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嘎達梅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2課《聆聽 嘎達梅林》(陳)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2課《聆聽 嘎達梅林》(陳小慧)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引導者:浙江省江山市解放路小學 陳小慧 合作者:浙江省江山市解放路小 四(1)班
一、教學內容
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2課)
二、年級
小學四年級
三、課時
1課時
四、單元瀏覽
每個時代都有優秀的音樂作品。為了讓學生隨著時間的流淌、音樂的流淌,一起回到那個年代、那段歷史,本單元以“足跡”為主題,選編了四首中國聲樂、器樂作品作為學習內容,讓學生了解屬于那個時代的音樂,增進愛國主義情懷。本課重點通過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特有的表現力。
五、教材分析
贊美蒙古族民族英雄的樂曲——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是黃薈根據安波記譜的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改編的,是中國第一張馬頭琴室內樂重奏專輯中的第一首作品。其旋律抒情優美,又熱情奔放。主題音樂的多次再現,將嘎達梅林對草原的熱愛、對自由的追求,以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進行了清晰的描繪。
六、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大多能夠結合節奏、速度、力度、音區、音色等開展聯想和
想象,能用體態、線條、色彩等對音樂做出相應的反應,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體驗、感受與探索的能力增強,對音樂學習的渴求與期望也日顯強烈。
七、教學目標
1.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特有的表現力。
2.通過在音區、速度、音色、情緒、伴奏等方面的對比,重點聆聽三次主題音樂,哼唱并記憶主題旋律。
3.能積極主動地通過聆聽、模唱、聲勢、動作等方式參與音樂體驗,對樂曲所描繪的英雄形象有所理解和感悟,產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熱愛之情。
八、教學重點
認識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渾厚的音色和特有的表現力,能哼唱并記憶《嘎達梅林》的主題旋律。 九、教學過程
(一)聆聽《賽馬》,談話導入
1.聽《賽馬》片段進教室,談話回顧《賽馬》的主奏樂器、曲名及音樂風格,了解蒙古族
2.認識馬頭琴的外形,通過故事了解馬頭琴的由來,觀看《嘎達梅林》影片開頭部分,了解馬頭琴的音色。
【設計意圖】通過與學生回顧三年級聆聽過的樂曲《賽馬》,回憶二胡的音色及樂曲的音樂風格,在復習舊知中進入新的學習,導入自然。
(二)聆聽馬頭琴五重奏《嘎達梅林》 1.熟悉并哼唱音樂主題
1)初聽第一次主題,感知音樂的情緒。 2)再聽主題,感受節奏與旋律特點。
3)看譜,選用合適的音及音量默唱主題旋律,感受心潮起伏與悲傷的感覺。 4)畫旋律線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
5)看旋律線感受主題音樂兩個樂句大致的旋律走向。 6.)劃拍跟琴輕聲唱曲譜,體會一下這種規整舒展的感覺。 2.初步完整聆聽全曲
完整聆聽,聽后分享:主題在樂曲中出現了幾次? 3.聆聽第一次主題
1)根據表格提示,從音區、音色、速度、情緒深入聆聽第一次主題。 2)重點關注主題的伴奏和效果,動作體驗下行顫音的伴奏,以及這種伴奏方式所表達的如泣如訴的情感效果。
3)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歌唱、劃旋律線、動作模仿等),體會第一次主題。
4.聆聽第二次主題
1)初聽第二次主題,感受各音樂要素的變化。 2)再聽律動體驗音區特點及高亢的音色特點。
3)三聽音樂,關注頓奏的伴奏,體會其帶來的堅定的感覺。 4)設計動作并合作表現主旋律的奔放及伴奏音樂的堅定感。 5.聆聽第三次主題
1)初聽第二次主題,分享各音樂要素的變化。
2)關注這部分伴奏,閉眼感受進行曲式伴奏(XXX XXX)帶來的前行感。 3)關注音樂后面部分的定音鼓,及其烘托出的無畏前行的英雄形象。 6.完整聆聽并表現
完整地回味,選擇喜歡的方式完整欣賞全曲。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視頻、故事和聆聽音色,認識馬頭琴的外形及演奏姿勢,了解馬頭琴的由來,初步感受其音色特點。通過關注并對比三次主題在音區、音色、速度、情緒以及伴奏上的不同,從歌唱、劃旋律線、律動等方式體驗各音樂要素的變化及其所塑造的音樂形象與效果。
(三)拓展欣賞騰格爾獨唱版《嘎達梅林》 1.聆聽騰格爾獨唱版《嘎達梅林》。
2.分享其音色、音區特點,感受沙啞,低沉卻又奔放的表達了悲傷又傳遞了那種不屈的力量。
3.課后欣賞推薦
是啊,英雄嘎達梅林令人敬佩和愛戴,樂曲歌曲《嘎達梅林》也深受大家喜愛,它被先后演繹成了許多不同的版本。老師這里呢推薦了一些,歡迎大家有興趣利用課后或假期,選擇喜歡的去欣賞。
1)馬頭琴獨奏版《嘎達梅林》;2)大提琴獨奏版《嘎達梅林》;3)交響詩《嘎達梅林》;4)男低音獨唱版《嘎達梅林》;5)女聲獨唱版《嘎達梅林》;6)合唱版《嘎達梅林》。
【設計意圖】通過騰格爾的獨唱版本與馬頭琴五重奏演繹的器樂版《嘎達梅
林》的對比欣賞,感受低沉、沙啞又奔放的歌唱帶來的悲傷且具有力量感的聽覺效果。通過向學生推薦其他不同版本的《嘎達梅林》供課余時間欣賞,把課堂學習延向生活。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堂的時間非常有限,今天欣賞到的作品,僅僅是我國音樂海洋中的一滴水,讓我們從今天的《嘎達梅林》開始,開啟對民族音樂的探尋之旅,相信你會遇見更多美妙的體驗。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民族音樂的探尋,激發民族自豪感及對民族音樂的熱愛。
【教學反思】
本課為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因本學期為下冊且本校五年級所有學生已于上學期學習過,故選擇四年級的學生作為教學對象。在備課的過程中,我著重思考如何引導學生有層次地聆聽、有分析地聆聽、有體驗地聆聽、有拓展的聆聽。通過聆聽優秀的民族音樂作品培養學生具有真正審美修養和懂得欣賞音樂的時代少年。
聽覺過程是一個體驗、理解的過程。針對四年級學生的是身心特點,我引導學生通過歌唱、圖譜、律動等方式,重點關注音區、音色、速度、情緒、伴奏及效果六個方面,有目的的對三次主題音樂進行辨聽,圍繞“聽”,組織學生記憶音樂主題,感受馬頭琴的音色,體驗各音樂要素的變化所塑造的音樂形象,順利落實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于接班上課,導致教學過程中的拓展欣賞騰格爾獨唱版《嘎達梅林》沒能很好的落實,有些遺憾。今后的教學中,還需做到語言更加精煉、充分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