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下人家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重慶市 - 奉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下冊《21鄉下人家》重慶市 - 奉節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品位優美語言,帶領學生積累精彩句段。
2.走進鄉下人家,感受鄉村生活的美,激發學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3.感悟作者擬人的表達方法。
2教學重點
1.帶領學生品位優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2.了解課文內容,走進鄉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學生對鄉村生活的熱愛與向往。
3教學難點
理解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這句話的含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激趣談話 引入新課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你會聞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邊,你會聽到青蛙的歌唱;在遼闊的草地上,你會看到成群的牛羊。這節課,讓我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鄉下人家,走進這平凡的農家小院,去領略田園生活的美好吧!(師邊播放課件邊解說)
活動2【講授】觸摸文本 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書
請孩子們輕輕地翻開書100頁,快速瀏覽課文,看一看作者游覽后發出了怎樣的感嘆?
2.匯報交流
(1)誰敢第一個發言?說說鄉下人家給作者留下怎樣的印象?
(2)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真是會讀書的孩子把文章讀成了一句話。
(3)請同學們把這句話勾下來,像這樣總結全文的句子,我們叫它中心句。這句里有兩個中心詞,請你也把它圈出來,你是怎么理解這兩個詞的?(板書:獨特 迷人)
(4)獨特就是與眾不同的美,迷人就是美得讓人著迷。讓我們齊讀這句話,注意讀好這兩個詞。
師過渡:上節課我們從整體上了解了鄉下人家哪些獨特迷人的畫面?(大致有:房前搭瓜架 門前種鮮花 屋后冒春筍 院中雞覓食 河中鴨嬉戲 門前吃晚飯 屋前催眠曲)這節課就深入學習每一幅畫面,看看這些風景到底有什么獨特、迷人之處?
3.引出一、二自然段
師:請同學們找一找,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描寫與植物相關的畫面?(1~2自然段)
活動3【講授】研讀品味,感受鄉村生活的美
板塊一:瓜架、鮮花、竹筍
1.師出示學習方法(課件出示)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2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把你發現的獨特迷人的地方作上記號,還可以寫下簡單的批注。
師邊巡視邊滲透學習方法。(默讀有利于思考,我們可以邊讀邊想畫面,還可以邊讀邊勾畫,這都是學習語文的好方法。)
2、交流反饋。(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出示相關的畫面或文字,引導學生品詞析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
誰愿意把你喜歡的畫面和我們交流交流?
房前搭瓜架
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
(1)你從哪里體會到它的獨特、迷人?(裝飾很獨特)
(2)一般城市的門前用什么裝飾?(大旗桿石獅子的圖片)
(3)石獅子和旗桿給人怎樣的感覺,而瓜架呢?(瓜架圖片)
(4)作者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鄉下人家的裝飾很獨特,我們分男女同學讀一讀這句話。女同學讀出瓜架的有趣,男同學讀出瓜架的可愛。
(5)誰讀得好一些?為什么?女同學要讀得再慢一點,輕一點,讀出瓜架的別有風趣,再來一次。
(6)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像,此刻你也來到鄉下人家的瓜架下,抬頭一看,上面結滿了青、紅的瓜,有長的短的,直的彎的,顏色不同,形態各異,一陣微風吹來,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7)是啊,瓜藤滿架,生機勃勃,比呆板的石獅子和大旗桿可愛多了,令人深深的著迷。請把這種感受融進去再讀一讀。
(8)誰想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
(9)師評議。讀得真可愛。
(10)讓我們學著他這樣可愛的讀一讀,讀出瓜架的獨特,讀出瓜架的迷人。
過渡:你還體會到了哪些獨特迷人的畫面?
3門前種鮮花
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⑴ 請生讀。鄉下人家門前的花兒有什么獨特迷人之處?
(2)咱們一起來欣賞。你瞧它們不是什么名貴的花,也沒有種在精致的花盆里,但是一樣開得美麗! 既然這么美,那就請女孩子美美地讀一讀吧。
(3)句子中有一組反義詞,看誰的小眼睛最亮?(樸素——華麗)
(5)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作者這樣寫矛盾嗎?你是怎樣理解的?(樸素是指鮮花生長的環境普通,花的品種普通,價格便宜;華麗是指花的顏色很鮮艷。)
(4)你們真會讀書,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所以說這樣寫不矛盾,更能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
過渡:你還看到了哪幅獨特迷人的畫面?
4屋后冒春筍
出示: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⑴這里面哪個字用得最好?(探)
(2)想一想什么樣的長叫“探”呢?同學們認真地讀一讀這句話。同時請看圖片,它是怎樣的心情長出來的?(是迫不及待地長叫探,是爭先恐后地長叫探,是生機勃勃地長叫探。)
(3)春筍這么高興、這么急切地探出頭來想干什么?想說什么?請同學們把這種感受送進去再讀一讀這句。(這些春筍想早一點看到這美麗的世界,它們想喝一口春雨,它們想伸一伸懶腰、、、、、、)
(4)你們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恰當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文章寫得更加生動形象。讓我們讀出春筍探頭的活潑與俏皮。
(5)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欣賞到了鄉下人家的瓜架、鮮花、竹筍都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師板書:瓜 花 筍)
過渡:鄉下人家的溫馨與美麗令人深深地陶醉,但是最惹人喜愛的還要數這些小動物,哪些自然段又是寫鄉下人家的小動物呢?(3、4自然段)
板塊二:雞、鴨
1、你最喜歡哪種小動物?為什么?
2、選一兩處談談感受。
院中雞覓食
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會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課件出示
(1)(率領)雞媽媽帶著孩子,猶如一位將軍率領著自己的部下。
(2)(聳著、大踏步)雄雞如同一個盡職盡責的丈夫在保護著自己的家人。
(3)多么可愛的一家啊!仿佛在進行閱兵演練呢!我們在讀的時候注意把這些詞讀好。
河中鴨嬉戲
(1)不過,最膽大的要數水中的鴨子。你從哪里體會到的?
即使附近的石頭上有婦女在搗衣,它們也從不吃驚。
(2)把衣服放在石板上,用木棒敲打。敲打時會發出聲音,水中的鴨子也不會吃驚,因為它們早以司空見慣。知道這里的人們也不會傷害它,人與動物的關系是多么的和諧啊!這就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3.小結:難怪作者會說鄉下人家的雞鴨覓食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師板書:雞鴨)
過渡:鄉下人家有這么多獨特迷人的風景,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悠閑自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吃飯的畫面。
板塊三:吃飯、睡覺
門前吃晚飯
1、深刻體會“天高地闊”。
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都是他們的好友,它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
(1)生齊讀。這段話中有一個詞不好理解,(天高地闊)你是怎么理解的?我是聯系上下文來理解的。在這里吃飯,有天邊的(紅霞),向晚的(微風),頭上飛過的歸巢的(鳥兒),屋前爬上屋檐的(瓜架),場地上綻開的(鮮花),房前成群的(雞鴨),都是鄉下人家的朋友,陪他們共進晚餐,這就叫——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2)鄉下人家邊吃飯邊天南海北地聊天,這就叫——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3)也許是鄉下人家和城里人一樣,品嘗著各個地方的美味佳肴,這也叫——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4)你想一想,鄉下人家還會怎樣天高地闊的吃起來?
2、重點研讀:
(1)你能通過朗讀把天高地闊表現出來嗎?自由讀。
(2)抽生讀。點評師范讀。(天高地闊讀慢一點,邊讀邊回味。)
(3)再讀。看到你的進步,老師真為你感到高興。
(4)好一個天高地闊,好一幅自然、和諧的田園風景畫!請大家讀出那份悠閑,讀出那份自在。(齊讀)
(5)在這樣的院中吃晚餐,是何等的愜意啊,背他們把桌椅飯菜搬到門前,天高地闊地吃起來。( ),( ), ( )都是他們的好友,他們和鄉下人家一起,繪成了一幅( )。
內容理解了,讀的遍數多了,自然就能背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讀成誦,也是我們貫用的背誦方法。
屋前催眠曲
過渡:人與自然的和諧,還在月明人靜的畫面里,紡織娘為勤勞的人們唱起了歌:“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
3、引讀第6自然段紡織娘的鳴叫。
(1)請生讀。當人們甜甜地進入夢鄉時,紡織娘也來到我們的教室,就在那個角落唱起了歌。
(2)再請生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這里也有一只紡織娘在低聲吟唱。
(3) 全班讀。歌聲此起彼伏,到處都是紡織娘美妙的歌聲。
(4)大家猜一猜,紡織娘可能在歌唱什么,歌唱誰?(贊美勤勞的人們、鄉下美麗的風景。)
(5) 小結:真是知音難覓啊!紡織娘可能在說鄉下人家的甜蜜生活是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師板書:甜蜜生活)
活動4【活動】小結
1、道不完的鄉村美景,贊不完的田園風光,但作者只用了一句話道盡了鄉村風光,誰再來讀讀這句話?此時此刻,你一定會有別樣的感覺。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2、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除了作者筆下的風景,還有很多很多,咱們一起來欣賞。(老師播放一組優美的圖片配樂)
3、一幅幅自然淳樸的農家畫面,尤如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詩,讓我們再次回味富有詩意的田園生活。(配音樂師朗讀)屏幕出示:長藤綠葉瓜架, 春雨竹筍鮮花。 雄雞悠閑自在,小橋流水戲鴨 夕陽鳥兒如畫, 紡織娘高唱:最美鄉下人家。
4、齊讀課題
(1)請女孩子飽含深情的齊讀課題
(2)請男孩子再次深情地齊讀課題
(3)讓我們最后一次發自內心美美地齊讀課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