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語文園地一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浙江省 - 寧波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
《語文園地一》 教學設計
(“我的發現”、“日積月累”)
一、教材解讀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我的發現”以對話的方式對本組課文表達方式作了回顧和總結,使學生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達特點。雖然并不作“排比”的修辭教學,但還是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朗讀來感受其條理明晰、表達生動、情感濃郁、朗朗上口等表達特點,使學生對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這樣“用相同的句式描寫一個事物”的寫法,在課內、課外閱讀中很常見,指導學生學生發現、積累,乃至運用,既能養成學生在閱讀中關注表達、及時積累的好習慣,也能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的能力。
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中的“日積月累”是與本單元課文主題相關的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古詩講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景的詩句,大多會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描摹成畫面,同時也抒發作者的感情。這樣的詩句,若是生硬地解釋,便會將意境化為烏有,而且了解詩句的意思也并非教學的重點。《語文園地一》中選擇的五句詩句,既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在景物的選擇上,無論是落日還是明月,又或是山、水、樹,都是詩歌中比較典型的意象,寄寓了作者獨特的情感,若能適當拓展,對于學生理解詩句、誦讀詩句,均有好處。四年級下冊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古詩閱讀的基礎,倒不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詩句在表達上的特點;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識記與積累,除了多種形式的朗讀,也可以加入比較新奇的形式(如“詩詞大會”),增加學生積累的興趣。
二、教材目標
1.通過有層次的閱讀、發現,初步感受“用相同句式描寫一個事物”表達方式的特點與好處,并結合習作,嘗試運用。
2.運用比較、合作探究,了解“日積月累”中五句古詩的大概意思,初步感受古詩表達上的特點;在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熟讀成誦,促進積累。
3.在實踐交流中,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與積累的意識與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有層次的閱讀、發現,初步感受“用相同句式描寫一個事物”表達方式的特點與好處。
2.運用比較、合作探究,感受古詩表達上的特點,并熟讀成誦。 四、教學過程
(一)單元回顧,明確學習任務 1.單元回顧。
2.說明本課學習任務。
(二)層層遞進,學習“我的發現” 1.簡單感受“我的發現”
(1)師引:同學們,我們并不是第一次學習“我的發現”了。你覺得每個園地的“我的發現”有什么特點嗎?(出示四上的幾篇“我的發現”)
(2)學生觀察比較得出發現:都是小東、小林的對話;都藏著一個知識點;都與這個單元的課文有關„„
2.從例句中發現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1)師引:認真讀讀這句句子,你有什么發現? (2)學生交流發現,教師相機引導。
預設:※作者用了三個相同的句式描寫漓江的水。(你的發現和小林一樣,能請你讀讀這一句嗎?出示小林的話)
※用相同的句式描寫一個事物,在這組課文里還有不少。(你和小東的發現是一樣的,請你讀讀小東的話。出示小東的話) ※我發現這樣寫讀起來很好聽(你能來讀讀嗎?)
※我發現這樣寫更能表現出作者對漓江水的贊美。(指導朗讀) ※我發現這樣寫,條理非常清楚。 „„
(3)師小結:同學們真能發現,不但概括出了這段話的寫法——是用相同的句式描寫一個事物,而且還發現了這樣寫能使句子——增加節奏感,增強感情
表達,生動具體,條理清楚„„
3.從同類句子中發現
(1)師:這樣的句子還有嗎?讀讀小東的話。 (2)學生讀小東的話,發現提到的另兩處語句。 (3)從課文中找出小東提到的兩處句子,打上“☆”。 (4)交流句子和句子的寫法。
出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在輕輕蕩漾著的溪流的兩岸,滿是高過馬頭的野花,五彩繽紛,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像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
(5)再次朗讀三處例句。 4.從本單元其它句子中發現
(1)師引:同學們,除了這三句句子,這樣的寫法在我們本單元的課文中還有嗎?我們再找一找。找到的句子在前面打個打上“☆”。
(2)學生找到后,實物投影儀展示交流,教師根據學情指導、評價。 (3)師小結:同學們,那么多作家都喜歡用這樣的寫法,正是因為這樣寫,把景物寫具體、寫生動,寫出層次,而且表現出了自己強烈的情感。
5.學以致用,試一試
(1)之前,同學們根據習作要求完成了《我們的校園》的寫作草稿,有沒有已經用到過這樣的表達方式的?交流。
(2)試一試:請你自由挑選習作中的一處還不滿意的語句,用今天我們發現的這種方式改寫一下,可以嗎?
(3)學生練筆。
(4)實物投影展示、評價。 6.從課內讀寫引向課外閱讀積累
(1)展示學生課外閱讀積累的成果(“采蜜本”
(2)選擇一本,請學生分享閱讀感受:近期的課外閱讀中有沒有積累到這樣寫法的句子呢?
(3)師小結,鼓勵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形式多樣,學習“日積月累” 1.復習本單元學習的古詩詞
(1)師:同學們,這個單元除了有寫景的文章,還有描寫自然風光的古詩詞呢!還記得嗎?(出示試題)
(2)隨機抽取學生背誦 2.初讀“日積月累”
(1)師:在語文園地一中,我們還將讀到五句膾炙人口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走進“日積月累”。
出示: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2.幾行紅葉樹,無數夕陽山。(王士禛) 3.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黃庭堅) 4.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辛棄疾) 5.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
(2)借助拼音把字音讀正確,把詩句讀通順,難讀的可以多讀幾遍。 (3)檢查朗讀,相機指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 3.合作學習“日積月累”
(1)師引:這些詩句有什么共同點?下面我們要開展四人小組的力量了。 出示合作要求:
1.每位組員先自己朗讀“日積月累”中的詩句,尋找詩句的相同點。 2.小組長組織組員按次序發言,并將大家有價值的發現簡單記錄下來。 3.用小組成員喜歡的方式有感情朗讀這五句詩句。 (2)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教師巡視觀察指導。 (3)小組學習成果交流,教師隨機指導。 預設:
※都是描寫自然風光的詩句 ※看得出作者對這些風光都非常喜歡
※作者選擇的景物有相同之處:一、二句都寫到了太陽,而且都是夕陽(落日);第三、五句都寫到了月亮(明月);二、三兩句都寫到了樹木;一、三、四、五四句都寫到了水;二三兩句都寫到了山„„
※都很有節奏感
※一、二句為五言;三、四、五句為七言 4.感受意象,體會意境
(1)根據學生合作學習的發現,順勢引導學生借助補文感受詩句中,借助景物所表達出來的情感:(預設)體會“夕陽”、“落日”帶來的寂寥;體會“明月”所營造的意境和表達的思鄉情懷;從“山”、“水”中感受古人“有山皆圖畫,無水不文章”的寫作風范。
(2)帶著你們的發現,再來讀好這些詩句吧! 5.游戲鞏固,激發興趣 “中國詩詞大會”(迷你版)
參與方式:小組組團參與,集體闖關,共闖四關,每關25分。 題目形式:(參照“中國詩詞大會”)
“填字題”:填上合適的字,使詩句完整;“識別題”:從給出的12字或9字中,識別出一句7字或5字的詩句;“接句題”:根據給出的詩句,接上句或下句;“選擇題”:給詩句選擇對應的畫面。
6.同桌互背,鞏固積累。 四、小結全課,鼓勵積累
1.小結本課教學收獲,鼓勵學生重視課外閱讀中的積累。 2.下課。
閱讀建議:(學習單)
五、板書預設(內容隨機)
語文園地一
“我的發現” 相同句式 寫出特點 層次分明 節奏感強 生動具體 感情強烈
“日積月累” 描寫自然風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