊以_______為界與________高原相鄰;南到_______;東邊以_________為界與_______平原相鄰;西抵___________。位于我國地勢的第____級階梯。
2.范圍:黃土高原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大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區的一部分。
3.世界之最:是世界黃土分布最_____、最
_____、黃土地形類型最_____、規模最______的地區。
4.黃土高原的成因:(P23“信息傳遞”)科
【導入】播放微視頻《黃土高坡》,這里是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這里是炎黃子孫的故鄉,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黃天厚土”之美,走進黃土高原。
一、黃土鋪就的高原
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和讀圖6.12《黃土高原在全國的位置》、圖6.13《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并獨立完成學案內容。
1、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課堂活動,讀圖6.13,說出黃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圍。
學生A:黃土高原北以長城為界與內蒙古高原相鄰,南到秦嶺山脈,東邊隔太行山脈與華北平原相鄰,西抵烏鞘嶺,位于祖國地勢的第二階梯。
學生B:黃土高原包括山西和陜西的大部分,寧夏、青海、甘肅等省區的一部分。【承轉】黃土層的厚度大多在50~80米之間,其中陜北和隴東的局部地區厚度可達150米。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最厚、黃土地類型最多、規模最宏大的地區。
2、黃土高原這么多的黃土你知道是從哪里來的?
【講解】教師指導學生觀看微視頻《黃土的形成》并回答問題:
①我國黃土物質的源地?
科學家所提出來的“風成說”得到廣泛的支持:黃土高原的黃土物質是從中亞、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學家所提出來的“___________說”得到廣泛的支持,黃土物質是從______地區吹過來,到了這里堆積下來的。
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P23圖文) 1.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態是:
①___________:高原面保存比較完好的部分,地表平坦,周邊有溝谷蠶食。如甘肅的__________、陜西的_____________等,表面適于發展種植業。
②___________:呈長條狀高地,被平行溝谷分割,可延綿幾千米,寬約幾百米。梁邊常發生______、__________等地質災害。 ③___________:被溝谷分割成穹狀或饅頭狀的孤立黃土丘,頂部渾圓,斜坡處較陡。 2.黃土梁和黃土峁等組成了黃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區。
3. 形成原因:____________就象一把刀不斷地切割、侵蝕著黃土高原,將高原雕刻成連綿起伏、溝谷密布的地表形態。
②黃土高原形成的過程。
順著風向,戈壁、沙漠、黃土依順序排列。這種分布規律,正說明了黃土是由風從中亞和我國西北地區的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吹來的。說明黃土是由風力大、范圍廣的大風吹來的。距源地越遠,風力就越小。顆粒較大較重的塵土先降落,顆粒較小較輕的顆粒后降落,故此。說明黃土的源地在中亞和蒙古一帶。
【延伸閱讀】中國精神代表人物:黃土之父——劉東生
【承轉】黃土高原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今天它千瘡百孔的出現在我們面前,下面我們一起通過觀看微視頻了解黃土高原特有的地表形態。
二、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講解】觀看視頻后,進行小游戲“慧眼識地形”,識別黃土塬、黃土梁、黃土峁。
圖6.14黃土塬地表平坦,塬面周邊有溝谷蠶食,被流水強烈侵蝕后成為平梁。
圖6.15黃土梁呈長條狀高地,被平行溝谷分割,可延綿幾千米,寬約幾百米。梁邊常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
圖6.16黃土峁是被溝谷分割成穹狀或饅頭狀的孤立黃土丘,頂部渾圓,斜坡處較陡。
高原面保存比較完好的部分稱為塬,如甘肅的董志塬、陜西的洛川塬等。
黃土梁和黃土峁等組成了黃土丘陵,晉西、陜北、隴東都是典型的黃土丘陵區。 【承轉】是什么可怕的力量塑造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
學生經過思考分析得出水土流失就象一把刀不斷地切割、侵蝕著黃土高原,將高原雕
【合作探究】
三、黃土高原最嚴重的生態問題——水土流失(P24-25圖文) 1.簡要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①地形:_________,地表起伏較________。 ②土壤:________土質結構________,透水性較_____,極易受到流水作用和侵蝕。 ③氣候:降水集中__________季。 ④地表植被_________。
所以,黃土高原一遇暴雨,大量表土被水沖走,會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⑵人為原因
①由于人口增長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不足,人們到處_____________; ②人類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動。
所以,使黃土高原土質更為________,加劇了水土流失。
刻成連綿起伏、溝谷密布的地表形態。
三、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圖6.17《暴雨徑流沖刷坡面》說出
1、“水土流失”的概念
水土流失是指缺乏植被保護的土地表層,因受流水沖刷而造成的水分和土壤的流失。
2、教師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實驗探究,全班分自然和人文考察兩大組,自然組又分地形、河流、氣候和植被四小組。誠邀各路專家齊聚并州,會商黃土高原生態問題找出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一組實驗:探究不同坡度時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
實驗要點:兩瓶土擺放坡度不同,以相同速度倒入等量的水,觀察水土流失速度。
第二組實驗:探究黃土土壤特點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實驗要點:先觀察瓶中黃土的特點,然后倒入少量水觀察黃土透水性。
第三組實驗:探究不同降雨強度時水土流失的嚴重程度。
實驗要點:兩瓶土都平放,一瓶土用噴壺噴灑,另一瓶土將等量的水直接倒入,觀察水土流失的速度。
第四組實驗:探究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
實驗要點:以相同速度倒入兩花盆中等量的水,直至水從花盆底部流出即可,觀察底盤水中泥沙含量的不同。
自然組分四組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人文組結合生活實際分析水土流失的原因。
各組專家分別總結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2.嚴重程度: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_________的地區,有_______左右的土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以黃河_______游的________、_________最為突出。 3.危害:使黃土高原地區的土壤肥力______,河床_______,水庫和湖泊_______,______和______(災害)日益頻繁,生態環境_______,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里坡度較大,土質疏松,透水性較強,降水集中夏季,植被稀疏,一遇暴雨,大量表土被水沖走,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
人為原因:由于人口增長過快,糧食和燃料不夠,人們到處毀林開荒,以及人類進行過度放牧、開礦、修路等原因造成。
3、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在哪里?
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有3/4左右的土地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中以黃河中游的晉西、陜北最為突出。
播放微視頻黃土高原篇,感受我們生活的黃土高原所面臨的生態問題——水土流失。
【承轉】水土流失流走的是土地最具有生產力的表層土壤,使得土壤層變薄,肥力降低,生產力下降。
資料: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泥沙淤積下游河床,威脅黃河防洪安全 該區多年平均年輸入黃河的16億噸泥沙中,約有4億噸沉積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每年抬高8-10厘米。目前,黃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開封市黃河河床則高出市區13米,形成著名的“地上懸河”,直接威脅著下游兩岸人民生命安全。
——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 該區水資源相對匱乏,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8。年降雨量只有200-700毫米,而蒸發量則高達300--1800毫米。同時,為了減輕泥沙淤積造成的庫容損失,每年需200-300億立方米的水用于沖沙入海,降低河床,使有限的水資源更趨緊張。
四、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P25圖文)
1.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思路是:控制___________,保護___________,改善_________,是實現_________發展的戰略措施。
2.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是:以______保持為中心,以退耕_______、_____為重點,以________為單元的綜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措施。
①生物措施:______、________,建設_________________體系。退耕______、_______,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 ②工程措施:修建_________、________等水利工程。坡耕地修_________,溝壑區___________等。
③農業措施:改變牲畜_______方式,改放牧為_______。改變_______方式,做到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3. 黃土高原的人民走向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典型成功案例(閱讀課本P25“信息傳遞”)
——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 嚴重的水土流失,減少了耕地,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糧食產量低而不穩。為了生存人們不得不開荒種地,陷入“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水土流失破壞了原有植被,惡化了生態環境,加劇了土地和小氣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范圍的地表裸露,形成沙漠,一遇大風,沙塵四起,形成沙塵暴。歷史上,由于地表植被破壞,形成沙漠,造成陜西北部的榆林城三次被迫搬遷。
學生總結:嚴重的水土流失使黃土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惡化,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生產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承轉】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當前,水土流失仍然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據遙感最新普查結果,現黃土高原每年流失掉的土壤就相當36萬公頃土地的30厘米耕作層,伴隨失去的氮、磷、鉀養分4 200萬噸,相當于1989年我國化肥使用量的 177%。因此,水土流失治理迫在眉睫。
四、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圖6.18《溝坡披綠裝》、《坡地變梯田》、《放牧改圈養》并回答問題:
1、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思路是什么?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思路是:控制水土流失,保護水土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也是黃土高原地區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
【達標檢測】 一、單選題
1、黃土高原地區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 A.風沙危害 B.水土流失 C.植被破壞 D.土質疏松
2、流經黃土高原的主要河流是( ) A.長江 B.黃河 C.淮河 D.珠江 3、黃土高原的地形特征是( ) A.峰嶺眾多、地表崎嶇不平 B.石灰巖廣布,地表起伏不大 C.牧草覆蓋,地面坦蕩無垠 D.水土流失嚴重,地表溝壑縱橫
二、讀黃土高原輪廓圖,寫出圖中序號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1.黃土高原范圍:北至A________、東起B ________、南至C________ 、西至 D_
_______。
2.河流:L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
3.省級行政單位: b_________
c___________
4.聯系所學知識,請簡要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
2、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是什么?
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綜合治理措施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退耕還林、還草為重點,小流域治理為單元的綜合治理渤海水土流失和方法和措施。
生物措施:種草、種灌木、種樹,建設水保防護林體系。
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條件。
工程措施:修建水庫、灌渠等水利工程。 坡耕地修梯田,溝壑區打壩淤地等。 農業措施:改變牲畜放養方式。 改變耕作方式。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信息傳遞《皇姑梁小流域治理開發模式》
【結課】觀看微視頻《故土——黃土高原》,經過炎黃子孫的不懈努力,我們也可以生活在這樣如畫卷般的美景中,擁有美麗的家園。
【作業】改善家鄉環境從我做起,作為
中學生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為故鄉更美盡綿
薄之力,我為家鄉獻計策。 郝莊中學學教設計
課堂教學反思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