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長方體的認識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數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重慶市 - 南岸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三單元P18-19,例1、例2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觸摸、操作、想象等活動,自主探索并掌握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及關系,理解長方體長、寬、高的含義。
2、 在各種層面的變換和想象中,建立清晰的長方體的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3、 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探究、學習經驗與方法,感受學習的樂趣與價值。
教學準備:
教師:白板課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長方體學具兩個(一般、特殊各一個);學具袋(黃色小棒8根、藍色小棒5根、紅色小棒4根、綠色小棒3根、接頭若干)。
教學過程:
一、溝通點、線、面,抓住本質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聚集學生注意力。 課前板書:長方體的認識
師: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什么? 師:長方體認識嗎?
師:說一說都在哪里見過?
師:那為什么今天還要來認識長方體?老師希望下課的時候由你們來給出答案。 2、了解點、線、面的聯系,導入新課。
師:準備好上課了嗎?看看誰反應最快,老師畫了什么? 課件依次觸屏畫一個點,兩條線。 預設:一個點,兩條線段
師:這個點和這兩條線都在同一個(平面)上。
師:孩子們,點、線、面我們都認識,那你們思考過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嗎? 師:先仔細觀察。
老師觸屏移動使兩條線段相交。 師:兩條線怎么樣了? 預設:兩條線相交了。
師:兩條線在哪兒相交了?指一指,產生了什么。 引導:線和線相交產生點 師:面和面相交呢?
用另一個面(一張卡紙)和白板相交,讓學生上臺指一指在哪兒相交,引導觀察產生了一條線。
小結:線和線相交產生點,面和面相交產生線(板書)
- 2 -
師:看來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多想想事物間的聯系,就能對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那么今天就讓我們帶著新的思考來認識長方體。 二、觀察觸摸,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 1、認識長方體“棱”“頂點”。
師:請仔細觀察你們面前的長方體,看看長方體上有沒有面和面相交產生線,線和線相交產生點。(手指著板書) 學生借著學具長方體匯報。
伺機介紹1:面和面相交的線段叫做長方體的棱(板書:棱),由于相交產生,同一條棱同時屬于兩個面。
伺機介紹2:棱和棱的交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板書:頂點),它是由3條棱相交形成的。
師:長方體上除了棱和頂點,還有(面)。 2、探究“面”“棱”“頂點”的數量。
師:那長方體有多少個面,多少條棱,多少個頂點呢?你能有序的數一數嗎?請數給小組內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小組交流。
學生匯報,伺機板書相應的數量。
學生匯報過程中,伺機引導學生有序的數法,特別是棱的數法,引導學生先數左右方向的4條,再數上下方向的4條,最后數前后方向的4條,為學生觀察“相對的棱”作準備。
三、操作想象,深究長方體特征,建立空間表象。 1、探究“面”的特征。
師:剛剛我們一起探究了面、棱、頂點的數量。關于面,除了數量,你還有什么發現?
學生匯報。
教師伺機板書:每個面是長方形,有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相對的面相同
(學生匯報相對的面相同時利用課件演示)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認為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有時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
2、直覺判斷,認識直觀圖 師:剛剛說到長方體有6個面,為什么我們在數學書上看到的長方體往往長成這 個樣子?
師:從圖中能看到幾個面?長方體不是有6個面嗎?
教師伺機強調:也就是說從一個角度觀察長方體最多只能看到3個面。 師:從圖中又能看到幾條棱呢?
- 3 -
師:那還有三條藏在哪里呢?誰能上來指一指。 學生上臺畫棱。 師:看不見的棱我們用虛線表示,補上3條棱原來藏住的3個面在這個透視圖中 能看見了嗎?
全班一起有序的指指看。 師:孩子們注意到沒有,上下面和左右面在圖中看起來像什么圖形(平行四邊形), 再看看你們桌上的長方體,實際上都是(長方形),這是因為透視的原因。 3、動手搭建,探究“棱”的特征,認識長、寬、高。
師:通過剛剛的探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有12條棱,是不是任意的12根小棒都能 搭建一個長方體呢?先看看學具袋里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么? Ppt出示學具袋:
請先聽操作要求:
①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先挑選出要使用的材料。 ② 小組合作搭建長方體框架。 ③ 思考,準備匯報:
我們挑選了哪些材料,為什么?
仔細觀察長方體框架,有哪些新的發現? 學生匯報(框架相同的小組補充匯報)
預設1:我們挑選了8個接頭(因為長方體有8個頂點),紅、黃、綠色小棒各4根。 預設2:相同顏色的小棒在位置上都是相對的,也就是長方體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預設3:相對的棱相互平行。
預設4: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兩兩垂直。
預設5:同一接頭的三根小棒顏色不同。教師伺機介紹: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一般不同,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一般情況下,我們把底面較長的棱叫做長方體的長,較短的棱叫做長方體的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長方體的的高。 師:(指著某一個頂點)從這個頂點引出的3條棱,長、寬、高分別是哪條?誰來指指看? 小結:看來長方體的長、寬、高并不是固定的,會根據長方體的擺放方向而改變。 小組內指一指長方體的長、寬、高。
4、對比觀察,溝通棱----面----體變化。
黃色:11cm(8根) 藍色:14cm(5根)
接頭若干個 綠色:16cm(3根) 紅色:18cm(4根)
- 4 -
師:有沒有小組搭建出和他們不一樣的長方體?
對比:長、寬、高中的什么改變,引起哪些面改變,導致長方體怎么變化的。
5、拆棱想象,理解長、寬、高。
師:我注意到,和他們一樣所有小組都沒有選擇綠色小棒,為什么? 師:你覺得至少需要幾根?
師:但老師一不小心選擇了綠色小棒,搭建成了這個樣子(課件),雖不是完整 的長方體,但你能想象出它完整的樣子嗎?
師:那如果我繼續拆掉一根小棒,還能想象出它原來的樣子嗎?
預設:能。
師:要保證我們能想象還原出它完整的樣子,還能繼續拆嗎? 要還原出完整的長方體,至少要保留幾根小棒?拆拆看。 小組合作拆框架,展示匯報。 預設:3根
師:怎樣的3根?
預設:交于同一頂點的3根。 師:還能再拆嗎?
- 5 -
預設:不能。 師:也就是說根據一組長方體的長、寬、高。就能確定一個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 四、想象應用,鞏固長方體特征,發展空間觀念。 課件出示:
20cm
17cm
24cm
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6個面的大小嗎?在下圖中選一選:
師:現在你能想象出這個長方體完整的樣子嗎?
學生想象,課件再出示長方體,學生檢查自己的想象畫面。 師:我現在把高延長(課件),長方體怎么樣了?(長高了)哪些面會受到影響而改變呢?
師:繼續把高縮短到17cm,想想看它現在是怎樣的長方體?為什么?
師:繼續把高縮短到0.7cm,想想看的上面的面有多大?左面的面呢?前面的面呢?
師:你感覺這個長方體怎么樣?它可能是我們身邊的什么物品?
24cm 17cm
20cm
24cm
17cm
20cm
20cm
20cm
24cm
24cm
③
②
①
⑤ ④
24cm
17cm
0.7cm 24cm 17cm 17cm
- 6 -
揭曉答案:數學書。
師:如果我們繼續把這個長方體的高縮短到0.1mm,想想看它還是一個長方體嗎?可能是什么物體?(是,一張紙)
師:如果我們繼續把這個長方體的高縮短到0,現在長方體變成什么了?(長方形)
師:如果我將高重新延長到24cm,又將寬延長到24cm,這個長方體就會變成什么了?(正方體)
師:那正方體又有些什么特征呢?它和長方體有什么聯系呢?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五、暢談收獲,回顧總結。 師:不知不覺就快下課了,通過這節課對長方體的認識,你又有哪些新的收獲呢? 小結:今天我們從面、棱、頂點三個方面對長方體進行了深入的探究,不僅探究了各部分的數量,還探究了形狀、位置關系等。希望孩子們遇到新的立體圖形也能從這些方面去探究,做一個會思考會學習的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