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四年級上冊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重慶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四年級上冊22跨越海峽的生命橋-重慶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理解“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一心為他人著想的高尚品質,感受海峽兩岸人民的血脈親情。
2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些基本閱讀能力:能夠借助文本思考一些問題,并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和別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初步用讀來表達感受。所以,本節課以讀為主,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中理解詞語,品味句子,感悟文章。同時試圖培養學生探究、合作的能力。
3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骨髓移植對小錢的重要,臺灣青年在余震中捐獻骨髓的危險,以及兩岸醫護人員的奔波勞累,體會“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含義。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一、 回憶畫面,導入新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請帶著你的理解齊讀課題。
2、課文先后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那兩個場景?(一個場景是大陸杭州的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等待著骨髓;另一個場景是李博士在余震中抽取臺灣青年的骨髓。)
師相機板書:杭州 小錢 白血病 臺灣 青年 余震中 捐獻骨髓
活動2【講授】二、品詞讀文,體會不幸遭遇
過渡:就讓我們走進杭州,去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小錢。
1、師配樂朗讀第二自然段。生談感受。(可憐、不幸)
2、引導學生找出三個描寫花的詞語:含苞、凋謝、綻放。
先理解三個詞語的形容花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理解在句子中的含義。(這三個詞都是指年輕人的生命。凋零是說小錢患了白血病,生命即將結束。含苞是說他剛滿18歲,青春才剛剛開始。綻放是指唯有骨髓移植才能挽救他的生命。)
再出示這一句:“這個剛滿18歲的年輕人……生命之花綻放。”(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
3、同學們的聲音讓我感受到了大家心中充滿著對小錢深深的同情。現在唯一能夠挽救小錢生命的是什么?(骨髓移植)
生回答預設:找“談何容易、幾經輾轉、十萬、有可能、一個”那一句讀或者談原因。
活動3【活動】三、小組交流,感悟血脈親情
1、過渡:在臺灣找到了骨髓,讓我們把目光移到海峽彼岸,再回到那一刻。就在臺灣同胞捐獻骨髓的頭一天,發生了一場怎樣的災難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那可怕的一幕(播放地震視頻) 學生談感受。
地震無情人有情,第二天,余震還一波一波襲來的時候,在臺灣花蓮慈濟醫院發生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出示學習提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細細品讀3—5自然段,想一想:描寫臺灣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詞 句讓你感動?勾畫出來并作簡單批注。
(2)小組內交流,并說一說具體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人物的什么品質。
(3)各組推薦一名發言人,其他人補充。
2、匯報預設:
小組匯報預設一. 學生談第3自然段。(生讀完再出示這段)生可能會說:此時此刻臺灣正在遭受著大地震,余震使得大地都在搖晃,可是李博士沒有去躲避地震,而是匆匆地趕往手術室,而臺灣青年也躺在病床上等待著抽取他的骨髓,這讓我很感動。
師:讓我們不敢想象的是,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正準備在臺灣大地震的余震中進行手術。同學們,你覺得是什么力量使得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仍然在不斷的余震中準備手術嗎?生回答預設:愛的力量,兩岸同胞之前的親情……
正是這份情,讓他們克服了一切,戰勝了一切。哪位同學能讀出你內心的感受?(指一生讀第3段)
過渡:在這一時刻,小錢正躺在病床上,靜靜地等待著,而同一時刻的臺灣,還有哪里感動著你?讓我們繼續交流。
小組匯報預設二: 學生先談第4自然段。(生讀完再出示這段)
在這場災難中,年輕人自己沒有受傷,他本身已經安全了,可是為了挽救小錢,又將自己的生命處于了危險的境地。
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無事,目前還不清楚呢,可是他沒有去尋找自己的家人,而是想著海峽的另一邊,有位青年正等待著他的骨髓。(連家人都顧不上了,此刻他可能在想什么呢? 生想象)
師:是啊,在這樣一場災難中,臺灣青年居然把海峽對岸同胞的生命看得比自己和家人的生命還要重要啊,同學們,如果此時你就是這位臺灣青年,讀出你心底的呼喚。
出示: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所以,他一遍又一遍沉著的告訴自己,女生讀
所以,他一遍又一遍堅定的告訴自己,男生讀
這是一股什么力量,這是一份怎樣的情誼啊?(愛、血脈親情)
是啊,這份濃濃的血脈親情怎能不讓我們感動啊!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把心中的感動讀出來吧!
師 過渡 :是啊,小錢正滿懷希望期待著,而此時的臺灣,你還被誰感動著?
小組匯報預設三: 學生談第5自然段。
出示重點句: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臺灣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同學們,突如其來的余震讓扎進皮膚的針頭都脫落了,可見這余震是多么的可怕。你能想象那可怕的一幕嗎?當時手術室里還有什么在搖晃?
創設情境:病床在搖晃,但是——(讀)(還有什么在搖晃?)
吊瓶在搖晃,但是——(讀)
整個人在搖晃,但是——(讀)
整個大地都在搖晃,但是——(齊讀)
同學們讀得是這樣動情,我們被李博士和臺灣青年深深地震撼了,感動了,李博士和臺灣青年他們是怎樣的人啊?(有愛心、無私奉獻、舍己為人……)
師:是啊,多么富有愛心的人哪!正因為他們的這份沉著、這份冷靜、這份無私的愛。
出示: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
“一次又一次。”這說明什么?(余震的頻繁,手術進行的十分艱難,一次次的痛苦……)
同學們,你們覺得從臺灣青年的身體里涓涓流出的僅僅是骨髓嗎?還包含兩岸同胞的什么?(生命的種子、愛心、成功的喜悅、血脈親情……)
3、“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時。李博士帶著這生命的火種出發了……”(屏幕出示: 10時20分,李博士從花蓮飛往臺北。
14時15分,由臺北抵達香港后,立即飛往上海。
16時45分,飛機在上海降落。
20時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時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護車開進了杭州的醫院。
師:快算一算,從李博士帶著骨髓出發,到把這生命的火種送到小錢的身邊,用了多長時間?這是怎樣的12個小時?用一個詞語形容!(緊張、爭分奪秒、艱辛、辛苦、漫長、驚心動魄……)課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表達的就是這十幾個小時的艱辛、緊張與漫長,快找一找是哪一個?(板書:奔波)讀這個詞語,讀出緊張的感覺、讀出艱辛的感覺、讀出漫長的感覺……經過了十幾個小時的奔波,李博士沒有休息,(再出示:22時50分,骨髓移植手術開始了。第二天凌晨 2時整,手術才順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還有一個詞語寫出了李博士不顧疲勞,一直在工作。是哪一個?(連夜)連夜啊!多么讓人感動啊!讀詞語。
4、就這樣小錢得救了。你高興嗎?你現在最想把這消息告訴誰?(小錢的父母、臺灣青年、花連慈濟醫院的醫護人員、所有關心小錢的人……)
活動4【活動】四、情感升華,體會題目含義
1、故事讀到這里,讓我們再一次回頭細細品味文章的題目——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在你的心中,這還是一座普通的橋嗎?這是一座怎樣的橋啊?(師隨機板書:愛、血脈親情)
2、是啊,這豈止是一座橋,這就是一首生命的贊歌。讓我們面對著祖國 的版圖,體會著這份濃濃的愛意,一起讀一下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配樂朗讀)
活動5【活動】五、拓展延伸,化作愛的詩篇
1、 說一說: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臺灣青年相遇了,他們會說些什么呢?
2、茫茫的海峽割不斷血脈親情,出示:臺灣花蓮慈濟醫院向大陸捐獻骨髓的圖片。(師深情講述),截至目前,該中心向大陸捐獻骨髓達180例之多,每一例的背后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最后,讓我們把這份感動化作一首愛的詩篇:
播放音樂《愛的奉獻》并出示:
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
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
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的成長;
愛是熊熊的火炬,點燃生命的希望。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活動6【練習】六、練習
1、“即將調零的含苞的花朵”是指( )。
2、在文中有兩組反義詞,它們是 ( )。
3、從 ( )中我讀懂了救活年輕人的辦法( )。
4、課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年()月()日,()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青年冒著生命危險,捐獻骨髓,挽救了小錢的生命,架起了一座()。
5、小錢靜靜地躺在病床上,燦爛的陽光沒有使他蒼白的臉紅潤起來。這句話體現了什么?
6、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這句話體現了什么?
7、如果沒有親緣關系,大約在十萬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骨髓的人。這句話主要寫什么?如果把句中的“可能”改成“能”行嗎? 說明在沒有親緣關系的人中,找到適合的骨髓非常困難。
8、課文中有兩個“靜靜地”,分別說明了什么?
9、最后一段的“生命橋”是指:
10、畫出第二自然段的比喻句將()比作(),如果不進行骨髓移植,年輕的生命就將結束。突顯骨髓移植的()性和()性。
11、“在同一時刻”指的是:
12、第四自然段補充說明青年目前所處的狀況,( )青年的精神境界。但是起( )作用,這段心理描寫突出
13、“此時此刻”指( )。說明當時的情形( )。
14、讀了第四自然段后,擬從臺灣青年和李博士身上學到了哪些品質?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