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嘎達梅林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音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單元《嘎達梅林》內蒙古 - 呼和浩特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小學音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4單元《嘎達梅林》內蒙古 - 呼和浩特
《 嘎達梅林》
教學目標
1. 通過欣賞和演唱《嘎達梅林》,了解蒙古族風土人情和生活習慣,激發(fā)學生對民族英雄的敬仰之情。
2. 感受樂曲情緒,通過歌曲演唱了解蒙古族短調音樂的特點,并能隨音樂參與表現(xiàn)。
3. 了解蒙古族樂器馬頭琴,初步感受其深沉和渾厚的音色。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欣賞和學唱了解蒙古族民歌的特點。 2. 演唱時能夠準確的表達歌曲情感。
教材分析
蒙古族民歌歷史悠久、內容非常豐富。蒙古族民歌有長調和短調之分,2005年11月,由中國和蒙古國聯(lián)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第三批“人類口頭與非物質類文化遺產(chǎn)”。長調民歌高亢悠遠,與草原和蒙古族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關,承載著蒙古族的歷史,既善于敘事,又善于抒情。如《牧歌》《遼闊的草原》等。
《嘎達梅林》是一首短調蒙古族民歌,具有敘事性的特點,歌頌了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帶領牧民起義,反抗王爺?shù)挠⑿凼论E。 嘎達梅林是蒙古族的一位民族英雄,歌頌了民族英雄嘎達梅林帶領牧民起義、反抗王爺統(tǒng)治的英雄事跡。歌曲旋律流暢,結構簡單,為上下兩個樂句的一段體,馬頭琴演奏的版本更增添了音樂的滄桑感。
學情分析
六年級通過學習已經(jīng)能夠聽辨旋律的高低 , 快慢 , 強弱。 能夠感知音樂主題 , 并能夠體驗不同的 音樂情緒 , 并描述出音樂中情緒的變化及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教師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并提問:這是有什么樂器演奏的?這是哪個民族的樂器?它的音色有什么特點? 2.介紹樂器、出示馬頭琴圖片
馬頭琴是一種兩弦的弦樂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馬頭形狀的琴柄,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樂器。馬頭琴是蒙古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潮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
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郭小川《平爐王出鋼記》詩:“牧區(qū)初次的人們聽說鋼花噴,蒙古包里拉起了馬頭琴。
二欣賞《嘎達梅林》
1. 聆聽馬頭琴獨奏《嘎達梅林》感受情緒和內容。 2. 教師揭示課題《嘎達梅林》 3. 樂曲創(chuàng)作故事背景
4. 1929年,蒙古族封建王公達爾罕企圖出賣旗地,便勾結東北軍軍
閥強行開墾土地。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嘎達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陽去控告。但是,事與愿違,不僅控告無效,他反被捕入獄并被判處死刑。嘎達梅林的妻子牡丹聞訊后,帶領群眾劫獄,救出了嘎達梅林。嘎達梅林率眾起義,形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抗封建貴族統(tǒng)治的大規(guī)模武裝斗爭。后來,嘎達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遼河畔被敵人包圍,后在戰(zhàn)爭中壯烈犧牲。
三、聽賞蒙古族民歌《嘎達梅林》
1.教師:《嘎達梅林》不僅是一部很有名的器樂作品,而且還根據(jù)真實的故事配有歌詞,下面我們來欣賞由我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麗媛演唱的《嘎達梅林》,說說聲樂作品和馬頭琴獨奏曲有什么聯(lián)系及不同?
2.再次聆聽歌曲,找出演唱者對裝飾音的處理。并隨音樂哼唱,對強弱作出處理。
3.分樂句演唱。 4.完整演唱歌曲。
5學生回憶蒙古族長調和短調音樂特點。《嘎達梅林》是長調還是短調?
四.觀看馬頭琴齊奏《萬馬奔騰》視頻 五.課堂小結
教師: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習俗和文化,民歌也體現(xiàn)了這些生活習俗和文化。今天讓我們記住蒙古族音樂蒙古族英雄,讓我們贊美英雄、贊美英雄、贊美我們偉大的中華
民族!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wǎng) www.jixiangsibao.com
首頁 | 網(wǎng)站地圖| 關于會員| 移動設備| 購買本站VIP會員
本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共享上傳,除本站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和本站聯(lián)系并提供相關證據(jù),我們將在3個工作日內改正。
Copyright© 2011-2021 優(yōu)質課網(wǎng) 版權所有 by dedecms&zz 豫ICP備11000100號-1
工作時間: AM9:00-PM6:00 優(yōu)質課網(wǎng)QQ客服:9899267 投稿信箱:98992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