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晨景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音版五上第一課欣賞管弦樂曲《晨景》云南省 - 曲靖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音版五上第一課欣賞管弦樂曲《晨景》云南省 - 曲靖
《晨景》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欣賞管弦樂曲《晨景》 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鐘) 授課對象:小學五年級學生 教學場地:多媒體錄播教室 教具準備:長笛、鋼琴、多媒體課件 教材簡析:
管弦樂《晨景》是挪威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于1888年為挪威劇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詩劇《培爾·金特》寫了二十三段配樂。后選擇其中八段改編為兩個組曲。本曲就是《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第一首《晨景》。這原是詩劇第四幕中主人翁培爾·金特流浪到非洲摩洛哥時,描寫大摩洛哥自然風光的音樂,展現了摩洛哥海岸清晨的氣氛,晨曦初上的美麗景色。《晨景》田園風的快板,E大調,6/8拍。第一段具有牧歌風格,采用通用田園曲的體裁和單主體三段式的結構,加以自由而精心的發展構成。在單簧管與雙簧管的和聲上,長笛奏出寧靜的田園曲主題:
圖28
連續向上方三度轉調(E--升G--B)利用調性色彩的變化描寫太
陽從東方升起。
第二段是音樂的高潮,描寫太陽透過云層,大放光芒。大提琴奏出晦暗的副題,小提琴的波浪式音型使音樂的跳躍感強,很活潑,色彩明亮清新。感覺像金色晨光穿過薄薄的云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又向它穿透林間,一縷一縷地灑向草地,高潮時朝陽噴薄而出。謐靜的森林漸漸蘇醒,鳥鳴聲、獵號聲令人陶醉。
第三段又回到平靜的氣氛。結尾時單簧管和長笛暗示鳥語,圓號暗示獵人的號角。
圖29
最后,田園風的音調消失在一片寧靜之中。醉人的畫面在主題的重復中減弱消失,整首樂曲給人以夢境般的朦朧曼妙,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描繪出一幅北歐清晨靜謐清新的抒情畫面。
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演唱、欣賞和分析表現音樂的能力,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情,要讓他們從心底里喜愛音樂、欣賞音樂,形成良好的持續發展態勢。
設計意圖: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是耳朵的美餐。本課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動力,在引導學生聆聽的過程中,通過演唱、對比、表演、
觀看視頻等方法感受、體驗音樂,充分利用音樂的聯覺心里反應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教學過程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核心素養:
1、通過對《晨景》的欣賞學習,激發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興趣,培養學生聆聽古典音樂的能力。
2、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展開聯想,激發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3、引導學生感受音樂的積極向上、充滿朝氣、催人奮進的情緒和力量,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知識與技能:
1、欣賞樂曲《晨景》,能哼唱其牧歌主題旋律,感受音樂描繪的意境和情緒。
2、通過欣賞音樂作品,了解不同演奏樂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 3、了解音樂高低強弱等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描繪的內容。 2、體會各種音樂元素在表現音樂中的作用 3、了解幾種主要演奏樂器的音色特點及演奏方法。 評價方式:
1、表現性評價——在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結果、學
習方法、學習習慣等通過語言、面部表情、眼神、肢體動作等給予評價。
2、交流式評價——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反饋學習效果,在不斷的追問中引發學生思考,最后老師給予小結評價。
3、診斷式評價——在課堂中通過檢測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差異情況,從而判斷學生學習目標是否達成。
教學過程:
一、聽辨樂器音色導入
1、請同學吹奏長笛,其他同學猜是什么樂器。
2、請同學選播課件中樂器的音色,其他同學聽辨音色并說出樂器名字,老師總結樂器音色特點并示范演奏姿勢。
(設計意圖:請本班同學吹奏長笛,既可以讓學生近距離觀察認識長笛,同時也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自己選播喜歡的樂器音色也能激發同學們認識樂器、聽辨樂器音色的積極性。)
二、新課教學: (一)、初聽全曲
1、欣賞樂隊演奏《晨景》的視頻,同學們邊聽變模仿樂器演奏。并說出初聽音樂的感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音樂有個整體的認識和感受,同時對管弦樂隊、管弦樂器及演奏姿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作品簡介
師:大家知道《晨景》的作者是誰嗎?他是怎樣創作出如此優秀的作品的呢?
(設計意圖:簡單了解作者和音樂創作背景。) (二)、分段聆聽 1、第一部分 A、聆聽演奏樂器
聆聽第一樂段,說出主奏樂器有哪些。
(設計意圖:進一步聽辨樂器音色,了解樂器演奏形式,為了解樂器使用的意圖奠定基礎。)
B、演唱牧歌主題
簡介牧歌,學生視唱主題樂句并用豎笛吹奏。
(設計意圖:熟悉樂曲主題音樂,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 C、復聽感受
請同學們隨音樂劃旋律線,說出主題樂句反復出現了幾次,每次的音高、力度有什么變化。引導學生說出音樂描繪的內容和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受主題旋律動機的發展和旋律音區的變化,初步認識音高、力度等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能體會主題音
樂變化帶來的上升畫面感。)
E、模仿體驗
請學生跟音樂模仿長笛、雙簧管、弦樂演奏,并分別用“yu、wu、la”模唱,老師來擔任指揮。
(設計意圖:通過模唱、動作模仿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記住樂器的演奏姿勢。引導學生再次感受太陽冉冉升起的生動畫面以及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力量,從而滲透核心素養的教育。)
2、聆聽第二樂段
A、初聽第二樂段,劃旋律線,對比第一樂段有什么不同。 師:美麗額清晨,太陽已經冉冉升起,接下來音樂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聽。
(設計意圖:通過劃旋律線對比出一二樂段音樂旋律的不同。) B、欣賞老師剪輯的視頻,說出感受。
(設計意圖:聽覺、視覺同時刺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音樂想象力,感受音樂描繪的生動畫面以及蓬勃的生機。)
C、模擬表演,感受在陽光下的萬事萬物一篇生機昂然的景象。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感受音樂表現的意境和情緒,體驗音樂帶來的蓬勃向上、頑強堅韌的力量。) 3、欣賞第三樂段
聆聽音樂,說出與一、二樂段音樂中的哪一樂段相似,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初步了解音樂結構,同時感受音樂描繪
的內容和情緒。)
(三)復聽全曲,結構分析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格里格這首《晨景》被人們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日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大家想不想再感受一遍?復全曲,說出新的感受。
(設計意圖:再次完整感受音樂,了解音樂結構,體驗音樂情緒。) 三、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跟隨格里格的管弦樂作品《晨景》欣賞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日出,也感受到音樂帶給我們的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朝氣的蓬勃的生命活力,希望同學們也像初生的太陽一樣,充滿朝氣、充滿活力,給身邊的人們帶來溫暖、帶來希望,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
(設計意圖:小結音樂作品的內涵,滲透核心素養教育。)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