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16.《橋》 廣東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第四單元16.《橋》 廣東省 - 珠海
橋,生命橋
——人教版語文第十冊《橋》教學設計
【文本解讀】
《橋》這篇課文是一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微型小說。作者談歌先生以簡潔、生動的語言塑造了一位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肆虐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穩,高風亮節和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讓給群眾,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語言表達方面極富特色,是一篇讓學生學習言語表達的典型佳作。通過對山洪的細致描寫,將小說的故事背景進行了深入的渲染,而這一背景也奠定了老支書的出場后的‚英雄‛形象。故事的高潮在于老漢與小伙子之間‚揪‛與‚推‛的動作,當讀者心中充滿疑問之時,典型的歐.亨利式的結尾,將懸念在最后一刻揭開,給人以強烈的情感沖擊,這種突轉型的結構特征,正是本文最大的妙秘所在。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2、方法目標:引導學生學習運用想象、文本對話等手段,進入角色,深入理解文章內容的方法。同時,明確微型小說在表達方面的特點。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老共產黨員沉著鎮定、臨危不懼、無私無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結合飛速上漲的洪水感受情況危急,領悟老漢的每一次舉動的內涵與精神。 難點:理解微型小說在表達方面的特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關注文體,引“文本”
1、師:同學們,在學習新課之前,我們一起交流一下,說說你們最近都讀了哪些書?
[學生交流分享,暢所欲言,老師隨機點評]
2、師:同學們確實很喜歡讀書,而且課外閱讀的絕大部分是小說。這樣吧,上課前我也推薦大家讀一篇小說。請一位同學來讀給大家聽。 [找生讀文]
[課件出示:地球上最后一個人獨自坐在房間里,這時,忽然響起了敲門聲……]
[學生聽了流露出驚訝的神情]
3、師:看你們滿臉驚訝,為什么感到驚訝?
[學生預設] 生1:地球上為什么會只剩下最后一個人呢? 生2:只剩最后一個人,為什么門外會響起敲門聲? 生3:我感到恐怖。
生4:既然是一篇文章,怎么會這么短?
4、師:看來這篇文章留給大家的疑問、懸念很多。像這么短的小說有個什么名稱?叫微型小說。[教師相機板書]
5、師:根據篇幅的長短,可以把小說分為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和微型小說。微型小說又叫小小說。小小說這種文體我們初次接觸,那么它在表達上到底有哪些特色呢?今天我們通過學習談歌的《橋》,一起來了解一下小小說。 [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課前導入,旨在讓學生對‚微型小說‛的文體特點有大致了解。讓學生對即將要開始的語文學習,充滿著文學的意蘊,非常明確地傳遞了本課教學的主題:關注文本體裁,學習語言表達。 二、解讀環境,識“洪水”
(一)立‚框架‛
1、師:初讀課文,我們給自己的讀書目標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再讀課文你給自己提什么要求?[生答]請大家按著自己確定的讀書目標,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讀文,教師巡視]
2、生匯報交流
[根據學生的分享,教師隨機點評]
3、根據學生回答,師引導:在同學們的回答中,老師發現了幾個關鍵詞: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洪水;一個偉大的形象——老漢;一個在隊伍中求生的人物——小伙子。[教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初步感知,只要求學生整體把握,為后面的細讀、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二)品‚洪水‛
1、師:一個特殊的日子,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改變了一個村莊的命運。到底是怎樣的一場洪水呢?現在讓我們一起走進那個特殊的黎明,和村民們一起感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洪水的語句并將自己的感受批注在句子旁邊。
[學生自讀批注,老師巡視指導] 2、學生交流匯報
[學生預設]
生1:山洪咆哮著,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狂奔而來,勢不可當。 生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經在路面上跳舞了。 生3:死亡在洪水的獰笑聲中逼近。
生4:水漸漸竄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 生5:水,爬上了老漢的腰。 [課件出示描寫洪水的句子]
3、師:選擇給你印象最深的一個句子讀給大家聽,同時,說說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4、生匯報,談感受。
[學生預設]
句子一:從‚狂奔而來‛、‚勢不可當‛讓我感受到洪水異常的兇猛。
句子二:跳舞本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這里卻讓我感受到很恐怖,感覺是一支死亡之舞。
句子三:從這句話中我體會到洪水像魔鬼一樣非常可怕。 句子四:我體會到水位在不斷上升,形式非常危急。
句子五:我發現這個句子中有一個逗號,我們平常從來不這樣用標點,我想,作者這樣使用的目的就是想再一次強調洪水的兇猛。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評]
5、師:同學們,在你們關注這些描寫洪水詞語的同時,有沒有發現這些句子還有一個特點,它們都運用了——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呢?
[學生預設] 生1:這樣更讓我們感受到了洪水的肆虐! 生2:好像洪水就在我們眼前一樣。 生3:這樣寫更加生動、形象、具體了! 6、師:為什么要花這么多筆墨寫洪水呢?
[學生預設]
生1:這樣寫更能體現出老漢在危急時的先人后己。
生2:用洪水襯托老漢的鎮定。
7、師小結:你們真厲害。這就是環境的襯托作用,這也是小小說的一大特點。[教師相機板書:環境襯托]
8、師:同學們,這些環境描寫的句子簡潔、精煉,卻字字千鈞,它讓我們感受到了水位不斷上升,災情不斷加劇,形勢不斷嚴峻。讀了這些句子,你腦海里會跳出哪些情況危急的詞語?
[學生預設] 生1:十萬火急。生2:迫在眉睫。 生3:火燒眉毛。……
(三)讀‚洪水‛
師:我們合作著讀一讀這些描寫洪水的句子。[小組合作讀句子] 師引讀:這是一場兇猛的洪水。——[第一小組讀句子一] 這是一場可怕的洪水。——[第二小組加入讀句子二] 這是一場來勢洶洶的洪水。——[第三小組加入讀句子三] 這是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洪水——[第四小組讀句子四] 這更是一場能隨時奪取人們性命的洪水——[全班齊讀句子五] 【設計意圖】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設身處地地想,這也是學習這組課文的閱讀要求。因此,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談感受。 三、解讀人物,懂“老漢” (一)人們——襯托老漢
1、師:洪水如猛獸般席卷了整個村莊,農田被淹沒了,房舍被沖毀了,死亡正向人們一步步地逼近。多么可怕的洪水啊,此時此刻,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有逃生的欲望。那我們來看看村民們是怎么表現的?
[學生找句子,并做答] 生: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 2、師:這個句子中有一個AABB式的詞語。
[學生做答:跌跌撞撞] 3、師:‚跌跌撞撞‛是什么樣子?
[學生做答:形容走路不穩的樣子。]
4、師:你的理解非常準確,文中還有句子也寫到了人們跌跌撞撞的樣子。
[學生找句子,并做答] 生1:‚是誰驚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號人你擁我擠地往南跑‛。 生2:‚人們又瘋了似的折回來。‛
5、師:人們你擁我擠干什么?[課件出示人們表現的詞語][學生做答] 生1:尋找出路 生2:想逃命
6、師:那這樣的一條路找到了嗎?那是一條怎樣的出路? 生:那是一座窄窄的木橋!
7、師:東面、西面、南面沒有出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橋。是呀,那此刻窄窄的木橋在人們心中變成了什么?
[學生預設]
生1:變成了生命橋。 生2:救命的橋。 生3:唯一的道路。……
8、師小結:這座窄窄的木橋竟然是全村一百多號人逃生的唯一生路。這一座窄窄的木橋此刻在人們心中變成了生命橋。 (二)老漢
A、老漢的神態
1、師:洪水在獰笑,死亡在逼近,人們跌跌撞撞、你擁我擠、瘋了似的尋找出路。此時,唯有一個人是例外的,他是誰?[學生做答:老漢。]
2、師:同學們,就在人們還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的老支書早站在了木橋前。木橋前,你看到了什么?
[學生畫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山。
[課件出示老漢表現的詞語] 3、課件出示:
你擁我擠 站著 瘋了似的 不說話 跌跌撞撞 盯著 亂哄哄 像一座山
4、 師:這兩組詞語,你有什么發現?
[學生預設]
生1:左邊是寫村民的表現,右邊是寫老漢的表現。
生2:老漢這種鎮定自若的態度正好與前面群眾的表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生3:采用這種對比的寫法,更加突出了老漢的威嚴、冷靜。
生4:我想補充一點,作者是用村民的驚慌來反襯老漢的鎮定,寫老漢的鎮定又是為下文村民的有序撤離作鋪墊。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評]
5、師:你們懂得欣賞文學作品。面對如此驚慌失措的村民,老漢默不作聲,就像山一樣,可是他心里也沒有說話嗎?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嗎?
[學生預設]
生1:他心里很著急,為村民的安危而擔心
生2:他心里在想,我該怎樣把這些村民都能安全的渡過橋 生3:大伙啊,你們千萬不能慌張啊!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點評]
6、師:你們幾乎觸摸到老漢的心呀!老漢深知,這是救命的橋,一百多號人一起擁上窄窄的木橋,會怎樣?[學生做答:奪命橋]
7、師:剛才我們在對比中思考,現在,讓我們來對比著讀。左邊同學讀寫村民的詞語,右邊同學讀寫老漢的詞語。
生(左):左擁右擠 師:快點兒,再來—— 生(再讀):左擁右擠 生(右):站著 師:穩一點兒—— 生(再讀):站著 生(左):瘋了似的 師:還很有理智哦! 生(再讀):瘋了似的 生(右):不說話。 生(左):跌跌撞撞
生(右):盯著 師:目光透著威嚴,再讀—— 生(再讀):盯著 生(左):亂哄哄
生(右):像一座山 師:像山一樣鎮定,全班讀—— 生:像一座山。 【設計意圖】通過人們的反應和木橋的窄小,引導學生想象,突出老漢與村民們不同的表現,為下文理解老漢的品質和精神做好了鋪墊。 B、老漢的語言
1、師:在鎮定的老漢面前,紛亂的人群終于安靜下來,洪水中響起了老漢的聲音。
[課件出示句子:‚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
2、師:同學們仔細看這個句子,其中的一個詞語,甚至是一個標點你都會有新的發現。
[學生預設]
生1:老漢說的話很簡潔。
生2:三個嘆號說明老漢說話很有力。 生3:連續用了三個感嘆號。
3、師:用句號不行嗎?用感嘆號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橋窄意味著什么? 生:情況很嚴重,如果村民擠上去,勢必橋倒人亡。 師: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嘆號。 4、師:排成一隊,不要擠!能不能擠?
生:絕對不能擠,一擠橋就會塌,只有排成一隊,才能使村民有序過橋。 師: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嘆號。 5、師:黨員為什么要排在后邊?
生:黨員要為人民服務。老漢作為書記,嚴格要求黨員一定要留在后邊。 師:有沒有商量的余地? 生:沒有。
師:能不能留情面? 生:不能。
師:所以,作者用上了大大的感嘆號。6、 師: 透過這三個感嘆號,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預設]
生1:我體會到了老漢是非常著急的。 生2:老漢當時的鎮定自若。 生3:老漢為大局著想。 7、師引讀:
洪水逼近了,死亡逼近,人們的生命危在旦夕,老支書沙啞的喊話——[生接讀] 人們就這樣瘋了似的擁上木橋,后果不堪設想,老支書沙啞的喊話——[生接讀] 作為一名黨員,就應當把人們的利益放在首位,老支書沙啞的喊話——[生接讀] 8、師: 老漢的喊話雖然是沙啞的,但是三個感嘆號傳出來的聲音就像大山一樣堅定!就像大山一樣鏗鏘有力!讓咱們鏗鏘有力地讀讀這句話!——[生接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讀,讓學生入情入境,老漢心系群眾的品質將學生潛移默化,震撼學生的心靈,產生情感共鳴。 (三)小伙子——突出老漢
1、師:是不是所有人都聽從了老漢的說法呢?[學生做答:不是]于是,在撤離的過程中還有這樣一幅畫面。[課件出示老漢和小伙子的畫面]此時,老漢說了什么?[學生在文中找相應的句子并作答]
[課件出示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去,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你還算是個黨員嗎?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頭豹子。’‛] 2、師:哪個動作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學生做答:揪]
3、師:從‚揪‛你體會到了什么? [學生預設] 生1:老漢很生氣;
生2:老漢很憤怒;因為小伙子不守紀律,他是黨員,卻沒有排到后面去。 4、師:同學們再想一想,如果老漢不把小伙子揪出來,任由這種態勢發展下去,又會有怎樣的結果? [學生預設]
生1:人們會亂了秩序,還會出現你擁我擠的場面,橋還是會塌。 生2:人們會出現生命危險。
5、師:當危險來臨時,在鄉親們和黨員之間,他選擇把危險留給了誰?[學生做答:黨員]一個‚揪‛字體現了老漢對鄉親的愛,體現了老漢顧全大局的精神。 [學生再讀句子]
6、師過渡:后文還有描寫老漢和小伙子之間舉動的句子嗎?[學生做答] [課件出示句子:‚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7、師:在這個句子中也有一個醒目的動作,你找出來了嗎?[學生做答:推] 8、師:同學們,剛才老漢還生氣地把小伙子揪出來,現在卻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去,他為什么推小伙子呢? [學生預設]
生1:老漢想把生的希望留給小伙子。 生2:老漢是想救小伙子。
9、師小結:在最后的生死關頭,在自己和小伙子之間,他選擇把危險留給了誰?[學生做答:自己]
10、師:此時,老漢的形象在我們頭腦中越來越清晰,越來越高大,你想送一個什么詞來贊美他? [學生預設] 生1:鎮定自若 生2:大公無私 生3:舍己救人 ……
11、師:我們抓住老漢的語言、動作、神態,感受到老漢的大公無私、先人后己。同時,我們也發現了一個語言的秘密,課文語句都非常——[學生做答:簡潔]是的,這也是小小說的一大特點——語言簡潔[教師相機板書:語言簡潔] 【設計意圖】老漢干脆利落的兩個動作‚揪、推‛,真實地刻畫了一位‚大義滅親、父愛如山‛的高大形象,讀罷此文,身臨其人。 四、解讀結局,知“表達”
1、師:然而洪水無情,突然‚轟‛地一聲,木橋斷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師:故事寫到這里,結束了嗎?(結束了)不,故事寫到這并沒有結束。讓我們一起來看故事的結尾。(注:學生的課文紙中隱去了結局)
[課件出示結局:五天過后,洪水退了。一個老太太,被人攙扶著,來這里祭奠。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 [生默讀] 2、師:同學們,看到這個結尾,你突然明白了什么? 生:原來老漢和小伙子竟然是一對父子。
3、師:為什么作者不在前面就告訴我們他們倆是父子呢? [學生預設]
生1: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 生2:這樣可以吸引我們讀下去。
4、師小結:就像上課前我們讀的《敲門聲》,結尾有懸念,極其巧妙。這也是小小說的一大特點——結局巧妙。[教師相機板書:結局巧妙]
【設計意圖】巧設懸念,結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是小小說的又一特點。在這個教學目標時,考慮到詳略安排點到為止。 五、總結升華,明“主題” 1、[師配樂]學生朗讀課文結尾——
2、師(緩慢凝重的語氣):五天過后,山洪退了[擦去板書‚山洪‛],那位受全村人愛戴的老漢犧牲了[擦去板書‚老漢‛],那個曾經還鮮活地在人群中求生的小伙子被洪水吞沒了[擦去板書‚小伙子‛],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太太,一位肝腸寸斷的老母親,她來祭奠兩個人。她丈夫和她兒子。淚眼朦朧之中,她看見了淚流滿面的鄉親們,卻看不見老伴清瘦的臉頰;她聽見了人們嚶嚶的哭泣聲,卻聽不見兒子深情的呼喚;她看見了,卻看不見;她聽見了,卻聽不見,此刻所有的語言都顯得那么蒼白。老漢,他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廣袤的天地之間。而我們甚至不知道他的名與姓,他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的只是他那堅毅的身影和鏗鏘的語言。讓我們再來一起回味一下。
3、[課件出示句子]師生配合讀描寫老漢的句子。
師:災難來臨的時候他是一位鎮定自若的共產黨員,讀------
生讀‚老漢清瘦的臉上……像一座山。‛ 師:一座山,鄉親們的靠山,再讀。[學生再讀] 師:在最危險時刻,這位果斷的老支書,讀--------
生讀‚橋窄……。‛
師:沙啞地喊,再讀——[學生再讀] 師:他也是愛著自己兒子的老父親——
生讀:老漢吼道:‚少廢話,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橋。
4、師:木橋消失了,但是,此刻我們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橋已經架在了老漢與人們之間。那就是:生命橋。同學們,通過今天《橋》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小小說的表現特點;同時,我們認識了一位平民英雄,危難關頭一瞬間的生死訣擇,詮釋了大愛如山,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來讀這個課題——[學生接讀]橋。 【設計意圖】此環節深化了主題,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洗禮,同時明確了微型小說在表達上的特點。 【板書設計】
橋 微型小說: 老漢 環境襯托 洪水 語言簡潔 小伙子 結局巧妙
(注:洪水、老漢、小伙子,在課尾聲時會擦去)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