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故都的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課時課堂實錄_四川省南江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課時課堂實錄_四川省南江中學
觀秋色 聽秋聲 品秋味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通過五幅圖畫,賞析作者筆下故都的秋色、秋聲、秋味。
-
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掌握文章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
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的由來,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涵。
【教學方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安排】
2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通過五幅圖畫,賞析作者筆下故都的秋色、秋聲、秋味。
-
理解本文主觀情與客觀景的自然融合。掌握文章以情馭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
腸人在天涯。” ——秋風里,馬致遠讀到的是凄苦。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秋光中,王實甫讀到的是凄美。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秋葉中,杜甫讀到的是悲涼。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秋意中,毛澤東讀到的是意氣風發。
面對故都的秋天,郁達夫又讀到了什么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走進郁達夫的《故都的秋》。
二、檢查預習
學生速讀文章,思考:作者筆下故都的秋具有怎樣的特點?
(清、靜、悲涼)三、整體感知
聽朗誦,精讀第 3—11 段,思考:作者描繪了哪些故都秋天的景象?
秋院賞晨(3)秋槐落蕊(4)秋蟬殘鳴(5) 秋雨話涼(6——10)
秋果奇景(11) 四、合作探究
問:在秋院、秋槐、秋蟬、秋雨、秋果的描寫中,作者是怎樣體現“特別地清、靜、悲涼”的?
(小組合作探究)
一椽破屋、一碗濃茶 (特別悲涼)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特別清)青天下馴鴿的飛聲 (特別靜)從槐樹葉底,朝東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 (特別靜)破壁腰 (特別悲涼)靜對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朵 (特別清、靜)牽牛花…以藍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色最下 (特別清)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且長的秋草(特別悲涼)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 (特別清、悲涼)
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 (特別靜)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 (特別清、靜)
衰弱的殘聲
無論在什么地方,都聽得見它們的啼唱 (特別悲涼)
灰沉沉忽而、息列索落地下起雨來了一層秋雨一層涼 (特別悲涼)
第一是棗子樹,屋角,墻頭,茅房邊上,灶房門口淡綠微黃
等棗樹葉落,棗子紅完,西北風就要起來了,北方便是沙塵灰土的世界
一年之中最好也沒有的 Golden Days
(特別清、悲涼)小結:
|
色 |
形 |
聲 |
味 |
觸 |
情 |
秋院 |
碧綠藍白 |
|
馴鴿的飛聲 |
濃茶 |
|
清閑落寞 |
秋槐 |
|
一絲一絲疏疏落落 |
寂靜 |
無味 |
柔軟細紋 |
清閑落寞 |
秋蟬 |
|
|
秋聲處處 |
|
|
落寞 |
秋雨 |
灰沉沉青布 |
|
緩慢悠閑平仄 |
|
|
悠閑落寞 |
秋果 |
淡綠微黃 |
像橄欖鴿子蛋 |
|
|
|
落寞 |
五、拓展訓練
1、面對此情此景,不由詩興大發,讓我們一起來做詩。同學們可以選取五幅圖景中的景物,也可以聯想故都秋天的其他景物,抓住特征,按下面的格式續句,看誰續寫得快、準、新。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它在秋槐的每一片落蕊里,
它在 它在 它在_ 它在_ 它在_
2.背誦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并試著仿其格式把故都的秋景連綴成詩,并表達作者(郁達夫)的情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推敲文中悲涼、傷感的情調的由來,深層次理解此文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世界,郁達夫筆下的秋“特別的清、靜、悲涼”,到底是為什么呢?今天讓我們接著來學習這篇《故都的秋》。
作者為什么會把秋景看得如此的“清 、靜與悲涼”?補充背景:
郁達夫原名郁文,浙江人。3 歲喪父,家中生活艱難。7 歲入私塾。青年時代,隨長兄
赴日留學,十年客居日本,期間飽受屈辱和歧視。
在文學上,他提倡“靜的文學”,主張“文學作品,都是作者的自敘
傳。”所以,他的作品體現著極強的“主觀色彩”。
熱忱的愛國主義者,積極
投身抗日救亡活動。1933 年 4 月,因國民黨反動派的
白色恐怖,從上海移居杭州。1934 年 7 月,郁達夫從杭州經青島去北平,再次飽嘗了故都的“秋味”,寫下了本文。
當時的中國,連年內戰,民不聊生,郁達夫亦居無定所,
顛沛留離,飽受人生愁苦和哀痛。
小結:
作者當時因白色恐怖而抑郁苦悶逃避現實。因而,作者用這種感情來看外界時,看到的就只能是冷清的秋色,聽到的也只能是寂寞的秋聲。
三、師生互動探討
-
作者對這“清 、靜、悲涼”的故都的秋有著怎樣的情感?
(找出文中最能表現作者情感的語句)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的住的話,我愿意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頌秋,但全文基調是憂傷、悲涼的。向往眷念,一曲悲涼的頌歌。作者所描寫的“悲涼”不只是賞秋景的心態,更是對整個人生的感悟。
所以,一切景語皆情語,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世界
-
作者寫北國的秋,為什么文中還提到了南方的秋?
突出北國秋色更濃、秋味雋永
突出北國更有秋味和秋色
-
第三段開頭提到故都的名勝,是平素讓作者魂牽夢繞的景色,現在到了故都,為什么只是一筆帶過,反而著力寫牽牛花、槐蕊、秋蟬、秋雨、秋棗?
-
故都秋的神韻就在平凡景物、生活中。
-
從普通事物寫,容易引起共鳴。
-
細小處有秋味,大處更不用說。
-
名勝可能吵鬧、擁擠,與全文基調不一致。
四、布置作業
仿照《故都的秋》寫一篇《光霧山的秋》,800 字。
附
:板書設計
秋院賞晨(3)秋槐落蕊(4)
秋蟬殘鳴(5)
秋雨話涼(6——10)
秋果奇景(11)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故都的秋”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課時課堂實錄_四川省南江中學”,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教版高中必修2《故都的秋》第一課時課堂實錄_四川省南江中學”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