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嘎達梅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年級上冊第二課《嘎達梅林》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嘎達梅林》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欣賞歌曲《嘎達梅林》,感受音樂的悲壯的情緒,激起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
2.知識與技能目標:培養學生用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培養學生了解并體驗作品的魅力所在。
3.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聆聽、學習、模仿等方法感受歌曲,并在學唱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表現力。
教學重點:感受音樂的悲壯的情緒,激起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 教學難點:用圓潤、連貫的聲音演唱歌曲,聆聽并感受歌唱家對歌曲的演唱處理和情感表達。
教材分析:《嘎達梅林》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級上冊第二課《足跡》里一首內蒙古民歌。原是一首蒙古族長篇敘事體的頌歌,由安波記譜譯配,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流傳在東蒙北部。全曲具有蒙古族民歌的特點,結構嚴謹,曲調豪放流暢,深情感人,節奏沉著有力。語言聲韻的仰揚與曲調旋律的起伏一致,情緒悲壯而沉重,表達了人們對民族英雄的無限敬仰和深切的懷念。
學情分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演唱能力、欣賞能力和分析表演音樂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見識的擴展,自主意識不斷增強。特別是受流行音樂的影響,他們已經不滿足于課堂教學上的曲子,并對音樂課的興趣逐漸減弱,他們渴望音樂,卻不喜歡書本上的歌曲。因此,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和熱情一日不可懈怠。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教師跳舞(背景音樂是《嘎達梅林》)
2. 教師對蒙古族進行簡介:①長調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自由,歌詞一般為上、下個兩句,內容絕大多數是描寫草原、駿馬、牛羊、藍天、胡泊等。短調與長調相對而言,泛指那些曲調短小、具有明確節奏節拍的歌曲。②古族的樂器有馬頭琴、四胡、雅托克。③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
3. 出示課題——《嘎達梅林》。 二、新授
1. 初步聆聽歌曲:①說一說歌曲的歌曲的速度和情緒(速度:稍慢。情緒:悲壯、懷念)。②學生談感受。③教師總結:歌曲以嘎達梅林起義為題材,贊揚了草原英雄嘎達梅林。歌曲的旋律以四分音符為主,氣勢宏偉、情感低沉,表達了草原人民對英雄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2. 帶著情感再次聆聽。短片介紹嘎達梅林的英雄事跡,看完學生談感受。
3. 學習畫旋律線,對旋律線進行對比,并學唱歌曲。重點講解樂句“不落長江不呀不起飛”的含義和唱法。教師彈琴教唱。 4. 利用豎笛吹主要音“6、6.
”,并唱譜。 5. 填詞演唱歌曲,并講解重點“人·民的”節奏及含義。 6. 加感情演唱,(不能喊著唱,注意聲音位置,強調音準和節奏)
7. 歌曲演唱特點及形式是怎樣的:歌曲是用男低音的演唱形式來演唱的,歌手用這種深情感人的聲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作曲家的創作是一度創作,當你對音樂形成自己的理解、處理并有自己的風格特色時,這就叫做二度創作。
8. 聽歌唱家齊峰老師對歌曲是怎樣處理的。學生說感受,教師講解抖喉。
9. 欣賞騰格爾老師演唱的《嘎達梅林》。教師總結:騰格爾老師的聲音高亢,蒼勁有力,仿佛能讓我們看到英雄的形象。
10.欣賞彭麗媛老師演唱的《嘎達梅林》。教師總結:彭麗媛是中國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演唱的《嘎達梅林》是抒情的,歌頌的。 1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處理方式和情感表達進行演唱。 12.教師演唱,學生伴舞。 三、拓展
教師對馬頭琴進行簡介后,欣賞馬頭琴版本的《嘎達梅林》。①認真聆聽。②學生模仿拉馬頭琴的動作。③學生用舞蹈動作感受樂曲 四、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欣賞了不同歌手演唱的不同版本的《嘎達梅林》,還聆聽了悠揚動聽馬頭琴版的《嘎達梅林》,誰愿意與大家分享你本節課的收獲呢?(學生說)
2.你們有這么多的收獲老師也替你們感到高興,希望同學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記住我們這位草原英雄——嘎達梅林。同時要向這位英雄學習,弘揚民族精神,讓民族精神永遠閃爍著耀眼的光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