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巴西
所屬欄目:初中地理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巴西-天津市南開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九章第二節巴西-天津市南開中學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巴西的種族構成和人口分布特點;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及主要氣候類型;聯系巴西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說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實例;了解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及產生的環境問題。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查找資料、讀圖分析、討論探究、課堂講解等活動,使學生掌握巴西的自然環境及農業發展特點;分析案例,并運用已掌握的地理信息對事物進行對比、分析、總結,從而發現地理現象,理解產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通過組織討論,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求異思維,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同時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現在學習的是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
2學情分析
巴西是人教版教材中最后一個出現的國家,有前面幾個國家做基礎,學生對研究國家的一般方法應該已經掌握,所以教師應該將課堂還給學生,做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構建知識結構。授課班級學生水平不一,但思維活躍,知識面比較寬,對地理學科有著濃厚的興趣,但是對區域地理框架結構的理解存在應用問題。因此本設計采用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通過典型案例中相關情境的設計,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探究新知中訓練學生的學科能力。
3重點難點
【重點】
1.運用地形、氣候圖等資料,分析巴西農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感悟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意義。
2.以巴西對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為例,了解熱帶雨林的環境效益,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難點】
運用地形、氣候圖等資料,分析巴西農業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充分理解因地制宜的意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創設情景 導入本課
【教師活動】
1.歡迎大家走進我們豐富多彩的地理課堂,首先請大家觀看一段視頻,同時觀察你都看到了什么?來猜一猜我們今天將要走進哪一個國家呢?
2.從視頻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呢?我們今天要走進的國家就是——巴西。2016年,巴西也有一場世人矚目的盛會將要舉行,那是什么呢?
3.大家想不想到奧運會的舉辦地巴西去看一看呢?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譜一曲桑巴,與巴西共舞。
【學生活動】
1.觀看視頻,感受巴西之美,思考以及發表自己的想法。
2.巴西里約熱內盧成功獲得了2016年夏季奧運會的舉辦權,這也將是奧運會第一次在南美大陸舉行。
【教學效果】
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了學生的興趣。帶著問題看視頻,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
活動2【活動】識圖填圖 先學后教
【教師活動】
1.創設情境:有一位同學明明,他和大家一樣也對巴西非常感興趣,今年暑假,爸爸媽媽決定和他一起到巴西去感受奧運風采。于是明明利用課余時間在網上搜集有關巴西的資料,并且聯系到了當地的中學生盧拉。在盧拉的幫助下,明明開啟了他的巴西之旅。
2.打包行李:明明翻開自己的衣柜,不知選擇哪些合適?請同學們結合巴西在世界上的地理位置幫助明明選擇適合巴西氣候的衣服。(教學白板)
3.Google Earth找位置:自己動手使用Google Earth,引導學生總結巴西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4.初識盧拉一家:觀察盧拉一家的照片,你發現有什么特別之處呢?讀圖,說一說巴西人種構成的特點?
【學生活動】
1.進入情境。
2.結合巴西在世界上的位置,選擇適合巴西氣候的衣服,并在教學白板上將其拖拽到行李箱處。
3.總結巴西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
4.學生觀察巴西人種復雜的資料,結合已有認知進一步解釋巴西為什么會有大量的混血種人,并以小組為單位,交流大量的混血種人對巴西多元文化有哪些影響。
【學習效果】
融入地理教學內容,構建基于Google Earth 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形式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啟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式學習能力。
活動3【活動】案例探究 合作學習
【教師活動】
了解了盧拉一家之后,盧拉也用當地的特色飲品招待了明明,大家能猜一猜巴西的特色飲品是什么嗎?帶著好奇,明明決定去巴西的咖啡種植園一探究竟。
咖啡種植園觀光:來到咖啡種植園,明明首先找到咖啡小檔案,請大家結合咖啡小檔案,說一說你認為應該從哪幾個角度概括咖啡的生長條件呢?并結合巴西的地形圖以及氣溫曲線以及降水量柱狀圖來分析為什么咖啡在②處種植更加成功呢?
Google Earth識地形:學生自己使用Google Earth,觀察巴西的地形特點。
【學生活動】
1.通過小組間質詢及解答,實現更高層次的生生互動,形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能力。
2.學生動手操作Google Earth,了解巴西地形特點。
【教學效果】
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逐步養成分析資料、提取信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活動4【活動】案例探究 合作學習
【教師活動】
除了咖啡,巴西還有很多產量名列世界前茅的農產品,那么它們是如何分布的呢?
熱帶雨林探險:在巴西的北部,也孕育著世界上流量和流域都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這里也孕育著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亞馬孫熱帶雨林。明明決定跟隨盧拉一起去巴西的熱帶雨林探險,一起探索原始部落的奧秘。神秘的熱帶雨林中都有什么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下。
面對這亞馬孫雨林,既是財富也有責任,應該開發還是保護?大家的觀點呢?
【學生活動】
作為當地環保組織官員,認為現在應該停止一切開發熱帶雨林的活動……
作為開發商,認為目前對糧食和木材的需求很大,必須開發熱帶雨林,促進經濟發展……
作為政府官員,認為如果不開發熱帶雨林,必須開發巴西高原東北部的半干旱地區,需要巨大的投資,政府可能承受不了;然而熱帶雨林的面積已經比原來縮小了1/5,造成了那么多環境問題,因此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學習效果】
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為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能力創造條件,且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地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點。
活動5【練習】學習效果 反饋評價
【教師活動】
小小投資家:如果你有一筆資金將在巴西投資,你想建怎樣的公司,建在哪里呢?請結合巴西的礦產和工業分布圖,分析巴西工業分布的特點。
【學生活動】
陷入沉思,作為課后探究內容。
【教學效果】
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活動6【作業】小結本課 布置作業
【教師活動】
1.和學生共同回顧所學內容。
2.盧拉是當地環保組織的志愿者,你能幫助他為保護熱帶雨林做個宣傳海報嗎?
【學生活動】
1.通過我愛編歌詞的活動,完善本節所學內容。
2.以“智慧樹”形式將重、難點內容表示出來,鞏固本節知識。
3.分享初步構思的海報內容。
【教學效果】
學生深入的自主學習,培養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使學生逐漸從“學會”發展到“會學”,掌握學習方法,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發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