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故都的秋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高中語文必修四5.《故都的秋》重慶市綦江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故都的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能賞析、感知本文的畫面描寫; 2.能分析、體會郁達夫深沉的情感; 3.能鑒賞本文情景交融的手法并嘗試運用。 二、教學重點:
能分析、體會郁達夫深沉的情感 三、教學難點:
能嘗試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郁達夫曾說:“關于一個曾經住過的舊地,覺得此生再也不會第二次去長住了,身處入了遠離的一角,向這方向的云天遙望一下,回想起來的,自然也同樣地只是它的好處。”
對郁達夫來說這個魂牽夢縈的舊地,就是故都北平;而他尤為鐘情的便是這故都的秋。他為何對故都的秋情有獨鐘呢? 2.預習檢測:
(1)是因為其他地方的秋不好嗎?
不是,郁達夫說“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那為什么獨愛這故都的秋呢?是因為故都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是因為故都的秋味才能讓他嘗個透,賞玩到十足。也就是說——這故都的秋,秋意最濃。
(2)創作理念闡釋:
郁達夫以其文才將北平之秋的清、靜、悲涼轉換為優美的文字,而我們又挑選了其中最喜歡的一幅還原為畫作,現在有請三位優勝小組的代表闡述一下你們的創作理念:你的畫作是如何表現郁達夫筆下故都的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的特點的?
(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課下討論后,完成繪畫作品,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其繪畫作品,以此來分析郁達夫筆下所描寫出的畫面,同時分享自己的理解) (3)畫面描寫特點總結:
三幅作品,各有千秋,難分伯仲,但是我們能從大家的作品以及闡釋中發現它們有共通之處:
在景物的選擇上——①平凡普通(小院、牽牛花、槐樹……)
②破敗微小(破屋、破壁、尖細秋草、小果……)
在色彩的選擇上——③清冷素色(對牽牛花的評判、青布單衣、淡綠微黃……) 總結:這幾根衰草、點點落蕊、衰蟬哀鳴、秋風冷雨、微綠小果便構成了郁達夫眼中清、靜、悲涼的故都之秋。 3.情感探究:
(1)那北平之秋就只有這一幅面貌嗎?我們之前還閱讀了老舍先生的《北平的秋》,那么在他的筆下與郁達夫所寫幾乎同時代的北平之秋是怎樣的呢?
老舍先生筆下的北平之秋瓜果飄香,酒香蟹肥,有粉面彩身的兔兒爺,有葉齊苞大的秋菊,還有泛舟荷葉間的青年學生:明媚鮮艷,熱鬧繁榮。 (2)同樣一個北平之秋,為何在二人筆下會有這樣的不同呢?
因為人不同,經歷不同,心境不同。 (3)此時的郁達夫是怎樣的心境呢?
有人說在《故都的秋》中讀出了郁達夫的閑適淡泊,也有人說讀出了孤獨落寞,你認為呢?
(學生進行討論交流,明確郁達夫表面的閑適——泡一碗濃茶,向院子里一坐,細數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靜對著牽牛花,聽都市閑人的閑聊;深沉的孤獨——破屋、破壁、藍白色的牽牛花、疏落尖細的秋草、秋蟬衰鳴、秋涼……)
【總結】曾被辱稱為“東亞病夫”的郁達夫,滿腔激憤熱血的郁達夫,顛沛流離、四處逃亡的郁達夫,面對時局動蕩、民生凋敝卻又一事不可為的郁達夫,怎么可能真正地閑適淡泊呢!
正如古龍《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所寫:
“他不愿阿飛再想這件事,忽然抬頭笑道:‘你看,這棵樹上的梅花已開了。’ 阿飛道:‘嗯。’
李尋歡道:‘你可知道已開了多少朵?’
阿飛道:‘十七朵。’
李尋歡的心沉落了下去,笑容也已凍結。因為他數過梅花。他了解一個人在數梅花時,那是多么寂寞。”
無獨有偶,王安石罷相之后,無事可做,便尋芳攬勝以打發流年,寫下:“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
這點數梅花的李尋歡,這細數落花、緩尋芳草的王安石,不正與細數日光、靜對牽牛花的郁達夫同病相憐嗎? 4.延伸拓展:
郁達夫是一個傳統文人,中國古典詩歌講究情景交融,這一手法被他成功地移用到了這篇散文之中,我們在文章里看到了清、靜、悲涼之景,也讀出了落寞孤獨之情。
我們可不可以也來做一個嘗試:請為你們小組的畫作配上兩句詩,嘗試做到情景交融。 5.總結:
郁達夫眼中故都的秋,以清凈為表,以悲涼為里;而他心中故都之秋,以悠閑為表,以深沉為里;他筆下故都的秋味可說是:一分欣喜,三分清凈,六分悲涼。他的不遠千里,趕到北平,恰是為了盡情地領略、享受、擁抱這份深沉的悲涼。
正像朱光潛先生在《悲劇心理學:痛感中的快感》中所說:“浪漫主義者們也是遠遠躲在一角,以絕望和蔑視的眼光看這個世界。他們不勝驚訝而且滿意地發現,在憂郁情調當中有一種令人愉快的意味。這種意味使他們自覺高貴而且優越,并為他們顯出生活的陰暗面中一種神秘的光彩。于是他們得以化失敗為勝利,把憂郁當成一種崇拜對象。” 6.板書設計:
景 情
秋 落 味 寞 最 孤 濃 獨
欣喜 清靜 悲涼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