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征稅和納稅
所屬欄目:高中政治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1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征稅和納稅-遼寧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八課第二框《征稅和納稅》
一、教材分析
本框是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八課《財政與稅收》中的第二框《征稅與納稅》一框內容。主要介紹稅收的含義、特征、種類及依法納稅是公民應盡的義務等知識,它是對財政內容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因為稅收是財政收入最重要的來源以及基本形式。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了解增值稅的內容、個人所得稅的作用以及違反稅法的主要現象。 2. 理解稅收的本質以及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 3. 懂得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二)能力目標
1. 能準確把握稅收基本特征的理解能力。 2. 能夠正確認識有關稅收作用的理解能力。 3. 能夠區分各種違反稅法現象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牢固樹立納稅光榮的信念,自覺遵守稅法,依法誠信納稅。 2. 以主人翁的態度監督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偷稅、欠稅、騙稅、抗稅等違反稅法的行為作斗爭。 三、教學重點難點 1. 稅收的含義
2. 稅收的基本特征及其關系
3. 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四、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從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入手,使學生在簡單的事例當中,清晰的邏輯思路當中領會知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中構建知識。 五、教學方法
1、問題探究法。引導學生以問題帶動知識,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
2、集體討論法。針對教材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3、直觀演示法:利用多媒體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六、課前準備
1.學生預習閱讀征稅和納稅的內容。 2.教師收集有關征稅和納稅的時政材料。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以時政熱點導入,指出稅收的重要性,國家非常關注稅收問題
回憶上節課內容,思考稅收的重要性。
講授新課 一、稅收的含義 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猜測稅收的含義,教師在對稅收的含義做一下闡釋:分為5個方面: 1.稅由誰來征收:國家是征稅的主體。
2.國家為什么要征稅: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等等。提出一個思考問題:世界上有沒有不收稅的國家?引用馬克思的名言“賦稅是喂養政府的奶娘”,通過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得出結論:有國就有稅,稅收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
3.國家通過什么手段征稅:政治權力,是一種強制力。
4.國家依據什么征稅:稅法,舉幾個稅法的例子生動形象。并指出:有國就有稅,有稅必有法。稅法是稅收的法律依據、法律保障。 5.稅收的地位:財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二、稅收的特征
通過稅收含義思考反映了稅收具有哪些特征。
1.強制性。含義中3.4點體現出稅收具有強制性,國家憑借政治權力,并且以稅法作為依據強制征稅,不僅要求納稅人依法納稅,而且要求征稅人依法征稅,否則,將要受到法律的懲罰,這也從
猜測稅收的
起源、含義。
通過課前預習的知識解答教師提出的疑問,得出
稅收的含義。
側面說明了稅收的地位,是有保障的。 2.無償性。思考問題:納稅人納稅之后會不會有什么酬勞,或者會不會過一陣返還稅款?通過對該問題的解釋,得出稅收的無償性,國家納稅無條件的,無需返還,也不用直接付出代價。但要注意一個問題:稅收的無償性并不是絕對的,因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體現了含義中的第2點。 3.固定性。含義中第4點提到了稅法,因此得出結論:在征稅前,國家就以法律的形式預先規定了征稅對象和稅率,不經國家有關部門的批準,不得隨意更改。這相當于一種約束,對納稅人和征稅人的一種約束。同樣,稅收的固定性也是相對的,不代表一成不變,用時政新聞來闡述這一點更有說服力。
讓學生分析稅收三個特征之間的關系,教師加以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1.無償性要求強制性,強制性保障無償性。 2.強制性和無償性決定固定性。
指出:這三個特征緊密聯系,缺一不可,是稅收區別于其他財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標志。 三、稅收種類
讓學生想一想他們了解的稅種都有哪些,通過
思考稅收三個特征之間的關系。
說出自己知
PPT給學生普及一些國外稀奇古怪的稅種,例如:呼吸稅、單身稅、風景稅、乞丐稅等等,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有短暫的放松休息。
言歸正傳,講解我國的稅種,著重講解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
1.增值稅:屬于流轉稅的一種,指出征稅對象和納稅人。重點講解增值稅的意義,通過對增值稅環節的簡單講解,得出結論:增值稅既避免了對下一個經營額的重復征稅,也防止了前一個生產環節的偷漏稅行為,有利于公平賦稅。并且聯系時政,提出熱點詞匯“營改增”,讓學生結合漫畫思考營改增的意義。得出結論:很大程度上減輕了企業的稅負,促進企業生產發展。
2.個人所得稅:屬于所得稅的一種,指出征稅對象和納稅人。個稅根據應稅項目的不同分別實行兩種稅率:比例稅率和超額累進稅率。通過超額累進稅率引出個稅的意義,讓學生聯系之前所學知識(第七課第二框:促進收入分配的措施)思考個稅的意義:調節個人收入分配,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促進社會公平。 四、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引用美國的一句諺語“在這個世界上,只有死亡道的稅種。
結合漫畫思考營改增的意義。
聯系之前所學知識思考個稅的意義。
和稅收是逃不掉的”在中國也不例外,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利用這節課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
但現實生活中,依然存在很多違反稅法的現象,主要有如下四種:
1.偷稅:又稱逃稅,逃避納稅,通過欺騙或隱瞞的方式不繳或者少繳。
2.欠稅:拖欠,沒有按時繳稅,超過期限。
3.騙稅:通過欺騙的方式,騙取國家稅收優惠。 4.抗稅:抵抗,通過暴力、威脅,拒不接受檢查,拒不繳稅。
每一種行為配合PPT展示漫畫作為例子,生動形象。
得出結論,公民應該怎么做:既要提高義務意識,自覺誠信納稅;又要提高權利意識,監督國家公職人員的行為,批評舉報貪污浪費的行為,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最后,設置討論環節,從生活中小事著手,圍繞去飯店吃飯結賬時應不應該要發票進行小組討論。從消費者、商家、國家的角度分析,得出結論:應該索要發票,有利于防止和減少飯店的偷漏稅行為。
利用這節課所學知識分析依法納稅
是公民基本義務的原因。
討論去飯店吃飯結賬時應不應該要發票。
小結 課堂小結:總結稅收的含義、特征、種類、違反稅法的四種主要行為。并留作業課后完成。
九、板書設計
第八課 第二框 征稅和納稅 (一)稅收及其種類
1、含義:主體、目的、手段、依據、地位 2、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 3、種類:增值稅、個人所得稅 (二)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1. 依法納稅的必要性
2. 違法稅法的四種行為:偷稅、欠稅、騙稅、抗稅 3. 公民要增強權利和義務意識 十、教學反思
本課雖然內容較多,但比較簡單,學生易懂,可以結合很多生活中有關稅收的事例,使學生深刻理解并從自己的實踐中去理解,從而把握稅收的本質和依法納稅的意義。需要改進的是留給學生講的部分較少,教師講授較多,因此還需以學生為主體,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