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青蛙賣泥塘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1青蛙賣泥塘 -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21青蛙賣泥塘 -廣東省優課
《青蛙賣泥塘》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青蛙賣泥塘》全文共有12個自然段,配有兩幅插圖。第1、2自然段交代了青蛙要賣泥塘的原因;第3~8自然段講了老牛、野鴨來買泥塘,老牛覺得少了草,于是青蛙種了草;野鴨覺得水太少,于是青蛙引了水。第9、10自然段,講了青蛙依然沒有賣出泥塘,但對來買泥塘的小動物們提出的泥塘改造建議,青蛙都照做了。第11、12自然段講青蛙發現自己的泥塘經過改造已經變得十分美麗了,就不再賣泥塘了。
1.童話體裁。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多采用夸張、擬人、象征等表現手法去編織情節。《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等作品,幾乎是每個人小時候的床頭書。學生最早接觸的文學作品也就是童話故事,低段的學生對于童話故事有十分高漲的學習興趣。 2.幻想色彩。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故事最大的特征是用豐富的想象力,賦予動物、植物等物體以人的感情。同時,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于現實,總是把惡和善極端化,是生活的一種折射。《青蛙賣泥塘》這個故事就采用擬人的寫法,將童話的幻想色彩表現得淋漓盡致。青蛙、老牛、野鴨等小動物都搖身一變,開口說話、做買賣、引水、修路、蓋房...做起人類才會做的事。這與孩子們天馬行空的認知不謀而合,他們能很快融人這奇幻故事中,去感受故事所創造的情境。
3.重復結構。為了迎合兒童的閱讀心理,讓小學生更好接受與理解,童話故事中,重復結構最為常見。《青蛙賣泥塘》里的情節安排也遵循了重復結構。這有利于學生快速看懂并記住這個有趣的故事,也能成為教師引導學生復述故事的個很好的支架。
4.語言表達。童話故事具有明顯的敘事性。本文在敘事上表現出明晰的起 因、經過、結果,層次鮮明。在課后題中,編者提問: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 最后為什么又不賣了呢?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提取線索,利用圖示的方法,幫 助學生理清故事的經過。同時,注意提取信息,發現泥塘發生的變化,理解青蛙最后不賣泥塘的原因。
童話故事的學習重點主要在于學會復述。在本文中可以創設多個語言訓練點:第一個語言訓練點 是小動物說的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現并習得這種“先肯定后提出建議”的娩轉語言方式。第二個語言訓練點是故事重復結構的語言支架。通過老牛、野鴨兩部分內容的對比,發現并提取典型句式作為語言實踐的支架。以上兩個語言訓練點都可以圍繞第10自然段的內容展開實踐。
【教學目標】
1. 通過圖畫、動作演示、聯系生活等方式,認識“賣、爛、牌”等15生字。
2. 借助已有的寫字經驗,端正地書寫“賣、搬、倒”這三個字。 3. 借助表格進行梳理,能說出青蛙為賣泥塘做了哪些事。
4.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好青蛙第一次吆喝的片段。
【教學重點】
通過圖畫、動作演示、聯系生活等方式,認識“賣、爛、牌”等15生字。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能分角色演好青蛙第一次吆喝的片段。
【教學過程】
一、文字游戲,導入新課,板書質疑。
1.熟字引入,認識“賣”字。 2.范寫生字,理解“買賣”。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合作學習,整體感知。
(一)自由讀文,明確要求。出示要求:
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預習中遇到的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二)問答游戲,梳理情節。
師:課文讀完了,老師來檢測一下預習情況,對的用手比一個“ √”的手勢,錯的比一個拳頭的手勢。(出示判斷題)
判斷題一:青蛙住在爛泥塘里,他想搬到城里去住,所以賣起了泥塘。 1.學生用比手勢的方式進行判斷。 2.學習生字“爛”、“牌” (1)看圖理解“爛泥塘”、“牌子”,提示“牌子”的“子”讀輕聲。 (2)生活識記“牌”字,字源理解“牌”字。 (3)放進句子里讀一遍。 3.學習詞語 “吆喝”。
(1)看圖,說說青蛙站在牌子下干什么? (2)學習多音字“喝”的兩種讀音。 (3)讀好輕聲。在“吆喝”一詞中,“he”音變為輕聲,練習選擇,鞏固“喝”的讀音。放入文中去讀。
判斷題二:青蛙的吆喝聲,吸引了很多小動物來買泥塘。來的動物有老牛、野天鵝、小鳥、小猴、小狐貍等好多買家。
1.學生比手勢進行判斷,請學生來說說為什么這題不對。 2.從書中找出所有的小動物,用圓圈畫出來。
師:對啊,來的小動物可多了,如果不細心還真找不出來,讓我們拿起筆把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來吧。
填空題:動物們給青蛙提了什么意見?青蛙又是怎么做的?四人小組合作,填一填。 1.四人小組合作,討論一下青蛙做了哪些事情。 師:這道題有點難,大家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動物名稱 提的意見 青蛙的做法 老牛 沒有草 種草 野鴨 水太少 引水 小鳥 缺點兒樹 栽樹、 蝴蝶 缺點兒花 種花、 小兔 缺條路 修路 小猴 蓋所房子 蓋房 小狐貍…… ……
……
2.小組匯報,相機指導概括,完成填空。
3.想一想,在這些事情中哪些事情寫的最具體?
問答題:青蛙的泥塘變成了什么樣子?最后賣出去了嗎? 1.指名學生回答,相機出示最后一句話。
2.梳理情節,板畫內容,整體感知。 小結:這個故事大概就是這樣,有一只小青蛙不滿意自己住的“爛泥塘”(板書),想賣掉后搬到城里去住,他的吆喝聲吸引了許多小動物,(相機貼圖),他們給青蛙提了很多建議。聽了動物們的建議后,青蛙不斷改造自己的泥塘,最后爛泥塘變成了好地方,青蛙就不再賣泥塘了。(相機板書)
三、創設情境,隨文識字,角色朗讀。
師:這真是一個有趣的故事,森林劇場很想把這個故事搬上舞臺,因此想從我們班招聘一些小演員,大家想參加嗎?森林劇場對招聘小演員可是有要求的,必須符合以下條件,首先是初試,通過初試的同學才能進入復試,復試過關的人才能被錄取。我們來看看初試的題目:
第一關:臺詞關。能讀出動物說話的語氣。 第二關:表演關。能加上動作和表情演一演。
(一)讀好老牛、野鴨的話,認識“坑、挺、舒”三個字。
第一關:臺詞關。能讀出動物說話的語氣。
師:為了讓同學們都能夠順利通過初試,我要先練習好才行。要通過這關的考驗有沒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誰來說一說。 師: 我們來看看大家的考試題。(出示片段)要想讀出語氣,我們先要把句子讀正確了。
文段一:一頭老牛走過來了,說:“這個水坑坑嘛,在里邊打打滾倒挺舒服。不過,要是周圍有些草就更好了。”
(1)全班齊讀。相機出示“水坑坑”,讀好“坑”的后鼻音。 (2)讀好“舒服”的輕聲。知道“挺”就是“很”的意思。 (3)結合生活感受理解“舒服”,拓展說話。 師:你在什么時候有舒服的感覺?
(4)帶著“舒服的感覺”指名一個同學讀。 (5)讀出委婉的語氣。 師:既然這么“舒服”,老牛為什么不買?(出示后半句)“要是周圍有些草就更好了。” 老牛正在給青蛙提意見呢,同學們說說這里應該怎么讀。 (6)讀好“不過”,相機指導讀出委婉的語氣,指名展示讀。
師:給青蛙提意見的可不止是老牛,還有野鴨呢,誰也來讀讀野鴨的話。 文段二:一只野鴨飛來了,看了看泥塘,說:“這地方好是好,就是塘里的水太少了。”
(1) 學生讀,互相評價。 (2) 齊讀。
(二)表演青蛙的動作,認識“集、播、撒、茵、灌”五個字。
第二關:表演關。能加上動作和表情演一演。
師:聽了老牛的話,青蛙是怎么做的?相機出示課文片段。
文段一:青蛙想,要是在泥塘周圍種些草,就能賣出去了。于是他就去采集草籽,播撒在泥塘周圍的地上。 1.利用動作表演學習“采集”、“播撒”。 2.區分同音字 “撒”和“灑”。
文段二:到了春天,泥塘周圍長出了綠茵茵的小草。 1. 用給詞找近義詞的方式理解“綠茵茵”的意思。 2. 運用說話“綠茵茵的( )” 3. 帶著高興的心情讀。 4. 明確表演的要求。
師:這一段沒有臺詞,我們要演一演,你有什么好辦法讓演出更精彩? 5. 學生試著演一演。老師做旁白。 6. 小組合作演一演,評一評。 文段二:到了春天,泥塘周圍長出了綠茵茵的小草。 學生帶著高興的心情去朗讀這句話,齊讀,指名讀。
(三)學習“野鴨買泥塘”部分。
師: 青蛙繼續吆喝,這次吆喝把野鴨引來了。我們讀讀這個部分。 1.指名讀6段,引導想象“賣泥塘”的語言。 2.指名讀野鴨的話,生生評價。
3.指名讀青蛙的做法。結合圖畫理解“灌”的意思,用“灌”組詞。
(四)“灌水游戲”,復習生字詞。
四、觀察字形,指導書寫。
師:同學們今天的表演真精彩,相信你們的字寫的更好。看,下面兩個字大家還認識嗎? 1.出示“搬”、“倒”兩個字。引導學生根據兒歌觀察字形,識字寫字。
一找位置對準線
二看筆畫寫規范 三對范例比比看
2.老師范寫,生仔細觀察。
3.學生練寫,展示評議,再訂正。
總結激趣:
師:恭喜大家通過了初選進入了決賽,但是不能掉以輕心,后面有更難的第三關等著大家。請看要求:
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創編故事演一演。(出示故事片段)讓學生說一說難在什么地方。
作業:
1.找同學一起演一演前面兩次賣泥塘的片段。 2. 想一想怎么為第二節課的演出做準備。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