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金色的草地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課《金色的草地》廣東省 - 廣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2課《金色的草地》廣東省 - 廣州
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 第五單元第2課《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
【教材內容分析】
《金色的草地》是統編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該單元是小學階段首次出現的習作單元,教學內容和教學特點和一般的閱讀單元的教學有所不同。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事物的”,單元內的課文相互聯系,從第一篇課文《搭船的鳥》中可以了解觀察的基本方法,如:聽(雨聲)、看(鳥的顏色)(鳥捕魚的動作)、想(為什么……?)等,在第二篇課文《金色的草地》的學習中,進一步了解細致觀察,培養學生細致觀察的習慣。本單元圍繞“觀察”這一主題,通過一系列的閱讀和習作活動,讓學生體會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的好習慣,為今后的習作積累素材。
選編《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引導學生明白只要留心觀察周邊事物,就會有意外的發現;二是引導學生懂得觀察要細致,通過細致觀察可以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事物。
課文以兒童視角,描寫了生活在鄉村的小男孩觀察發現草地顏色的變化并尋找原因的過程。課文剛開頭介紹了蒲公英生長的特點描寫了蒲公英盛開時草地變成金色的場景。接著描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臉上吹蒲公英絨毛的快樂情景;然后重點描寫了“我”發現草地顏色變化的現象,并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解釋了變化的原因;結尾抒發了對草地、對蒲公英的喜愛之情。因為“我”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并仔細觀察,所以從平凡大自然中,看到了有趣的變化,發現變化的秘密。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同時,本篇文章淺顯易懂,學生們對草地的變化過程易明白,且在本單元第一課《搭船的鳥》學習中,了解了不同的觀察方法,對觀察的樂趣有了初步的感受。但在真正懂得細致觀察上有一定的困難。在此基礎上,本課學習中,教師要著重在文本和學生能力之間架起橋梁,激發學生想象畫面,鼓勵學生通過與文本對話,進一步感受觀察的樂趣,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為習作活動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蒲、英”等6 個生字,會寫生字“蒲”等13 個生字,會正確認讀“一本正經、使勁、哈欠、合攏”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
3.能說出草地變化的情況及變化的原因,體會“我”觀察的細致。
4.明白只要留心觀察周邊事物,就會有意外的發現;同時懂得觀察要細致,通過細致觀察可以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事物。
【教學重難點】
通過學習描寫草地變化的語句,了解作者對草地的變化和蒲公英張開、合攏的關系所進行的觀察,感受作者觀察的細致,體會留心觀察的好處。
【教學課時】1 課時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學習任務單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課前談話
1.師:我們已經打招呼了,現在我想看看誰是留心觀察的孩子,你們知道我叫什么名字,你是怎么知道的?
預設一:留心聽的孩子(平時聽到的) 2.師:還有沒有跟他發現方式不一樣的? 預設二:留心看的孩子(ppt上有)
3.師小結:“留心聽、留心看、摸一摸、聞一聞”是我們在《搭船的鳥》以及這個單元里所涉及到的留心觀察的方法,這就叫留心觀察。今天我們繼續帶著這種留心觀察的好習慣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
【設計意圖】緊緊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事物的”,通過談話導入,讓學生明白只要留心觀察周邊的事物,就會有意外的發現。
二、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習作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請大家輕聲、自由朗讀課題,注意讀準字音、不要唱讀。
師板書、生自由讀課題。
【設計意圖】由談話導入引入新課,目標明確、直奔主題,讓學生快速知道所學內容。 三、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大意
1.檢查預習:同桌互相檢測本課生字詞,要求:檢測時一人當小老師留心聽另一人留心看、認真讀,完成后交換角色,互相檢測時注意是否讀準了平翹舌音、前后鼻音、邊音。(師出示帶拼音的詞語)重點指導讀好“蒲公英”的英、“盛開”的盛這類后鼻音。(去掉拼音同桌再互相檢測。)要求:小老師留心聽,讀的小伙伴留心看哦!
2.出示蒲公英圖片。 師:請看這是什么植物?
生答后出示詞語 “蒲公英”,指導讀準字音(英字一定要讀準)。
師:是啊!我們住在鄉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草地上長滿了蒲公英。蒲公英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二年級時咱們學了一篇課文叫《植物媽媽有辦法》,“蒲公英媽媽準備了降落傘,把它送給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風輕輕吹過,孩子們就乘著風紛紛出發。”多有趣的蒲公英啊!
3.蒲公英盛開的時候是怎樣的呢?師出示詞語“盛開”,學生自由讀詞語,師出示蒲公英盛開和合攏的兩幅圖。
師:應該把“盛開”這個詞放在哪一朵花下面呢?你是從課文中的哪句話知道的?師出示課文句子:“當蒲公英盛開的時候,這片草地就變成金色的了。”(生讀) 師小結:你和作者一樣都是個留心觀察的孩子,窗前的草地本來是再熟悉不過了, 但是由于作者的留心觀察,所以才有了新的發現。(版貼、ppt出示:留心觀察)
4.師范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生邊聽邊想象畫面,留心聽,看老師特別注意了哪些詞。(教師朗讀的時候,尤其要注意把“鄉下、窗前、一大片、長滿、盛開”等詞語讀重一點)
師:你們留心到老師在朗讀時著重讀了哪些詞語?(生答后課件紅色出示讀重的詞語)
師小結:上一篇課文《搭船的鳥》里面,由于小作者留心觀察,所以他發現了經常搭船的這只鳥;《金色的草地》也一樣,由于小作者的留心觀察,所以發現了鄉下窗前常見的草地變金色的了(課件出示:留心觀察)留心觀察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設計意圖】本環節通過檢查預習,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最大程度上放手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多方的交流,思維的碰撞大,從而使全體學生快速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知道觀察的重要性。
四、感受“玩耍”的有趣,初步體會觀察
1.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應該用怎樣的語氣讀這一段?(快樂)
生自由、輕聲地朗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注意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讀。
(生自由讀)
師:只要留心就會知道這是很多小孩經常發生的一個情景,叫(玩耍)。 書寫“耍”:比較“耍”與“要”的異同,師范寫“耍”,學生書空,注意提醒田字格的位置,寫完后仔細觀察一下。
師小結:只要仔細觀察,什么字都容易寫了。讓我們再邊讀邊想象動作,自由、輕聲地朗讀讀這一段。
(生自由讀課文)
師:處處留心皆學問,請大家認真仔細地看,發現了沒有,這是我們最后一個單元的習作“那次玩得真高興” (ppt出示最后一單元習作內容)出示句子:他們在哪兒快樂地玩耍?(金色的草地上)他們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課后留心多讀幾遍這段話你就會有新的發現了。
2. 師小結:作者通過留心觀察,抓住玩耍的動作,將一次普通的玩耍描寫得如此有趣,快樂。大家再讀讀課文,體會一下快樂心情吧。
3.我們繼續帶著善于發現的眼睛學習下面的部分。
【設計意圖】圍繞“觀察”這一主題,通過一系列的語文閱讀活動,讓學生體會作者在“玩耍”中觀察的方法,培養學生逐漸養成留心觀察周圍的好習慣,為今后的習作積累素材。
五、探索秘密,體會觀察的細致
1. 仔細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邊讀邊想一想草地的顏色有什么變化?完成學習單一。
學習單一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草地有什么變化?小組說一說
早上 中午 傍晚 ( ) ( ) ( )
2.交流匯報:小作者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奇妙的現象,他留心觀察到了原來草地不僅是金色的,還是會變化的,怎么變?通過細致觀察發現早上是(綠色)中午是(金色)傍晚(綠色),這就叫做仔細觀察(版貼這四個字),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更多有趣的事情。
3.再次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小組合作完成學習單二,看看蒲公英是怎么變化的。
學習單二
默讀課文,想一想:蒲公英的變化,小組合作填一填
蒲公英的花朵像我們的( ),可以( )、( )。
早上
中午 傍晚 草地(綠色)
(金色) ( 綠色 )
花朵( ) ( ) ( ) 花瓣( ) ( ) ( )
4.師:花朵怎么變化?花瓣怎么變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 生:匯報交流學習單二。
5.匯報總結:作者不僅觀察到顏色的變化,而且還觀察到它為什么這么變化,不僅觀察到花朵張開時和手掌一樣,是全開的,合攏時和手掌一樣包住的(師生做手型),當它再次張開時是全開的,再次合攏時,它又是包住的,所以草地才有了顏色的變化。作者不僅觀察到是怎樣變化的,而且還觀察到它為什么會這樣變化,不僅觀察了花朵,而且還觀察了花瓣,發現了這么奇妙的現象。細致觀察奇妙無窮啊!(ppt出示圖片)
6.仔細讀第3自然段,完成課后習題第2題,再次體會作者是怎樣進行細致觀察的。
早上,草地 ,因為蒲公英 ; 中午,草地 ,因為蒲公英 ; 傍晚,草地 ,因為蒲公英 。
7.總結:作者不僅觀察了草地的顏色,而且發現了草地顏色的變化,還進一步思考了草地變化的原因。在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就會發現一個美妙奇特的世界。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話,生自由朗讀(ppt出示:多么可愛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8.師指著板書小結:只要我們留心觀察、仔細觀察、善于思考,就能發現更多的秘密。生對著板書自由輕聲地朗讀全文,體會細致觀察帶來的樂趣。
【設計意圖】本環節目的突出統編版教材習作單元的特點。不再局限于對文章的理解,
而是在學習中發現觀察的重要性,有利于指導學生課外對事物的仔細觀察。重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者的教學方式。利用圖表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圖表理清作者發現的過程,并從中發現觀察與思考的重要性。再加之小組學習,使學生的知識學習方式由
單一的輸入轉變為多向的輸入與輸出。思維含量大大增加。
六、拓展與延伸,總結全文
1.細致觀察是非常好的學習習慣,也是重要的能力,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事物是變化著的。如:向日葵會隨著太陽轉動,含羞草被觸碰后會“害羞”地低下頭……在生活中,你有留意過哪些事物的變化呢?和同學交流。
2.用句式說一說自己觀察的事物是怎樣變化的?(四人小組交流、個別匯報) 課件出示句式:我發現了 的變化,先是__________,再是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真有趣啊!
3.總結:我們身邊有許多好玩有趣的現象,只要你們善于思考,仔細觀察,就會有意外的發現、無窮的樂趣!觀察時,要像《搭船的鳥》中“我”一樣,學會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心想,甚至可以用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的方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分享觀察到的有趣的生活事物的變化,并用句式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在表達中學生懂得了觀察要細致,通過細致觀察可以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事物。
【作業設計】
請大家把自己的發現、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吧。課后完成學習單三。
學習單三(觀察記錄單)
觀察對象
觀察地點
觀察時間
觀察所得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單的設計,進一步讓學生感受觀察的樂趣,體會細致觀察的好處,為今后的習作活動打好基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